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唐人張(文成)的《朝野僉載》主要記載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朝野見聞,書中對當時政治黑暗和官場腐敗、官員貪暴都有不少揭露。其中第三卷記載了一些貪官事迹: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瀛洲饒陽縣令竇知范:有一個里正(類似村長)死了,他召集本縣二百多里正,命令他們集資為這個死去的里正雕像,每人出一貫錢。錢湊齊後,竇范當即據為已有。他這樣對里正們說:「這個死去的里正曾經犯過錯誤,應該先彌補一下。我從前雕過一尊像,姑且先給,他。」他收到的錢有二十萬,但拿出的雕像只有五寸半高。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益州新昌縣令夏侯彪之:一上任,他就問一個里正:「雞蛋一錢能買幾個?」得到的回答是:「三個。」他就派人拿出一萬銅錢,讓里正替他買三萬個雞蛋,告訴他:「現在不要拿來,先讓母雞孵著,變成三萬隻雞。幾個月之後小雞長大,由衙役們替我賣了,一隻雞賣三十錢,半年之間就變成三十萬錢(按:貪官竟然也有犯迷糊少算的時候,實際上應該是九十萬)了。」又問:「竹筍一錢多少根?」得到的回答是:「五根。」他又讓人拿了一萬錢交給里正,讓他替自己買五萬根竹筍。自然也是不要立即拿來,要寄養在竹林中,等到秋天,竹筍長成竹子,一根竹子賣十錢。一萬錢就變成了五十萬。汴州刺史王志音:一個客商有一頭毛驢,日行三百里,三十年里一直不舍賣掉,市場上有人願意出價一萬四。這位刺史要買,便說:「四千是少了點,我再加一千。」五千就拿下了人家可以賣一萬四的毛驢。還有一次讓人買一種名叫「單絲羅」的布料,人家市價每匹三千。他問:「織一匹需要幾兩絲?」賣家回答:「五兩。」刺史就讓僕人回家去取了五兩絲來,另外每兩給人十錢手工費,就把布料拿走了。

深州刺史段崇簡:一到任就讓里正替他搜索門客,告訴他們不得說沒有。大戶每家取兩名,小戶每家取一人,拿刑罰威脅他們。這些人害了怕,就都胡亂招供了。等他們招供完畢,這位刺史就對里正說:「不用叫這些門客來,我只見他們的主人。」門客的主人們一到,他宣布每戶必須拿出一匹絹。大約一個月之內,他就得到了三十車絹。離任的時候,有一輛車子沒有裝滿,還差六百匹,他立即讓里正把車裝滿。里正無計可施,只得讓縣令、縣丞、縣尉等屬下官員加倍奉送,這才完成任務。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安南都護的女婿、愛州刺史裴惟岳:有個首領娶老婆,他向人家索取障蔽車子的綾羅一千匹。首領給了他八百匹,他仍然不肯答應,命人捉了首領的女人回去,百般調戲,三天之後才放她回去。

洛州司僉兼侍御史嚴期:他酷愛吃牛肉,巡察江南時,所到州縣,宰殺了不少牛。事情不論大小,只要給他金銀,沒有解決不了的。他所到之處,金銀價格猛漲。江南百姓因此稱他為「金牛御史」。

洛陽縣令張昌儀:憑藉張易之的權勢,只要有人向他買官,沒有不答應的。有一個姓薛的人,在路上攔住他,送他五十兩金子。他收了金子,接過求官信。到了朝廷,他把信交給了刑部侍郎張錫。幾天後,那信找不著了。張錫文問他,他說:「我也不記得了,只要有姓薛的,你就給他個官好了。」結果,張錫給六十多個姓薛的都封了官。

唐代的貪官有點「面」

自然,只要是貪官,無分古今,都是可恨的;但若是稍加細察,可恨還是會有程度的差異的。

倘若,《朝野僉載》的上述記載是能夠較為真實反映唐朝某一個時期官員貪婪情形的,那麼,我們不得不承認:比起其他朝代的貪官來,他們簡直是小巫——唐代的貪官,手段普遍偏「面」(不太狠辣),胃口普遍偏小,有一些更像是兒戲,搞笑,尚未達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直臣孫嘉淦的衰變
晚清時文學大師們的拳腳功夫
坐塌龍椅的超胖皇帝成為千古笑柄,最後被一個猛人殺死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