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橫掃歐亞大陸的元朝,為何征日失敗?

橫掃歐亞大陸的元朝,為何征日失敗?

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任何國家、軍隊、個人能夠戰無不勝。元朝也是如此,作為中原王朝唯一一次出征日本,這一時期的戰爭無疑帶給人們很多話題。其實元朝對海外的征伐不僅僅是日本,還有徵爪哇和安南,對爪哇和安南的征伐同樣失敗了。那麼在討論元朝征日本之前就可以做一個思考,如果把征爪哇和安南的失敗作為一個變數來看,有這個變數,那麼元朝的海外征伐確實差強人意,如果忽視掉這個變數(現在我們就是這樣做的),那麼元朝對日征伐的失敗則加劇了日本的難以征服的刻板印象。

那麼如果再加上元朝自大蒙古國時就開始的對高麗的征服,這一征服竟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如果再加上我們熟悉的南宋,那麼元朝還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元朝嗎?

第一次出征日本

由於日本拒絕投降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命令東征正、副元帥忻都和洪茶丘率領15000人,乘大小船隻900艘,渡海征日本。這一支軍隊攻入日本的對馬、一岐等島嶼,與當地守軍激戰,取得了一定的戰果(還是贏過的)。後來是因為指揮不統一,箭矢缺乏,在擄掠了一番之後主動回撤。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在大家的眼裡元朝就敗了,這其實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就像成吉思汗時期,多次試探性進攻西夏和金一樣,蒙古人跟日本人沒有那麼大的仇恨,按照草原民族的習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這蠻正常的。那麼,重點來了,為什麼對日作戰如此輕率?因為1274年元朝在集中全力打南宋啊!

第二次出征日本

蒙古人的邏輯是,只要我知道你存在,我就想打打你。

至元十八年(1281),忽必烈專門組建了征日本行省,命令阿剌罕(蒙古人)為左丞相(後因病由阿塔海替代)、范文虎(南宋降將)、忻都(蒙古人)和洪茶丘(高麗降將)為右丞,負責征伐日本。

元軍分為兩路,忻都和洪茶丘率兵四萬從朝鮮半島渡海;阿塔海和范文虎率領10萬江南新附軍,由慶元(寧波)、定海(舟山)渡海。七月,兩軍先後到達日本的鷹島、平戶島一帶。八月一日,狂風大作,很多軍士因為艦船毀壞,投海被淹死,只有阿塔海、忻都、范文虎等少數人逃回大陸,而大軍被拋棄了到了日本,這十萬人畢竟不是塔利班,很快就被日軍擊潰。

那麼我們理一下第二次對日作戰失敗的因素:

1、征伐大軍大部分是剛剛被征服的新附軍,即原南宋軍隊,而對日作戰的計劃是在征服日本後,命令這支軍隊駐屯日本。遠走他鄉當個大頭兵,還要留在島上,不像陳勝吳廣一樣就不錯了,哪裡有那麼多的世界主義夢想,充斥全軍更多的應該是罵娘。

2、忽必烈對新附軍不放心,雖然新附軍的統帥是擅長水戰的范文虎,但地位最高的卻是左丞相蒙古人阿塔海。蒙漢的隔閡是這次征伐失敗的重要因素,他們吵啊吵,光是該怎麼進軍這一個問題就吵了一個月。

3、無論蒙古人還是漢人都沒有海上遠征的經驗,為了防止海浪顛簸,他們把大多數艦船用纜繩連在一起,(是不是特別熟悉,如果在中國,有一個固定的套路:用火),日本人就是省心,他們都不用想這麼多,颳風了,特別大的風,捆綁在一起的船互相撞擊,損壞極重。日本人崇拜挽救了他們國家命運的「神風」,如果要是中國人來應對這種局面,那麼就會出現一位「赤壁」級別的名將。

4、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管是蒙古人還是漢人,都沒有中國夢,他們完全沒有項羽破釜沉舟的卓絕和勇氣,面對十餘萬叫著「兄弟,拉我一把」的屬下,他們只一個字「滾」。

如果您認同,就點個贊,我們只談歷史,不談民族,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陵墓至今無人能盜,兩種防盜措施令其安穩度過近千年
元朝為什麼這麼強大卻又快速滅亡?
張士誠富甲一方,最後還是敗給了朱元璋,和他的三個「優點」有關
郭守敬只開一條溝渠就解決元朝都城漕運問題,受到忽必烈親自命名
她是朝鮮第一美女,來到中國立馬被封為皇后,皇帝愛不釋手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