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陵祈福,十一穿越到孝陵看大清的故事

東陵祈福,十一穿越到孝陵看大清的故事

穿越火了好多年,大清朝歷史劇也火了好多年,「康乾盛世」成為很多人對大清朝津津樂道的往事,正如我們提起盛唐、明朝那些事兒一樣驕傲自豪。喜歡穿越劇和大清歷史的,除了故宮、橫店影視城,其實還有個好去處,沒錯,就是這裡——清東陵。

你想要穿越其中,來個歷史時空穿越,就不能錯過清東陵順治陵的祭祀大典活動。

清朝皇家祭祀大典:向蒼天求福,祈國泰民安

祭祀大典觀看地是在順治孝陵,據說是每年的4-10月底才有的活動。所謂「事死如事生」,這個活動表現了當年祭祀活動的繁文縟節,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是國禮中的極致。

在現場能清晰看到「康熙皇帝」於孝陵前祭拜先祖,祈求國運昌盛,子民康健。表演人員嚴格遵照清朝禮儀,祭祀音樂、旗幟、禮器等內容也盡量還原,上演了一出皇家恢弘盛大的祭祀場景,令觀眾彷彿有種穿越到當時真實的祭祀現場的錯覺。

按照清代禮制,陵寢中的大祭禮,通常包括謁陵禮、大享禮、敷土禮等內容,這裡主要是太皇太后行展謁禮和康熙皇帝行大祭禮兩個歷史場景。據史料記載,順治入關後,一直惦念到盛京祭祖。後來,順治的願望,由其子康熙實現。

我們看到的祭祀大典,整個演出由序幕、謁見禮、告成禮、辭行禮四部分組成。演員陣容由扮演康熙帝、皇后、皇太后、前導大臣、後扈大臣、讀祝官、贊禮官、侍衛、太監、掌旗官等近百人組成,再現了大清帝王為天下百姓祭天祈福的盛大場景。

「皇帝」及陪祀隨行大臣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帝」取盛酒之爵,高舉過額,奠於奠池內,告見禮畢。「寢園崔嵬,風雲盤互……光華赫赫,永言垂裕,敬承靡澤。」隨「讀祝官」讀畢,「康熙皇帝」行亞獻禮。而後,「讀祝官」及「獻帛官」於帛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帛送至焚錦爐。

清東陵自始建世祖章皇帝(順治)孝陵之後,各種祭祀活動次第舉行。到了乾隆時期,祭祀制度愈發完備定型,「終清一世,相沿不輟」。直到抗日戰爭後期,清皇室設立的「東陵辦事處」撤銷以後,這些祭祀活動才宣告徹底結束。

觀摩祭祀大典期間,聽導遊介紹,清朝統治者一貫奉「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治國平天下的心傳家法,特別宣稱「聖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他們將皇陵祭祀,置諸國家「五禮」中吉禮的範疇,與祭祀天地、太廟、社稷等量齊觀,稱大祀,並載在典籍,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確認,使之制度化,賦予了最為神聖的尊嚴與內涵。

每次皇帝躬親謁陵,一般提前一段時間頒布諭旨,公布謁陵日期,通知有關部院衙門做好準備。禮部要進《皇上謁陵儀注》、《所有道路里數繕折》。皇帝謁陵所帶物品等項,由內務府呈報,其中涉及馬具、冰塊、儀仗及生活、祭祀用品,即使小到蠟燭、茶葉、紙張等,也要詳細開列。由此可見,祭祀大典禮制的繁瑣和嚴謹。

謁陵路徑,一般來說都是從從東華門開始,途經燕郊、白澗、盤山、獨樂寺、桃花寺、隆福寺等行宮。每次謁陵,需按墓主人的輩份,從高到低依次舉行。如光緒年間,皇帝或王公大臣謁陵,就需先由昭西陵開始,之後依次為孝陵、孝東陵、景陵、裕陵、定陵、普祥峪定東陵、惠陵。

清東陵:一部用磚、木、瓦、石寫就的大清王朝盛衰史

除了看現場的祭祀大典,體驗下穿越的感覺,整個清東陵也是隨處一景的拍攝地。

諸陵園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排列於昌瑞山南麓,均由宮牆、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樓及寶頂等建築構成。其中方城明樓為各陵園最高的建築物,內立石碑,碑上以漢、滿、蒙三種文字刻寫墓主的謚號;明樓之後為「寶頂」,其下方是停放靈柩的「地宮」。

由陵區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寶頂,由一條約12公尺寬、6公里長的神道連成一氣,沿途大紅門、大碑樓(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龍鳳門、七孔橋、小碑樓(神道碑樓)、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等建築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印象最深的就是孝陵石像生。它是清陵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全長870米,共有18對,其中文臣、武將各3對,馬、麒麟、象、駱駝、獬豸、獅子站、卧各一對,每座石雕均用整塊石料雕成。它們猶如兩列威武雄壯的儀仗隊排列神道兩側,使皇家陵園更加威嚴、神聖、肅穆。從石像生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反映出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中原、靠弓馬馳騁天下的尚武精神。

清東陵因地形獨特、環境優美,被清代皇家選為風水寶地。行走其中,可以近距離接觸到有關清代陵寢規制、喪葬制度、祭祀禮儀、建築技術與工藝,這是一個了解清朝歷史、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的絕佳機會。

如今,清東陵更是被視為祈福納祥、祈禱平安健康的「中華福地」。眼下正值深秋,時節剛剛好,不冷不熱。想去開啟一場探索祈福、文化之旅的朋友,一定要提前預定好票,十一人會比較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韋宇教 的精彩文章:

TAG:韋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