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南懷瑾老師講述:你如何待人,人也將如何待你!

南懷瑾老師講述:你如何待人,人也將如何待你!

「曾子曰: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說過,做事要特別小心謹慎,凡事是有因果報應的。怎麼出去,就怎樣回來;如何待人,人也將如何待你。

中國文化處處講因果,這因果的觀念並不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才開始確立,之前已經普遍被社會應用在語言文字上。我們的《易經》老早就有這種思想,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至於孟子這裡所引用的「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同樣是因果報應的觀念。孟子所說的理論,這是中國政治哲學的最高原則之一,也是政治領導人的最高領導原則。

在政治上,我們看歷史的演變,就是因果報應。我們如果從因果中去看歷史,可以發現許多很奇妙的事情。古今中外都逃不開這個因果律。我們中國的歷史,每一朝代都是如此。怎麼來的江山,也將怎麼樣的失去;怎麼樣取得的政權,也是怎麼樣的交出去。仔細研究外國的史實,又何嘗逃過此一法則。

我們隨手舉一個例子,宋朝的皇帝趙匡胤,據說他自己並不想當皇帝,而是陳橋兵變,部下們硬把皇帝所穿的黃袍加在他的身上的。當時的皇帝,是後周的柴榮。他在位時死了,兒子還小,只有六七歲,而趙匡胤是柴榮當時的殿前點檢使,等於是憲兵總司令或首都衛戍司令等要職。就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當了皇帝,所以到了元初,在宋朝垮了的時候,有人非常感慨地作了兩首詩說:「記得陳橋兵變時,欺她寡婦與孤兒。誰知二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卧榻而今又屬誰?江南回首見征旗。路人遙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歲兒。」

趙匡胤這個皇帝嘛,不算壞,很純厚,冥冥中也給他留了一個後代。傳說元朝最後一個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趙匡胤的子孫,這也是因果報應。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國人,它的出處在哪裡?有一本書叫《庚申外史》,記載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漢人,而且是趙家的後代。

所以明朝的大元帥徐達把蒙古人趕出北京後,便不再向前打了。當時朱元璋很生氣,他那副元帥是搞情報的,秘密向朱元璋報告說徐達擁兵不進,朱元璋就調徐達回京,軍事會審。徐達心裡有數,便帶著自己的衛隊,從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心裡,請皇帝上船上來談話。

朱元璋沒有辦法,只好上船來。徐達擺的陣仗非常威嚴,皇帝上了船,徐達行過軍禮,請皇帝上座。皇帝說:你為什麼不到南京來?徐達說:我如進了南京,腦袋就要搬家了,所以我請你到船上來,咱們談清楚。你現在對我還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實我要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個時候不做,現在也不會做,你安心當你的皇帝吧!當然他們是好朋友,也是換貼兄弟,這就是徐達大將軍的高明處。

如果徐達一進南京上朝求見,一個衛士也不能帶,武器也沒有,那一進朝不就完了嗎!請皇帝上船,皇帝想怎麼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屍二人,流血五步」,連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說:你怎麼會這樣想,我決無此意。這樣一說,兩個人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於是朱元璋問徐達:你既然把蒙古人趕出北京,為什麼不向蒙古進兵呢?徐達說:他們好歹也統治中國七八十年,他們也是漢人,你知道的,何必要趕盡殺絕呢?讓他一個漢人在蒙古噹噹皇帝也不錯嘛!朱元璋說:對,就這麼辦,趕快回去。當初趙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兒寡婦,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後代。這是歷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幾乎都是因果,誰也無法改變。

每一個朝代怎麼開始便怎麼結束!朱元璋是當和尚的,結果當了皇帝,最後明朝結束了,連個女兒也出家當尼姑。當他去世以後,孫子也被逼著去當了和尚,可見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孫還要當和尚尼姑去還。天地間的事,怎麼來就怎麼去,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定律。

我們再看清朝,清朝孤兒寡婦帶四萬人入關,統治了四萬萬人的中國,最後結束的時候,也是孤兒寡婦挾一個小包袱回去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讀了元人那首詩,我也曾經依樣畫葫蘆的寫過一首:「寡婦孤兒自入關,便宜佔盡此江山。果然二百餘年後,母子君臣出塞難。」博儀登基接受群臣朝賀的時候,還是一個小孩子。抱他坐上金鑾殿的大交椅上時,他大哭起來,他的父親攝政王拍拍他,安慰說:「不要哭,快完了!」果然很快就完了。這就是「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的道理。

老子曰:「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人類卻不像天那樣公平,人們錦上容易添花,更有損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會受慘痛的報應。

歷史到了大變亂時代,大的劫運就來了,這是歷史的因果。我們讀二十五史就知道,如何開國,最後就如何結束,對照起來是一模一樣。怎麼來就怎麼去,怎麼上台就怎麼下台,一點都不差。一切都有必然的因果律,與自然科學因果律原則相同。自然科學的因果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宇宙間人事與精神,因果原則是一樣的。但是,過程中的變化錯綜複雜,並不盡然相同。

所以國家也好,個人的事業也好,都是怎麼起來,也是怎樣下去。經過時間的證明,長期觀之,可以說是必然律的回互,並非偶然如此的。

——整理自《孟子旁通》《易經系傳別講》《老子他說》

很多人以為因果報應是佛家的話,其實中國文化從我們老祖宗開始,第一就是講因果報應。

孟子曰:「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孟子結論說,不管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情形,乃至於未來的發展,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人自己出身行為不正,卻能夠去糾正別人的。

從孟子這句話,我們會有很多感慨。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在他們剛起來的時候,都有點亂七八糟,不正,而後來都成了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也是最明顯的因果記錄,怎麼得天下,就怎麼失天下;怎麼站起來的,後代也一定怎麼倒下去,這是千古不易的法則。歷史上以不擇手段而得天下,成功事業的,把時間一拉長來看,最後的因果,也是毫釐不差。

我經常舉的例子,滿人以趁機順手入關,孤兒寡婦,進中原來統治了三百年,最後撤走時,還是孤兒寡婦退回關外,豈不是毫釐不差!明朝、元朝、宋朝、唐朝,一路上去,都是如此。

所以,一個正人君子,不管是個人的事業,或者國家、社會、天下大事,出處一定要正,頭正身才正。自己彎彎曲曲,要耍手段出來,而想使別人正直,這是做不到的。

我們看歷史,經常可以看到有個因果律,一部歷史,怎麼樣開始,就是怎麼樣結束,好像呆板的。古今中外的歷史,也幾乎完全是跟著循環往複的因果律在演變。

人世上許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沒有兩樣的,因此常有人說歷史是重演的。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歷史會重演嗎?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嗎?也許可能,因為古人是人,我們也是人,中國人是人,外國人還是人,人與人之間,形態不同,原則卻變不到那裡去,所以說歷史是重演的。但是,不管歷史重演不重演,尤其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對於作人處世,處處都有前輩的經驗。雖然古代的社會形態與我們不同,原則卻沒有兩樣。

——《易經系傳別講》《論語別裁》《孟子與萬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在國學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眾生為何會被十種業障纏縛
南懷瑾老師講述:打坐為什麼對人體有那麼多好處?
從氣色觀財運,印堂發亮說明你將要走好運!
自信是要去贏得尊重的第一步!
腳踏實地的做事,人心才能安

TAG:樂在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