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首例緊急情況下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成功實施
9月15日晚8點多,在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內,醫務人員向器官捐獻者致敬默哀。3小時後,他捐獻的腎臟移植到我市一名尿毒症重症患者身上,在挽救他人的同時他的生命也將「延續」下去。9月29日上午,接受移植的患者康復出院。
據了解,這是經省、市衛計部門批複同意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指導下,由市人民醫院進行的梅州首例在緊急情況下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為我市取得器官移植國家准入資格打下了基礎。
「接受移植的患者病史長達10年,最近病情變化急需進行腎臟移植手術。」市人民醫院泌尿中心主任劉思平說。幸運的是,9月14日晚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鍾國和接到的一通電話,讓這位急需腎移植的患者重新燃起生命的火光。「當時我還在廣州,說有潛在捐獻者,就連夜趕回來了。」鍾國和說,「與潛在捐獻者家屬溝通後,次日晚約9時實施了捐獻手術,捐獻者捐了雙腎、肝和脾。」
因接受移植的患者病情危重不適宜轉院了,市人民醫院遵照我國器官移植相關規範和流程,立即啟動緊急情況下開展器官移植手術申報程序,在半天時間內獲得了省、市衛計部門批複。「能夠開展這個手術也是基於醫院已經與中山大學附屬一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啟動了器官移植國家資質評審,目前已通過省級評審。」市人民醫院醫務科負責人劉波穎說,這次手術是在中山大學附屬一院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
9月15日晚11點,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傅女士進入手術室。在經歷了近7個小時的手術後,她帶著「新的生命」從手術室出來。此前,她已經忍受了11個月的血透「折磨」。「每星期要做3次血透,每次都會頭痛、腹痛、抽筋,有時候整個血透過程會伴隨著出牙血的癥狀,十分痛苦。」傅女士告訴記者,她是幸運的,在登記了需要「換腎」一個多月後就匹配到了合適的腎源。她滿懷感激,「現在有種重獲新生的感覺」。她說,出院之後最想做的事,就是見兩周歲的孩子。
「她之前肌酐高達1300多,即使做了透析也只能降到七八百,現在已經跟正常人一樣了,浮腫癥狀都消失了,康復情況良好。」劉思平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傅女士那樣幸運,在這裡我也呼籲全社會支持器官捐獻,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延續下去。」
【來源】梅州日報


※35名外來工子女就近入學,教育局:家長切莫輕信代辦入學
※加建減速設施,防止車輛超速!禪城開展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
※這才是粵味中秋的正確打開方式!嶺南悠久的歷史都在其中了
※千億大鎮商業發展遇困?這份《報告》為北滘打造商圈指明了方向
※CBA球隊將參加NBA季前賽,10月3日奇才VS龍獅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