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慶特刊∣改寫世界政治版圖的東北大較量:抗戰勝利後中共僅用四年即一統江山的秘鑰也許在這裡

國慶特刊∣改寫世界政治版圖的東北大較量:抗戰勝利後中共僅用四年即一統江山的秘鑰也許在這裡

有溫度的《信賴空間》,您值得擁有

151期

東北,在中國版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歷來是金戈鐵馬、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的東北,雖然被戲稱「投資不過山海關」,但歷史上的東北卻堪稱龍興之地。清王朝的開國者,正是從這裡入關統一全國的。有意思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也是從東北開始,拉開了全國解放的大幕,短短几年,即問鼎中原。世人幾乎還沒反應過來,一個新中國就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如此迅速地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國民黨政權趕出大陸,人們不禁要問:中共為什麼行,國民黨為什麼如此外強中乾?

中共:戰略制勝,縱橫捭闔

中共對東北的戰略之遠見、戰術運思之細密遠勝於國民黨。東北的重要性始終在中共領袖的考慮之中。還在抗戰中期,毛澤東即提出:「日本戰敗從中國撤退時,新四軍及黃河以南部隊須集中到華北去,甚或整個八路、新四軍須集中到東三省去。」日本投降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提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七大明確提出了「注意大城市,注意東北,注意工人運動」的方針,戰後經略東北的設想十分明確。

中共出兵東北的舉措可謂迅雷不及掩耳。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11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命令呂正操、張學詩、萬毅、李運昌等部向東北進軍,揭開了中共經略東北的序幕。8月30日,中共部隊佔領了山海關,扼住了進入東北的門戶,迫使國民黨其後從陸路入關不得不付出加倍的代價。9月10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電告國民黨「中共軍隊已進入東北」。而此時,遠在西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還在陸續北上途中,蔣介石更關心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的接收,對東北接收主要寄希望於蘇聯的協助。

中共對國際國內大勢的判斷精準,經略東北的行動堪稱高度機動靈活。

1945年8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蘇聯為中蘇條約所限制及為維持遠東和平,不可能援助我們。目前方針著重於奪取小城市及廣大鄉村」。8月26日,進軍東北的謹慎態度迅即發生變化,毛澤東表示:「為了有利於國共談判,廣東、江南、江北等地區可以讓步。隴海路以北訖外蒙一定要我們佔優勢,東北我們也要佔優勢,行政大員是國民黨派,我們去幹部,那裡一定有文章可做」。劉少奇也對毛澤東談了他的設想:蘇聯軍隊雖然沒有積極支持和幫助我們,卻也沒有阻攔我們,估計也不至於對我們背後開槍,有這樣的戰略地位,就有了取得勝利的基礎。9月中旬,代理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提出了「向北推進,向南防禦」的方針,為了控制東北,南方要捨得丟掉一些地方。

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決定由彭真、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等組成東北局,其後,又先後派林彪、羅榮桓、高崗、張聞天、李富春等去東北。這樣,共有4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陳雲、張聞天、高崗),20位中央委員和後補中央委員(佔中央委員會成員總數的近1/3),由此可見中共對東北的重視。10月3日,彭真在瀋陽面見蘇軍高級代表,該代表轉告了斯大林的話:中共是勇敢的、聰明的、成熟了的,中共在東北的氣魄很大。據此信息,中共決心抽調30萬主力,用一切方法控制東北。

與中共的迅捷動作相比,國民黨的動作確實太過緩慢。到1945年12月,中共在東北的部隊總數接近30萬,然而國民黨軍事主管陳誠給蔣介石的報告稱,估計中共出關部隊人數不過4萬餘人。

有意思的是,中共在東北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為了照顧蘇聯的立場,中共指示進入東北的部隊「不要聲張,不要在報上發表消息」,「不要請求蘇聯紅軍提供幫助」。國民黨撤退東北行營後,蘇聯相應改變對中共發展的策略,要求中共撤出中長、北寧鐵路沿線及東北各大城市。對此,彭真、林彪想不通,不答應。中共中央感覺到「最難說服同志,可能造成黨內糾紛」。但是,中共中央在與蘇方溝通後,指示東北局:長春路沿線及大城市讓給蔣軍,我們應退而採取傳統的根據地戰略,爭取在廣大農村及中小城市建立鞏固的基礎。可見,中共的策略高度靈活,與蘇聯的互動十分默契。

根據形勢的變化,1945年12月24日,代理中央工作的劉少奇致電彭真:「你們今天必須放棄爭取東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圖。沒有大城市即沒有優勢,但你們不要在自己立足未穩之前,去企圖建立在東北的優勢。」28日,毛澤東指示東北局,在距離國民黨佔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這兩次指示後來被形象地概括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展現出一種能屈能伸的胸懷。

這種高度靈活的策略、對蘇方的理解,為後來進一步獲得蘇聯支持營造了良好的氛圍。1946年3月11日,蘇軍從瀋陽撤退前告中共東北局:「現在一切可以放手,凡我軍撤退處,都可打。誰進瀋陽,都與我們外交無關。」蘇方還一再詢問中共:為什麼對美國如此客氣?為什麼允許國民黨派五個軍來東北?強調凡蘇軍撤退之地,包括瀋陽、四平街,中共都可放手大打。

蘇聯:帝國情結,精於算計

蘇聯出兵東北,對中國抗戰的最後勝利確實有功,但也有其自身的國家利益。蘇軍進入東北後,對日佔時期留下的物質資源巧取豪奪,在東北表現出種種劣行,都是不爭的事實。據伍修權回憶:蘇軍以勝利者自居,酗酒滋事,甚至騷擾群眾,後來他們回國時,又從工廠的機器設備到日偽人員的高級傢具等等,一一拆運帶回蘇聯。據熊式輝、張嘉璈給蔣介石的報告:現鈔均被提走,銀行全部停業,工廠機器大宗均被拆遷,交通通訊工具多數拆運,都市成一空城。工業企業生產能力下降為原來水平的1/3。據《紐約時報》報道,斯大林曾經命令:「不要留下任何能夠移出滿洲的的東西」,並從蘇聯國內派來大批技術專家,指導拆遷和運輸工作。

在處理與國民黨的關係上,蘇聯口頭上從來都表示支持國民黨接收東北,卻又不提供任何實質性支持。國民黨東北行營在實質接收方面幾乎一無所成,在蘇聯不支持的情況下,連接收官員前往東北各地的交通工具都無法解決。

1945年10月6日,蘇聯答覆國民政府:「大連作為商港,蘇聯政府堅決反對任何軍隊在大連登陸」,蔣介石對此惱怒異常。不能在大連登陸,國民政府決定改由營口登陸,請求得到蘇聯支持,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在數次推諉避而不見後,11月5日終於會見熊式輝,正式通知「營口已為十八集團軍佔領,餓方不能負國軍登陸營口之安全責任」,至於空運行政問題,蘇方表示,蘇軍已「由南向北撤退,至於撤退後之地方情形,蘇方概不負責。」

正如張嘉璈所言,「迎拒之間十分微妙」,國民黨的硬要求,總是撞在蘇軍推拒的軟牆上。蘇方還總是對國民黨故作姿態,在中共部隊佔領四平、長春,進入哈爾濱的情況下,蘇軍當局建議四平至長春鐵路可另中長路當局予以修復,中方可以空運部隊至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當國民黨代表請求蘇軍各主要城市酌留少數部隊以配合國民黨軍接防時,蘇方則表示將「忠實履行諾言」,按期撤退,表示其履約的「堅定性」,令國民黨有苦難言。

國民黨:暮氣沉沉,怎是對手?

抗戰結束,當時的國共雙方都有些應對失措,尤其是國民黨方面,蔣介石似乎並無通盤打算,儘管其日記往往事無巨細地寫下他的反思與雪恥,但落實到操作層面,不少設想非常迂闊。進入東北之前,蔣介石天真地以為有了中蘇條約,就可以名正言順將東北收入囊中。

東北是最早淪陷的國土,但在收復東北的人選安排上,蔣介石卻選定政學系的熊式輝執掌接收重任,雖然也安排了不少東北籍人士(如:莫德惠、馬占山、齊世英、張作相、那木濟勒色楞),但實則多為閑差,無異於擺設。原來的人選是張群,可是由於熊氏的運作,蔣介石滿足了其要求,1945年9月1日任命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10月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熊式輝之所以能如願以償,或許與1931年起即主政江西長達十年之久,「剿匪」勞苦功高有密切關係。更重要的是,在主政江西期間,熊氏悉心培養太子蔣經國,蔣公無疑是心裡有數的。但熊式輝對東北局勢毫無了解,也未促成蔣介石妥善安排東北籍人士,一開始就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熊氏滿意而來,失意而歸,在東北談判過程中處處被動,比僅負責東北經濟接收的技術官員張嘉璈更缺乏全局眼光與應對策略,政治資本沒撈到,反而在黨內惹得眾怒一片。東北籍高層人士齊世英之女齊邦媛在回憶錄中,也對東北接收當時未能善用東北籍人士多有意見。連蔣經國也認為熊式輝「怕負責任,怕有責任,對大問題又決無決斷」。熊式輝自己事後反思,更頗有悔意,「小局面不能做大,大局面也不知道如何保持其大」。

從當時人的日記可見,張嘉璈與駐蘇聯大使傅秉常很可能是東北接收的極佳人選。尤其是傅秉常長期與蘇聯打交道,在應對蘇聯與重振東北方面有著更多的優勢。傅氏於1945年12月31日日記寫道:「蘇聯在歐對巴爾幹,在遠東對東三省絕不放棄,吾人萬不可以為利用美國便可打破其在東三省之企圖。我方苟欲利用美以制蘇,則遠水絕不能救近火,徒招其疑忌,所失更大。」美方人士與傅氏意見不謀而合,並通過其渠道電告蔣介石,但蔣介石似乎毫無反應。連東北接收負責人這樣重大的事項都可以討價還價,其中還夾著不少私貨,國民黨在東北的種種不順,已露端倪。

1945年10月12日,在日本投降近兩個月之後,熊式輝等國民黨大員才踏上了東北土地。此時,中共在東北的最高指揮機構——東北區已經工作了近一個月。同時,國民黨在東北尚無一兵一卒,而中共在東北已有了好幾萬部隊。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東北旅渝同鄉會、東北義民還鄉救濟委員會等多個團體提交請願書,指陳熊式輝的失職:對接收東北事前毫無準備,即電台與中蘇條約原文亦未攜帶,一時傳為笑柄,足見其竊位素餐,不去接收民心,而是為他個人接收東北物資。

蔣介石本來以為「民心可用」,在對蘇談判中由原來的退兩步變成寸步不讓,試圖利用民眾的反蘇情緒,但外交經驗豐富且實力佔優的蘇聯完全不吃這一套,在拖延撤軍進程的同時,鼓勵中共全力北上佔據更多有利地域。

國民黨對具體的東北接收方案根本談不上系統的謀劃,更多地是寄希望於蘇聯的支持配合,一旦面對蘇聯的阻撓,只好臨陣磨槍,一次次失落。在東北的中蘇交涉,你方唱罷我登場,務實派往往被清議派批得體無完膚,像張嘉璈這種行家因為遠離權力中樞,即使有見解也無法主導事件的運行邏輯。看起來熱鬧,實際上增加了決策難度,只好一味以國民黨最高領袖的決定為指導,更制約了前線負責人的積極性,悄然失掉了不少戰機。

值得強調的是,國民黨雖然未獲得蘇聯的積極支持,但並不能說天時地利人和全在中共一邊,只能說國民黨手上有好牌,卻越打越爛。比如,國民黨軍從陸路入關,從攻佔山海關到佔領錦州,僅用了不過10天的時間,可謂長驅直入,說明國共兩軍當時實力的差距,中共部隊尚不具備與對手全面抗衡的實力。1946年5月24日,國軍取得四平戰役的勝利後,蔣介石飛抵東北,詢問前線將領:共產黨的戰術比在江西的時候有無進步?在聽到否定的回答後,蔣介石信心爆滿,輕視中共的心理油然而生,決定以一年為期解決東北的戰事。

但是,國民黨並未乘勝前進,杜聿明增派部隊入關的請求沒有得到其他戰區支持,軍令部長徐永昌、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均認為應先解決關內問題。

再說民意基礎,據李兆麟的報告:「一般群眾,工商資本家,都對國民黨中央抱很好的幻想,認為國民政府是正統,故在任何場所聽到中央軍中央政府來了就好了,工人生活困難也說中央來了就有辦法了。形成當時一般人的反共反八路軍的空氣。」但是,國民黨大員到東北接收之後,情況又開始變化,因為接收官員「賣官貪污,大吃大喝不幹正事,(民眾)由失望到部分起而反對」。

美國:隔岸觀火,援蔣不儘力

國共東北相爭,國民政府一方面想當然地以為有了中蘇條約,東北將輕易收入囊中,另一方面寄厚望於美國,多次公開表態希望美國支持。結果,國民黨依賴的美國支持基本落空,這直接導致在軍力對比上國民黨處於不利地位。有人說美國小瞧了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導致它在援助國民黨時"手軟"了。那麼,這究竟是美國不希望擴大在華利益,還是出現了戰略誤判?實際上,美國的態度並不令人費解。

當時標署為"秘密"檔的《國務院關於支配中共軍隊規模主要因素的報告》表明:美國情報機構在國、共兩方的軍事實力方面,掌握了相當翔實的一手資料,作為"局外人",對這場戰爭的了解超過了多數"局內人",全盤局勢盡收其眼底。美國關心的不止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可能引發的一系列世界的問題。

美國政府的論點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國,"不是可以募集到的人力資源,而是可以得到的軍火和供應是共產黨軍隊擴充的支配性因素。"在滿洲繳獲的日本彈藥存貨消耗殆盡之後,獲得彈藥補給將日益變成一個難題,在共產黨區域,尤其是華北的糧食供應短缺也成為制約因素。

正是基於美國對自身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考慮,使其一度做出了支持國民黨政府的決策,當他們在意識到國民黨政府打不贏這場戰鬥時,又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更具體地說,促使美國做出這個決定的,除了對國民黨政府喪失信心之外,關鍵性的因素只有一個:蘇聯會不會冒著極大風險支持中國共產黨打贏這場內戰?只有當蘇聯大規模援助中共的時候,美國才會改變"坐山觀虎鬥"的策略。一旦美國對國民政府提供足夠的武器支持以改變中國內戰形勢,它必須要冒蘇聯這個風險。

美國情報部門認為,蘇聯方面"避免在東北直接行動","拆毀滿洲的機器,除了供給蘇聯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使滿洲對蘇聯的軍事威脅程度大大降低」。美國認為:蘇聯是否期待或者希望接下來幾年出現一個完全共產主義化的中國值得懷疑。。"蘇聯可能理所當然地以為,一旦中共取得中央權力,將會表露出與國民黨政權同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排外情緒。原因在於:中共統一全國之後,蘇聯無力扶植和指揮一個全中國範圍內的共產主義政權;蘇聯實際上傾向於混亂的繼續以及中國地區(割據)主義的發展",而"共產主義中國"一旦成立,它將不會成為蘇聯共產主義世界的傀儡。

新中國建立後,中蘇關係在經歷短暫的蜜月期後,中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蘇關係破裂,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美國的戰略判斷是正確的,也證明了蘇聯不希望出現一個統一的中國。蘇聯在二戰後支持中共入關並沒有如願以償地實現其戰略目的,比如《雅爾塔協定》規定的大連港國際化,蘇聯租借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中蘇共同經營中長鐵路、南滿鐵路。唯一符合蘇聯預期的是外蒙成了中國永久的痛。

結語

二戰勝利後中共揮師挺進東北,進而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也許是中國歷史甚至人類歷史上最具預見性的最偉大的戰略決策之一,但其產生的重大影響也許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實事求是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有其歷史必然性,但如此迅速地屹立於世界東方,卻與中共揮師入關的戰略決策有重大關係。1/3的中央委員被派去了東北,可見中共的戰略意識之清晰。東北,不僅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而且工業基礎在全國首屈一指,1949年以後東北成為共和國工業的長子也是有歷史延續性的。反觀此前中共在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的地盤,比如陝甘寧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山東根據地,固然群眾基礎十分牢固,但經濟基礎都不能與東北相提並論,對中共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所需要的強大的經濟基礎是不夠的,而且,佔領東北,使中共軍隊的武器裝備大為改觀,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水平遠勝其他戰區,即是證明。

簡而言之,控制了東北,使中共開始真正有了強大的後方,進可攻退可守,極大地改變了力量對比,改變了歷史進程。反過來說,國民黨失去了東北,也就從此開始了節節敗退的進程。

在共和國的歷史上,人們不會忘記東北的特殊地位與貢獻!

《信賴空間》搞笑視頻,讓每天開心多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賴空間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年,收入不高卻也快樂;今天,你孜孜以求的,真的是你最需要的嗎?
中元節:不僅僅是祭祀,中華文化千年傳承的奧秘大半在這裡
如今世道見怪不怪,不是妖精人家不愛

TAG:信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