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了,火炮巡洋艦,全世界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退役

別了,火炮巡洋艦,全世界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退役

深度

摘要:9月27日,全世界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秘魯海軍的「格勞海軍上將」號退役,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在戰列艦全線退役之後,火炮巡洋艦也終於步其後塵,黯然退場。對於眾多巨艦大炮的軍迷來說,自然會有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在心中油然而生。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已經越來越淡化,未來恐怕很少再會有新的巡洋艦出現。

圖1:9月27日全世界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退役

9月27日,秘魯海軍「格勞海軍上將」號(BAP Almirante Grau,舷號CLM-81)正式退役。這艘滿載排水量達到12000噸的巡洋艦,是世界上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原來是荷蘭海軍七省級巡洋艦的第二艘,1953年建成服役,1973年被轉賣給秘魯,並更名為「格勞海軍上將」號。1985年還曾進行過現代化改裝,1999年隨著姊妹艦「阿吉雷」號退役,「格勞海軍上將」號就成了世界上最後一艘火炮巡洋艦,而到了2017年9月27日,「格勞海軍上將」號也終於黯然謝幕。

巡洋艦最早起源於風帆時代的「快帆船」,在遠洋艦隊中負責執行巡邏、偵察、警戒、護衛,以及追擊的任務。當時還沒有巡洋艦這個艦種名稱,而是根據按照火炮的多少來區分。英國皇家海軍規定快帆船的標準是裝備38至50門火炮,排水量約在1000噸左右。

圖2:風帆時代的巡洋艦

最早「巡洋艦」 (英文為Cruisers)的名詞出現於十七世紀,當時與其說作為一種軍艦的類型,還不如說是代表一種軍艦擔負的任務,也就是遠海的巡邏和護航的任務。

到了十八世紀,巡防艦才逐漸成為一種輕便快速能夠進行遠距離巡航的輕武裝(只有單層炮甲板)戰艦的名稱,主要負責偵察、護航和破交等作戰任務。進入十九世紀,蒸汽動力開始運用於戰艦,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就開始出現實驗性的採用蒸汽動力的巡防艦,五十年代中期,英國和美國海軍先後建造採用蒸汽動力,艦體進一步大型化並裝備大口徑艦炮的巡洋艦,隨後又出現了裝甲防護。

擁有裝甲的巡洋艦被統稱為 「防護巡洋艦」,最早的裝甲防護 只是在機艙等要害部位鋪設一層水平裝甲,成為「平甲巡洋艦」。由於一層平面裝甲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改進為一層中間高兩側有弧度的「穹甲」水平裝甲,這就是「穹甲巡洋艦」。但仍沒有舷側裝甲,而且排水量仍然比較小,主炮口徑一般也在152毫米以下。此外,還有一些巡洋艦在船舷兩側安裝了裝甲,但沒有穹甲,這種巡洋艦就被稱為「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往往比穹甲巡洋艦更小。北洋水師鄧世昌擔任管帶的「致遠」號就是穹甲巡洋艦,而後來的「經遠」號則是只有舷側裝甲的裝甲巡洋艦。

圖3:「致遠」號就是穹甲巡洋艦

中文的「巡洋艦」其實引自於日本,日本海軍在1883年開始首次使用「巡洋艦」一詞。而同時期的清朝,大都用「巡海快船」來稱呼巡洋艦,撞擊巡洋艦叫「碰快船」,裝甲巡洋艦則叫「鐵甲快船」。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漸開始用巡洋艦這個名稱。

也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巡洋艦開始被編入主力艦隊,成了戰列艦的「帶刀侍衛」,負責偵察和為戰列艦提供掩護。隨著戰列艦噸位的不斷增大,巡洋艦也隨之迅猛發展,但無論是防護還是火力都遠遠不及戰列艦,因此並不適於參與以戰列艦為主力的艦隊決戰,仍然只能作為艦隊的前衛或者較為強大的護航及破交力量。二十世紀初出現了裝備戰列艦級別的大口徑主炮、裝甲更厚、航速更高、排水量更大的 「戰列巡洋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巡洋艦主要分為注重裝甲防護能參與艦隊炮戰的裝甲巡洋艦和注重航速負責偵察警戒的輕巡洋艦。

圖4:巡洋艦對人類歷史也有過重大影響,打響十月革命第一炮的就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一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已經無力進行建造海軍艦艇的軍備競賽,因此簽訂了一系列的海軍條約,同時隨著需要應對新興的飛機和潛艇威脅,巡洋艦終於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戰力比較均衡全面的戰艦,同時規格也日趨統一,並具體分為三種:重巡洋艦、輕巡洋艦、輔助巡洋艦。

通常將排水量在10000噸以上,主炮為203毫米的巡洋艦列為重巡洋艦;排水量8000噸以下、主炮為152毫米的巡洋艦劃為輕巡洋艦;而將商船改裝,排水量在5000噸,只有最低程度裝甲防護,主炮口徑在152毫米以下的算為輔助巡洋艦。但這一標準也不是絕對的,也有排水量和主炮達到重巡洋艦標準的仍稱為輕巡洋艦的,如英國的「霍金斯」級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總共有近200艘各型巡洋艦參戰,尤其是日本海軍的「高雄」級重巡洋艦在戰爭的表現最為活躍,成為巡洋艦戰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篇章。

圖5:日本海軍的「鳥海」號重巡洋艦,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極為活躍

在大西洋戰場,納粹德國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也是參加了多次海戰,每次都都幸運地全身而退,被譽為「不死之艦」,也是成為巡洋艦戰史上的一段傳奇。

當時,巡洋艦的152毫米及203毫米主炮,雖然比不上戰列艦的356毫米、381毫米更不如406毫米主炮,無論射程還是威力都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上。但巡洋艦的火力對付驅逐艦、魚雷艇和潛艇,還是綽綽有餘,在執行對岸艦炮支援任務時,巡洋艦更是最有效的。因為二戰時期陸軍的身管火炮,200毫米級是非常少見的,150毫米已經算是絕對的重炮了。所以巡洋艦在二戰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二戰結束之後,航母取代了戰列艦成為海上霸主,但巡洋艦的地位並沒有像戰列艦那樣迅速衰敗,反而得到了鞏固。因為隨著導彈的出現,水面艦艇裝備導彈是必然的趨勢,但早期的導彈發射系統極為笨重,只有排水量在萬噸左右的巡洋艦才能裝得下。因此裝備導彈的巡洋艦迅速成為艦隊重要的作戰力量,乾的還是「帶刀侍衛」的老本行,只是「刀」已經進化為導彈,而其保護的對象也從戰列艦變成了新的霸主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先後發展了8個級別總共54艘巡洋艦,其中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有5個級別9艘,八十年代開始建造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更是第一種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戰艦,也是目前唯一在役的巡洋艦。

圖6: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即使性能最為先進,也逃不了被封存的命運

蘇聯也不甘示弱,建造的巡洋艦簡直就是滿載導彈的武器庫,如「基洛夫」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裝備的導彈多達250枚,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因此,現代的巡洋艦通常是指具有超大的續航能力,能夠執行遠洋作戰,擁有強大的對地對艦攻擊火力,同時又有一定防空反潛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導彈的尺寸逐漸小型化,但威力卻越來越強悍。這樣,體型碩大的巡洋艦在裝備反艦導彈的飛機、驅逐艦、護衛艦甚至導彈快艇面前,幾乎是不堪一擊,但使用和維護的費用卻要遠比這些中小型艦艇高昂的多,所以巡洋艦的沒落也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美國海軍現在已經開始實施巡洋艦「2-4-6」計劃,也就是每次封存2艘、每次封存時間不超過4年、同時封存的巡洋艦數量不超過6艘的方式對現役巡洋艦進行封存,留待未來進行改裝。美國海軍計劃未來陸續封存現役22艘巡洋艦中的11艘,而且將來退役一艘未經改裝的巡洋艦,就同時啟封並改裝一艘封存的巡洋艦。之所以還要封存而不是直接退役,因為畢竟「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不但是以導彈為主要武器,而且還有享年還相對沒有落伍的「宙斯盾」系統。純火炮的巡洋艦自然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基本上就是直接退役拆解,就像秘魯海軍的「格勞海軍上將」號那樣。

而且隨著艦艇技術的發展,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區別已經越來越模糊,原來以排水量和主炮口徑區分的標準早已毫無意義,不少國家海軍的驅逐艦排水量都已經超過了過去重巡洋艦標準的1萬噸,如中國海軍最新型的055級,但都不會再用巡洋艦的名頭,而是寧願採用更為低調的驅逐艦。同時由於導彈武器的蓬勃發展,大口徑艦炮已經毫無意義,所以用艦炮口徑來區分更是無從談起了。

所以,巡洋艦這一艦種像戰列艦那樣徹底退出海戰舞台,顯然也已經為期不遠。作為和戰列艦一起成為巨艦大炮時代的標誌戰艦,純火炮巡洋艦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對於眾多依舊沉醉於巨艦大炮的粉絲來說,再要重現昔日艦隊對決的震撼場面就只有在遊戲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姚子青的3營到底有多少迫擊炮?為什麼寶山保衛戰註定毫無勝算?
每次殲-20的新聞都是大熱點,剛剛換了國產發動機,現在又宣布列裝部隊了
《捍衛者》表現的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告訴你真實的寶山保衛戰
劉伯承在川軍,征戰十多年,少了一隻眼睛,贏得了川軍名將的讚譽
《捍衛者》上映,向不是神劇的抗戰片致敬!向慷然赴死的英雄致敬!

TAG:深度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