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才的怪癖 霍洛維茨

天才的怪癖 霍洛維茨

1904年10月1日,美籍烏克蘭鋼琴家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生於基輔1924年演出於柏林,很快獲得國際聲譽。一生獲24個格萊美獎。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

美籍俄羅斯人

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

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

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

有的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霍洛維茨莫斯科音樂會(1986)

很多人都會將「浪漫」同「柔美」等同。然而在霍洛維茨面前,他們才會發覺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是多麼的想當然。他的演奏會讓你豁然明了:原來浪漫的本質是「激情」。霍洛茨威的激情與他的音樂渾然天成。這和很多鋼琴演奏者用形體的誇張動作表現出的激動有著雲泥之別。尤其是在大師的晚年,演奏時的動作幅度已經很小。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老人的遲緩,這時的霍洛維茨已經步入舉重若輕,舉輕如重的化境中去了。不要忘了,他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在演出中彈短琴弦,調音師時常面對被他彈的幾乎散了架的斯坦威鋼琴無可奈何。

霍洛維茨演奏舒曼《童年即景》

為了追求音色的變化,霍洛維茨對手指接觸琴鍵的部位也非常的考究。越是靠近琴鍵的根部觸鍵,琴音越輕,音色越柔;越是接近琴鍵的末端觸鍵,琴音越響,音色的彈跳性就越強。甚至有時在演奏延長音的過程中,他的手指會從琴鍵的一端滑向另外一端,以追求延長音音色的細微變化。在不同的琴鍵位置演奏,結合演奏時手指的力度和速度變化,使得霍洛維茨的鋼琴音色像彩虹一樣瑰麗多變,並且富有層次。霍洛維茨使用音色表現音樂的手段更加豐富。然而讓霍洛維茨的琴聲臻於完美之境地的,是他對鋼琴踏板的絕妙使用。論對鋼琴踏板的重視和理解之深,在20世紀的鋼琴演奏家之中,霍洛維茨絕對是無人可比的大師。

霍洛維茨演李斯特安慰曲 No. 3

都說天才和神經病只有一線之隔,有時候看看大師們的人生,這話好像還挺有道理的,不過細想想還是挺可愛噠~

霍洛維茨在鋼琴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他的脾氣性格也是出了名的!

史坦威鋼琴的死硬派擁護者

他是史坦威鋼琴的死硬派擁護者。死硬到什麼程度呢?他堅持彈史坦威琴達六十多年。他一直帶在身邊到處旅行的那部琴,是一部編號314503、身長九呎的史坦威大琴。這部琴於一九四年由史坦威製造出廠,是史坦威公司送給霍洛維茲與夫人的結婚禮物。他除了在演奏會中用到這部琴外,還有四部琴,有的在家中使用,有的在供錄音用,他的琴都由史坦威公司提供,而且史坦威公司請廠內一流的調音師為他的琴調音。霍洛維茲生前最珍愛這部編號314503的琴,現正由史坦威公司安排在世界各地旅行,讓所有的霍洛維茲樂迷們試彈這部著了大師魔力的鋼琴。

挑剔地彈琴位置

霍洛維茲非常在意彈琴時的音響效果,而且他時常是挑剔到讓人弄不清他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每當他到達一個音樂廳,他便查看舞台上所有其認為會影響音效的物體,包括布幕的高度和擺法,然後在試彈時不停地要求舞台人員調整鋼琴的位置,在找到滿意的地點後才會罷休。常常是大夥在舞台上把琴從左移到右,從右搬到左,在他不斷地試彈確定一個位置後,又再把琴調整一點點向左或向右,往前一英寸或者往後移一小步,得要移動很多回才能找到他所覺得正確的位置。有一次找了老半天,還一直找不到理想的位置,搬琴的人員建議他坐在鋼琴椅子上彈,然後大夥移動鋼琴時也同時移動他的坐椅,這樣或許比較容易找到。霍洛維茲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就這樣一邊彈、一邊讓一伙人搬著,最後終於找到完全正確的位置。

「令人髮指」的聽覺

哈哈,天才也有天才的煩惱,霍洛維茲總是對外聲稱他有絕對音感,而且還特彆強調自己能分辨440與441的不同。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調音師叫來,說他發覺了一件大事,找出漢堡制的史坦威琴與美國制的史坦威琴之間最大的不同點:頻率不同。事實上,只有儀器能分辨出這種微小的差異,他的發現應該是個人的心理作用,不過據其調音師的說法及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他是具有絕對音感,但不可能好到他自己以為那麼好的程度。

喜怒無常

霍洛維茲的脾氣很急躁,會在突然之間轉變自己的喜怒,前一分鐘還高興得很,下一分鐘可能就會因一件小事而大發雷霆,而且任何芝麻小事都可能成為他光火的導因。像是看到家裡的一個用過的杯子,或者桌子上有一點灰塵,只要他看不順眼的,就馬上會氣急敗壞。

尤其如果在他練琴時,遇到無法彈出想要的感覺就會氣得發狂。有一次,他練得很不順,一氣之下就把鋼琴上擺譜的架子拉了下來,用力摔到地上去,一直到把譜架摔爛了才消消氣。

另一回,同一段落彈了幾次都找不出想要的感覺,他大力地把手往琴鍵重壓,然後憤怒地站起身,一手向支撐琴蓋的木柱擊去,琴蓋抨然地大落在琴上。據說,少有鋼琴家彈得出超過似霍洛維茲的強奏,他那驚人的臂力果然名不虛傳。

喜歡在下午開演奏會

一般人年紀大了之後總是晚睡早起,而霍洛維茲也有很晚入睡的習慣。晚年時他大約在清晨入睡,一直到中午十二點半左右才起床,吃早餐的時間是一般人吃午餐的時間,然後在四點的時候開始從事錄音或演奏會的活動。他喜歡在下午開演奏會,因為他認為下午四點的時間不但身體狀況最好,觀眾也不是帶著一身工作的疲勞坐在音樂廳內打盹,而能較有注意力。如果那天沒有任何特別的活動,他便會較晚吃早餐,下午的時間在家中收聽古典音樂電台,晚餐之後又回到房裡繼續聽,到了半夜才入睡。

誕生與逝世

1771年,法國小提琴家、作曲家皮埃爾·巴約(Pierre Baillot)生於巴黎附近的帕西 與維奧蒂、羅德、克魯采一起被譽為法國小提琴學派奠基人

1865年,法國作曲家保羅·杜卡(Paul Dukas)生於巴黎 1897年以《魔法師的弟子》一舉成名,代表作品《阿里安娜與藍鬍子》是印象派歌劇的代表作

1904年,美籍烏克蘭鋼琴家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生於基輔 1924年演出於柏林,很快獲得國際聲譽。一生獲24個格萊美獎。

1931年,義大利作曲家希爾瓦諾·布索蒂(Sylvano Bussotti)生於福羅倫薩

1716年,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喬瓦尼·巴蒂斯塔·巴薩尼(Giovanni Battista Bassani)卒於貝加莫

圖片為:霍洛維茨

首演

1733 法國作曲家拉莫的歌劇《希波呂特與阿里齊埃》首演於巴黎

1959 中國作曲家朱踐耳的管弦樂曲《節日序曲》首演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1961 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二交響曲》首演於列寧格勒

圖為馬勒,圖片僅供參考

古典今天

1762 6歲的莫扎特在維也納患猩紅熱

圖為莫扎特,圖片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人愛樂 的精彩文章:

你看過比才的《採珠人》嗎?
「最」需要聽的一部作品
一根小棍要了他的命?
今日大師-貝利尼
《「假若你想知道我的名字,請去問那游移的月亮」》—Bellini與他的藝術歌曲

TAG:人人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