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千里江山,賀壽中國

千里江山,賀壽中國

江山千里,峰巒疊嶂

北宋年間,18歲的曠世奇才王希孟

用獨步千古的技藝

描繪祖國的萬千氣象、錦繡山河

一派赤誠獻給帝王

丹青再美,美不過風光如畫

《中國國家地理》用山川壯美、生靈神奇

賀壽中國

祖國地勢的三大階梯,從世界之巔到南沙群島

讓我們能夠享受變化萬千、最為極致的美景

第一階梯

平均海拔4000米,青藏高原的雪峰和冰川

第二階梯

內蒙古、黃土、雲貴三大高原和新疆的三山兩盆

有草場的遼闊、沙漠的壯美、卡斯特的驚艷

第三階梯

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和丘陵地帶

有良田萬畝、更有大都市遍布

話不多說,江山賀壽

青藏高原

《博物》2010年02期 攝影/薛進

珠穆朗瑪峰

莊嚴地立在世界之巔

雪峰燦爛、光芒耀眼,流雲拂過,如在天宮

像天神一樣凝視著世界

去到你的腳下,驚嘆自然之壯美

是幾乎每個國人的夢想

《中國家地理》2015年12期 攝影/覺果

遼闊的納木錯、連綿的念青唐古拉山

神山之下有聖湖

多少芸芸眾生慕名而來

虔誠轉湖,祈求護佑

不管你開不開悟,納木錯就在那裡

高原稀薄的空氣和倒映著星河的湖面

神聖、深沉,靜靜等待你去領悟

宇宙的美麗和宏大

三山兩盆

《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07期 攝影/郝沛

天山硫磺溝,彩丘魔鬼城

南北疆交界處的天山硫磺溝是色彩的海洋

赭紅中夾雜黃白黑綠等色,彷彿是大地的調色板

彩丘之美在這裡得到了最為燦爛的綻放

色彩的形成受控於地層形成時的情

炎熱乾燥的氧化環境中

富集的氧化鐵便使岩石呈現紅色

而還原環境下,沉積層便會呈現出灰色到黑色

顏色越繽紛,意味著沉積環境越多樣

《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0期 攝影/李學亮

伊犁昭蘇草原

海拔兩三千米以上

緊緊依偎在巨山的山麓和山腰

巍峨的山體、散漫的雲杉、金燦的油菜花

小島般的氈房、奔騰的群馬

其清高、俊朗,讓人嚮往

《中華遺產》2008年10月 攝影/李學亮

新疆吐魯番盆地北部

炎炎烈日讓火焰山下的土地一片乾旱荒涼

然而,數千年前一個古老的洋海部落曾生活在這裡

其後,更有強大而神秘的高昌故國

乾燥的氣候和人眼罕至很好地保存了文物

新疆遍地是古城

雲貴高原

《中國國家地理》2009年12期 攝影/李貴雲

貴州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

24個180度彎道划出的優美弧線

二戰期間

美軍通過滇緬公路運輸物資到中國支援抗戰

「二十四道拐」是昆明經貴陽再到陪都重慶

這條運輸大動脈上的重要節點

美軍和當地民眾一起升級擴建這段公路

二十四道拐」隨著國際報道而成為滇緬公路的招牌

《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10期 攝影/李晉

廣西西北,大石圍天坑

崇山峻岭之中赫然出現一個大洞

洞口四周都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森林

洞穴之深,一眼望不到底

周圍20平方公里,還有20多個這樣的天坑

天坑是喀斯特地貌景觀之一

廣西分布著大片的石灰岩岩層和豐富的地下河

在水流日復一日沖刷下

這些可溶性石灰岩層被逐漸溶蝕

洞頂的岩層也受到降雨等地表水溶蝕

在重力影響下最終發生塌方,形成天坑

《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10期攝影/滕彬

桂林山水甲天下,得喀斯特者艷冠四方

山峰如塔似林,相隔聳立在平整的大地上

構成清秀而又壯麗的畫面

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的峰林平原+峰叢窪地

面積廣闊、分布集中,構成「中國式喀斯特」

內蒙古高原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0期 攝影/楊孝

呼倫湖,水天一色大草原

清澈的湖水倒映著藍天

把自己也染成了天空的顏色

已經分不清哪裡是湖水,哪裡是天空

呼倫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伸展於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部

是千百年來游牧民族心中的天堂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0期攝影/楊孝

庫布齊沙漠腹地的七星湖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

湖泊和它周圍的植被沖淡了沙漠的冷酷與荒蕪

七星湖是黃河故道殘留的沖積湖

有人說,它是黃河母親留在庫布齊沙漠的7個子女

湖水常年不枯,水質優好

湖內蘆葦茂盛,湖面飛鳥翱翔

沙漠腹地中,於不可能之地,生機盎然

黃土高原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8期 攝影/何炳彥

陝北靖邊波浪谷

隱藏在黃土高原中鮮為人知的奇特景觀

在一片寂靜的山谷里

連綿起伏的紅砂岩凝結成波浪般柔美的紋路

夕陽下,它熱情流轉的線條,如同鋪張開散的血管

不遠處出現的氣田站則透露出

在波浪谷3000米以下的地層

蘊含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

《做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11期 攝影/許兆超

中華民族的搖籃

厚實的黃土地上,細耕作的良田

土質鬆軟的黃土經過長期的流水侵蝕

在黃土高原形成了溝壑連綿的壯美景觀

居民在無數大大小小的盆地和河谷之間

開發出了大量可以精耕細作的土地

平原之城

《中國國家地理》2015年08期 攝影/李硯偉

深圳,1980年開始建立的經濟特區

從漁村到經濟重鎮,從代工到研發

從無到有,平地起高樓

中國速度的代表,改革開放的奇蹟

這是一個屬於科技,屬於創造,屬於未來的地方

空氣里瀰漫的都是朝氣和自信

今天在我手中,明天就在腳下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9期攝影/陳純

上海浦東

1990年開始開發,短短20多年

現在她高樓挺立,興旺繁榮

而上海也已經成為全世界不可否認的

全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

令人驕傲的國際化超級大都市

開放、精緻、富裕

北京鳥巢上空祥雲朵朵《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9期 攝影/邢慧捷

我國人口接近14億

自2010年開始GDP總量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2

2014年開始,成為全球僅有的2個

GDP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國家

我們的基礎建設紮實優秀

「復興號」高鐵時速可達350km,世界第一

我們的IT產業蓬勃發展

電子支付和共享經濟,領跑全球

我們的空間科學進入世界前列

「天眼」開啟、「墨子」升空、「悟空」運作

「北斗」啟動、「神州」發射,「天宮」對接

80年代以來,和平昌盛、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雖然仍有無數挑戰在面前

復興之路,責任艱巨、路嶇且長

願祖國帶領我們繼續前行

開創盛世中華!

別錯過

400mm攻防|華夏大遷徙|中印邊界

全球大遷都|帕米爾高原|東北之殤

你的中國星座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人與鯉魚在這裡和諧相處
紐西蘭地熱何其多
尋找中國特色的古代旅行家
視角|我們眼中簡單的美|作品集
駝峰上的阿拉善

TAG:中國國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