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實溫潤,君子之風——金星坑歙硯的鑒賞與收藏
曾幾何時,歙硯中最有名的是金星硯,歷史上有「金星為貴」的傳統,在青黑色的石硯上布滿了大大小小金黃色的暈、斑、線,宛若夜幕中的星河。
傳統的金星坑主要石品有金星、金暈、金花、銀花、銀星,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營硯廠開採完金星坑帶金星、金暈紋理的傳統硯材後,因下面的岩石堅硬,當時只用手工的錘敲釺鑿,鐵鋸裁石,開採難度太大,就放棄了繼續深挖。但硯山當地人仍然在此處繼續深挖,又在金星坑內和周圍發現了花金星、玉帶、彩帶、廟前青、廟前紅、龜背等多種石品硯材。這些石層的硬度明顯高於金星坑表層的硯料,折光變弱變淡,石質清潤、堅實、細膩的特點更加明顯。
金星坑花金星石品
「花金星」後來成為上佳的硯材。當時許多小塊不成材的「花金星」采出後被扔棄在了附近樹叢中,這就是今天的「柴林石」。「柴林」在當地意為生火做飯用柴的灌木叢,在金星坑、眉紋坑附近的灌木叢下的土層中,曾經發現少量帶有本地人稱其「梅花點」的金星、金暈,銀星、銀暈等石品,黑色無紋理可作硯材的石料,叩擊其石聲響亮,當地人稱之「叮噹石」,現在也被稱做「柴林石」,是前人在金星坑開採硯石時揀選出不合標準的棄石。
花金星開採完,下面呈現出的一層石材整體色澤純黑,石質粗細變化不明顯,沒有折光,普遍有線,質地細膩,手感溫潤沉重,夏日手撫清涼,可見手離開後有明顯的水漬。其中佳者,石質細密純黑,磨墨手感綿細,其細膩程度並不遜於眉紋坑、水玄坑等老坑石質,被稱為「黑龍尾」。
金星坑黑龍尾石品
「黑龍尾」采完後,又依次開採出玉帶、彩帶、廟前青、廟前紅、龜背等多種石品硯材。
「玉帶」的底色往往帶有青綠的意韻,上帶有金星點,或者金暈。欣賞極佳,也是做硯的上佳硯材。
「彩帶」被當地人稱為「翠玉」,出在玉帶下面,質地細膩堅實,溫潤如玉,清潤如冰。比玉帶更加堅硬細膩,色分紅綠,清心悅目,玉質感更強,其是金星坑底廟前青和廟前紅混合切割成的硯材,如翡翠色澤暗紅淡綠相間,濕水後更顯鮮艷,欣賞性極佳,數量稀少。
金星坑彩帶石品
彩帶一般不帶金星點,玉帶多有金星。「彩帶」下面,或者說與「彩帶」同生的是「廟前青」和「廟前紅」了。
「廟」是一座當地村人用來祭祀山神的小廟,原來的位置就在進村山路上側很近的地方,離眉子下坑左側不遠。後來修進村公路時,把「廟」的位置向山上挪動了一點,「廟前青」和「廟前紅」即為此廟前面山坡處坑口所出石品。
這種青紅兩色層次分明的硯石,被今天大多數人認為這可能就是古人所說的「廟前青」「廟前紅」硯石,但是也有人認為古代的「廟前青」「廟前紅」早就絕產了,這只是現代意義上的「廟前青」「廟前紅」。
金星坑廟前青
這種青、紅兩色石層共生一體的硯石只有金星坑出,其質地緻密,手感比較細膩,正如古人所言,好的「廟前青」硯石「其色淡青如秋雨新霽,遠望暮天,表理瑩潔,都無紋理」。製成的硯發墨程度要優於「廟前紅」硯石,有的龜背紋石與「廟前紅」相間,細細打磨後,石質如玉般細滑,所以當地人又稱「玉底石」,而這是一件金星坑的「仔石」,一面石色發紅的是「廟前紅」,一面石色發青的是「廟前青」硯石,由此可見金星坑的石品生長規律。
金星坑仔石一面是廟前紅
金星坑仔石一面是廟前青
由於青、紅兩色石層伴生,所以把青、紅兩色石層變換角度裁切,就可以切成一面廟前青、一面廟前紅的硯石,硯面和硯背一青一紅,還可以切成彩帶石品,在硯面和硯背形成數道青紅相間的石品,宛若天空中的「彩虹」。經過打磨後手感細膩,但石質硬度較高,絹雲母含量較低,磨墨時易打滑不下墨,所以玉帶、彩帶等石,相對老坑佳石,觀賞性大於實用性。
金星坑龜甲石品
龜背紋石出在廟前青和廟前紅相間的岩石中,龜背紋石與紅石相間,龜背紋石的厚度在1厘米左右,它的收藏觀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使用時往往硯上有細隙,影響研墨。具體石品有金線龜背、銀線龜背、血絲龜背、白眉龜背、白龜甲、灰龜甲等品種,其中金線龜背、血絲龜背最為名貴,人們根據其紋理的不同形狀稱之為袈裟紋、哥窯紋、網紋等。龜背紋的紋理實質上是一種金屬在石上的細隙中形成的特殊網格紋,在硯山村及周邊的村莊,許多老屋的地基和地面中就砌有這種石料。
金星坑龜甲另一面石品
「廟前紅」挖完之後,此坑無石可采了。這些硯料現在已經不再開採,金星坑上面堆滿了近年來的反覆翻挖出的碎石。「金星坑」的金星硯石以葵花金星、銀星、魚子金星、刷絲金星和玉帶金星為珍,金暈則根據狀物的形態劃分。
金星坑金星石品
除了金星坑出金星石品外,其他出金星石品的坑口和石品還有水舷坑的金星、金暈、銀星石品,水蕨坑的金星、金暈石品,緊足坑的「龍眼」(不規則圓圈狀金黃色暈)石品,濟源坑的魚子金暈石品,溪頭坑、碧里坑、外庄坑的金暈、金星石品,眉子上坑的金暈、金星及「龍蛋」(像鴨蛋大小的圓圈狀金黃色暈)石品。
金星坑的金星和其他坑口所產的金星石品最大的區別在於,金星坑的金星底色呈青黑色,一般沒有其他的紋理,其金星、金暈的明亮程度除了不如水玄坑的同樣石品以外,比其他的坑口都悅目。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傳統民居藝術大飽眼福!
文章內容來自《藝術品》雜誌
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


※「故宮博物院藏品」古陶瓷中的雞文化
※漫談:唐三彩鑒定新探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中)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過去七佛說法圖》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