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巨筆繪就「幸福蓮鄉」新畫卷

巨筆繪就「幸福蓮鄉」新畫卷

湘潭縣網站【喜迎十九大 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

天易經開區:重點項目建設大提速 國家級創建邁大步。

修繕一新的向東渠。

新城一隅。

居民生活小區。

清晨,年輕媽媽帶著寶貝,來呼吸新鮮空氣,新生命,新希望,也是這個城市未來。

(圖/譚學文)

(來源:湖南日報 記者:李耀湘  羅建 陳明 楊亞)

古人云:「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

民生重千鈞,惠民貴在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湘潭縣各級黨政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的五年,該縣把增進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大「真金白銀」投入,不斷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廣大群眾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追溯過去的5年,我們看到的是「蓮鄉」民生事業發展中的一個個閃光點,一項項惠民政策相繼出台,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群眾的夢想逐步變為了現實,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就是最好地佐證。

精準扶貧路 殷殷民生情

17個鄉鎮、321個行政村,總面積2134平方公里的湘潭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這裡雖然不是重點貧困縣,卻是湘潭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自2014年該縣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全縣脫貧29097人。2016年,28個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得到國務院扶貧辦省際交叉實地考核組的充分肯定,被評為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扶貧工作要上肩上手,求真求實」。為落實精準扶貧工作目標,湘潭縣委書記傅國平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深入基層調研、到貧困戶中間,就精準扶貧工作進行調研。在他看來發展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統籌推進扶貧與發展,深挖產業發展優勢,做好產業扶貧文章。同時,也要把推進精準扶貧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有機融合起來。

近兩年來,該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系列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湖南省「四跟四走」產業扶貧工作思路,大力實施湘潭市「群眾增收工程」,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四個一」精準幫扶模式,有效促進了「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茶花村是省定貧困村,地處湘江河畔,土壤非常肥沃,特別適宜蔬菜種植,歷來有種植白薯的傳統,這裡出產的白薯塊莖粗直,口感爽脆,深受消費者喜愛。但一直以來都是農戶分散種植的模式,管理成本高,與市場對接不夠,老百姓種植的效益也不是很明顯。

2015年,在外地發展的年輕小伙王彬回村,看到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和村上發生的巨大變化,頓時萌生了回鄉創業發展蔬菜規模種植的念頭。他的設想得到了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大力支持,積極為他流轉土地、爭取項目,當年發展白薯30餘畝、絲瓜40餘畝,並與湖南步步高超市建立長期供需關係,產銷兩旺。

為更好地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2015年底,王彬成立了子曦蔬菜合作社,發展貧困戶社員15戶,種植面積達230畝,入社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目前,該村將全村72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子曦、金寶和谷平三家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並牽頭註冊「茶恩茶花」商標,以合作社「建基地、聚資金、育市場」的精準支持模式,通過分紅、務工等方式帶動貧困戶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2016年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提前「摘帽」退出。

在湘潭縣,像茶花村這樣的貧困村共有28個。近幾年來,該縣積極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生力軍」和「領頭人」作用,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縣財政每年設立400萬元產業扶貧引導資金,同時整合既定的農民合作社、「百家示範」工程和「三產融合」等項目扶持資金2000餘萬元,重點引導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產業扶貧。2016年,全縣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32個,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60家,幫扶5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湧現出雁芙養雞、彭老倌養蜂、孝成水稻、白泉養羊等一批帶動效益十分突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大美「蓮鄉」地 勁吹文明風

「鍾衡岳之靈秀,汲湘江之膏澤。承湖湘之絕學,傳文明之火種。」湘潭縣,在推進「偉人故里、大美蓮鄉」建設中,踐行著一個莊嚴的承諾:讓文明的種子撒遍蓮鄉,讓文明之花靚麗蓮鄉!如今,俯瞰蓮鄉,環境幽雅;徜徉蓮鄉,秩序井然;感悟蓮鄉,幸福和諧。一座精緻精美、宜居宜業的新城無時無處不彰顯著親和之美、文明之美、奮進之美……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極具價值的無形資產和重要城市品牌。「毫不動搖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是2016年召開的湘潭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提出的宏偉目標。瞄準這個目標,該縣吹響了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的衝鋒號。百萬蓮鄉人民共創共榮,在21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響了一場「創文」攻堅戰。以讓廣大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出發點,以改善城市環境,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為著力點,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質為落腳點, 在創建工作中,湘潭縣持續夯實創建基礎,提升文明城市承載力;注重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文明城市吸引力;注重提高文明素養,提升文明城市軟實力;注重健全工作機制,提升文明城市保障力。

為民創建是文明城市創建的應有之義,同樣,也需要全民共同參與。

日前,湘潭縣城管委辦公室公布了車窗拋物舉報熱線,並出台了獎勵細則。凡市民實名舉報車窗拋物行為並提供有效證據,經查證屬實的,每例可獲百元獎勵。通過舉報有獎活動,充分調動了市民共同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增強做文明行車人的意識。

城市因志願服務而美麗。在縣城各主要路口,頭戴紅帽、身穿馬甲的市容環境義務監督員成為了一道亮麗風景。今年3月,來自該縣13個社區的147名市容環境義務監督員走上街頭,對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和勸導,為湘潭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玉蘭路108終點站附近,有兩台殭屍車長期霸佔停車位。」「飛羊西路兩人採摘綠化帶中的花草」「騎自行車危險逆行」……一張張不文明行為的照片被市民拍下並在「文明隨手拍」專欄進行曝光。今年,湘潭縣通過微信公眾號「湘潭縣發布」、湘潭縣網等媒體有獎徵集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文明和不文明行為新聞線索,市民參與熱情高漲,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主力軍,創文也深化為全縣人民的共識。

按照「全域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部署,近年來,湘潭縣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把文明鄉村作為文明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全力打造生態文明鄉村,讓文明之風勁吹蓮鄉。

「以前村上路邊、塘邊總有堆放的垃圾。美麗屋場建設後,水更清了,路更寬了,樹更多了,衛生狀況更好了,現在村裡可不比城裡的公園差多少!」錦石鄉金湖村草塘組村民感嘆道。

村民真切感受到的實惠,得益於湘潭縣率先在全市啟動美麗屋場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鄉村品位。今年,該縣還將全面提升美麗屋場建設標準,以「民居美化、環境凈化、周邊綠化、拆違拆危、發展產業」為重點,投入6000萬元,建設138處美麗屋場。

謀定而後動。去年起,湘潭縣圍繞「一城、兩水、三帶、五片」的空間布局,建設靚麗縣城、特色城鎮、美麗鄉村,全域化推進「精美蓮鄉」行動。

亮化美化湘江風光帶,啟動潭花複線建設,逐步推進「白石美麗鄉村示範片」「花石美麗鄉村示範片」等建設,推進鄉鎮農貿市場建設和提質改造,鞏固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成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率達到100%……一年多來,通過重點推進基礎提質、產業提升、環境整治、景觀美化四大工程,一個基礎更加完備、管理更加規範、環境更加秀美、生活更加幸福的「精美蓮鄉」展現在大家面前。

改造提「顏值」 縣城更宜居

湘潭縣縣城立於湘江之濱,坐擁長株潭生態綠心——金霞山森林公園,北有湘潭二大橋、五大橋連接市區,東有天易公路、武廣大道串聯株洲,區位優勢明顯。根據湘潭縣縣城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按照「一軸一帶三廊,一片多點多園」的發展思路,通盤謀劃、大手筆投入,「顏值」不斷提升,一座宜居宜業的新城正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近年來,湘潭縣不斷拓展發展「城市骨架」的同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不斷完善。

湘潭縣易俗河鎮鳳形山社區糧站宿舍位於縣城金桂南路東側,是一處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較為陳舊。在這裡居住了20年的居民陳師傅說,過去小區存在不少問題,如車位不足、環境髒亂、照明設施缺乏等,居民晚上出門,還要靠著微弱的手機燈光行走。但是,陳師傅發現,這種情況最近正在發生改變。從今年9月4日開始,鳳形山社區糧站宿舍提質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將對糧站宿舍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重新鋪排,並提質改造路面,增設亮化及景觀帶。

2015年至今,湘潭縣城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約139億元。該縣分步完成了城區背街小巷I、II期的建設,正在實施III期工程,對硯井、富豪閣、趙家洲、百花、吳家巷等老舊社區道路、排水、綠化、亮化進行完善和提質。縣城提質改造後的變化,居民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如今在易俗河鎮杜鵑生活小區內,建有供人休憩的涼亭、多樣的健身設備和社區文化宣傳欄,這是湘潭縣在縣城各社區內打造的嶄新社區公園,目前縣城內已完成13個社區公園的建設。易俗河鎮劉玉娥經常來到社區公園內活動活動,她高興地告訴我們,公園就建在小區,休閑健身老少皆宜,生活在縣城大家感覺到的是滿滿的幸福。

公園、廣場是群眾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也是提升縣城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之一。湘潭縣也正大力推進沿江風光帶、金霞山公園等民生工程的建設,完成了五橋橋頭公園、鴻雁路街邊公園等7處公園、遊園建設,正在實施二橋橋頭公園、8米景觀通廊等一批景觀廣場施工;配套設施方面,完善了縣城自行車租賃系統、公廁、直飲水等;子敬、上馬、天易、山塘四所中小學的建設陸續完成,並對縣一中進行了提質改造,配套建設了藝體館。

為群眾打造了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湘潭縣還組織多個部門聯合行動,對馬路市場上超店堂經營、違規設置廣告招牌、搭建違章建築等行為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縣城管執法局組建專項整治組,對縣城範圍內的大街小巷進行全方位的立體整頓,向張貼「牛皮癬」、亂搭亂建、佔道經營等城市「頑疾」開刀。

均衡教育布局 強化文化惠民

教育教學成績連續19年位居湘潭市第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湖南省平安校園建設先進縣」 ……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湘潭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湘潭縣教育」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學校的校園環境很好,教學樓是嶄新的,學校還修建了塑膠跑道,連寢室里也有熱水供應,我覺得我們的學習環境一點都不比縣城的差。」青山橋時代陽光中學的趙同學是湘潭縣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受益者。據了解,2012年以來湘潭縣累計投入3.8億元改善了農村學校和城區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利用上級專項資金5372萬元,完成了68所薄弱學校共計219個改造項目。新建天易金霞小學、子敬學校、天易水竹學校,城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7200個。

此外,湘潭縣大力推行「城鄉互動、校際合作」的城鄉教育一體化教研模式和縣直與鄉鎮中小學對口結對支教捆綁考核的評價方式,從優質學校抽調骨幹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進行「對口幫扶」,選派薄弱學校中層幹部到優質學校跟崗學習,逐步形成了優質資源向農村偏遠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的動態機制。與此同時,湘潭縣還通過推介先進典型,開展「杏壇之星」、「一師一優課、一校一名師」等賽課,建立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全縣教師的素質。

「全國文化先進單位(縣)」、「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單位」、 「湖南省旅遊強縣」這些榮譽的獲得是對湘潭縣文化惠民工作最好的肯定。湘潭縣在發展教育的同時,文化惠民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

5年來,湘潭縣緊緊圍繞「文化強縣」建設目標,大力弘揚湖湘文化、偉人文化、名人文化為主體的先進文化,精心打造群文活動品牌,廣泛普及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引導推進文旅體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有了農家書屋,查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科學的養殖技術、現代農業知識技術,比以前方便多了,農家書屋讓我們找到了科技致富的門路。」近日,在楊嘉橋鎮柳福村的農家書屋裡,村民陳曼和在仔細翻看一本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並不時與其他來借閱書籍的村民們討論。近年來,湘潭縣建成「億萬農民健身工程」262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鄉鎮文體廣場13個,1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44個村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點、16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和文體健身廣場實現100%全覆蓋。「兩館一站一屋」(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體廣電站、村級農家書屋)全面免費向社會開放,年接待服務對象10萬餘人次,培訓文藝愛好者2萬人次。

「快看!青山嗩吶,好有名的呢!」今年 9月20日晚,在「歡樂瀟湘」全省群眾文藝匯演決賽湘潭市專場上,湘潭縣選送的節目嗩吶合奏《雙採蓮》一開場便立馬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湘潭縣從2013年至2017年連續五年成功舉辦「歡樂瀟湘」大型群眾文藝匯演活動,年演出場次近30場,參演節目350餘個,觀看人數達5萬多人次。5年內,該縣共開展正月十五「慶新春·鬧元宵」系列文體活動、春節電視文藝晚會、鄉鎮文藝匯演、社區文藝演出、機關文藝晚會等各類公益文化活動達200場次。5年間,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完成3萬餘場次,觀眾達70餘萬人次。完成「送戲下鄉、演藝惠民」演出900餘場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湘鄉網 的精彩文章:

沙田文家「四代同堂」32口人不分家

TAG:中國湘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