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練習「舉手療法」,順氣補陽氣

練習「舉手療法」,順氣補陽氣

................

此處所謂的「舉手」,是兩手臂伸直,向身體的兩側平舉,不是向前平舉,也不是向頭頂上方垂直而舉。舉手時手心的方向可以不管。 舉手療法有兩種:站著舉手與坐在椅子上舉手,坐在椅子上舉手較為輕鬆,站著舉手較為辛苦。總的來說,無論哪一種舉手療法,只要時間持久一些就會變得很辛苦、很難受,並有酸痛麻脹之苦,有如刀割一般。然而此功的奇妙之處,正在於它的酸痛麻脹。酸痛麻脹所顯示的即是身體氣血阻塞的現象。為了要持久舉手,手臂必須調動許多氣血來支應,在調動氣血的過程中,凡有阻塞之處必然引起酸痛麻脹。只要忍受酸痛麻脹到一定的時間,酸痛麻脹的現象一定會解除,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阻塞一打通,就可以輕易地繼續舉手,這樣你的健康就往前邁進一步。

順氣療法的目的乃是為了培養陽氣,有了足夠的陽氣,世界上各種順氣療法,理論上或多或少,都會增加身體的陽氣,包括我提倡的「拍手療法」以及六種「簡易順氣療法」。然而「拍手療法」、六種「簡易順氣療法」,乃至於其他門派的方法,諸如太極拳等,都是動功,若無靜功作為搭配,畢竟是不夠的。因此,這裡我要提倡這種奇妙的靜功──舉手療法。

據我所知,許多動態的順氣療法,練習時都要把手舉起來、或揮動、或甩動、或移動、或挪動;總而言之,練習時,手與腳都必須或多或少用點力氣。靜態的順氣療法亦然,有的要合掌當胸;有的要在胸口前打手印;有的把手往前舉;有的兩手臂做環抱狀;有的合掌於頭頂上……由此可知,「舉手療法」在順氣療法中的重要性。一般靜坐,大抵都將兩手安於腿上,這種坐法,兩手臂及手掌幾乎完全放鬆,呈休息的狀態,無疑這是最輕鬆、最省力的坐法,我靜坐20 多年也是採用如此坐法。古今中外,絕大多數的人在練靜坐之時都是將兩手放下,放在腿上或小腹前,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修鍊心性,對於身體的效益較為緩慢與稀少。如果希望獲得身心健康的雙重效果,練習靜坐之時,必須將兩手舉起,這是我兩年多以來的一種新體會。

舉手練靜坐有許多姿勢,而將兩隻手臂往身體兩側懸空平舉,我想應該是最辛苦,也是效果最好的姿勢。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希望我們的體力、精神、耐力、毅力及免疫力在一般水平之上,我奉勸各位好好每天勤練「舉手療法」。「舉手療法」是一種高難度的順氣療法,也是一種性命雙修,鍛煉身心的方法。練習之初,必須吃很多的苦,但是一段時間後,練習者必能嘗到苦盡甘來的滋味。那種渾身舒暢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由於這種療法練起來很辛苦,所以肯練的人不多,因此它也不是一種大眾化的順氣療法。然而,因為它的治病效果非常卓著,所以我常告訴我的患者,勸他們為了健康不要怕吃苦。

「舉手療法」的治病原理

我們的兩手有六條經,亦即心經、肺經、心包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它們的氣血通暢與否,牽涉到我們的神經狀況、消化狀況、呼吸狀況、排泄狀況、睡眠狀況。

當我們舉手練習時,我們就自然為這六條經脈灌滿了氣血,同時也迫負氣血貫通於此六經之中;這樣,氣血不至於鬱積於內臟,而達到排毒的目的。

假如想讓舉手療法獲得最大的治病強身效果,最好採用站立式的舉手療法,亦即是舉起雙手的同時,也讓雙腳的腳跟站起,如此則更易於負氣血向下灌注於大腿、小腿、腳掌,促進腳上六經氣血的通暢與旺盛。

腳上的六經是肝經、脾經、腎經、膽經、胃經、膀胱經,它們的通暢與否,與人體肝腎腸胃的功能密切相關。

方法:

兩手臂伸直,向身體的兩側平舉(不是向前平舉,也不是向頭頂上方垂直而舉,手心方向任意,站著坐著均可)。剛開始練舉手療法",只能舉5分鐘,可循序漸進,若想達到明顯的治病效果,每次舉手須持續20分鐘才行。

無論哪一種舉手療法,時間一長就會很難受,並有酸痛麻脹之苦。然而此功的奇妙之處,正在於它的酸痛麻脹。酸痛麻脹所顯示的即是身體氣血阻塞的現象。

為了要持久舉手,手臂必須調動很多氣血來支應,在調動氣血的過程中,凡有阻塞之處必然引起酸痛麻脹。只要忍受酸痛麻脹到一定的時間,酸痛麻脹的現象一定會解除,這表示阻塞已被打通。

舉手時,要心無旁騖,內心愈空愈好,愈靜愈好,不可一面舉手一面看書,或一面看電視。內心愈專一,愈放鬆,效果就愈好。練舉手療法時,假以時日,隨著功夫的自然進步,兩手臂的酸痛麻脹之感,漸漸減輕,經絡氣脈暢通,整個身心變得無比的舒適。

練舉手療法時,可將兩手不斷抖動,或將手心不斷翻轉,但手臂不可下垂,也不可以向頭上舉。酸痛時,可以放下休息一會兒再舉,一般雙手若能連續平舉30分鐘而不抖動,就很不錯了。

(台灣:候秋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生氣以後噁心,頭暈乏力,怎麼回事啊!
背背刮痧歌,再學刮痧就不難了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艾灸是藥物的催化劑
耳朵也能灸?是的,作用趕上做一次全身推拿
它是天然的感冒藥,睡前喝一杯,第二天就起效了!

TAG:中醫技術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