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力紅博士《略談對健康主體的認識》

劉力紅博士《略談對健康主體的認識》

主講嘉賓劉力紅博士簡介

劉力紅,1958年生。湖南湘鄉人。醫學博士、教授、廣西名中醫。1978~1983年就讀於廣西中醫學院,1983~1986年留本院溫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於成都中醫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師從陳治恆教授,1989~1992年於南京中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陳亦人教授。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廣西中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從事《傷寒論》教學、臨床、科研至今。曾於本科畢業後隨先師李陽波習醫達七年之久。1997年晉陞教授,1999年起擔任中醫臨床基礎學學科帶頭人。2002~2003年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訪問。臨床擅以經方治療內、婦、兒等科疾病,尤於溫熱劑的應用有較深體會。研究方向:經典中醫的理論及臨床研究、中醫的哲學思考。專著《思考中醫》於2003年6月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

視頻《略談對健康主體的認識》01

講座主題:《略談對健康主體的認識》

主講嘉賓:劉力紅博士

時間:2017年6月3日上午9:00

地點:桂林市卓然小學多功能廳

主辦方:桂林與人讀書會

劉博士:

很高興,今天能夠在這裡跟大家相聚。首先我也非常感謝葉校長,還有與人讀書會,還有各位在幕後為這一次活動默默奉獻的義工朋友,謝謝大家!

這次來到卓然小學,我特別高興。剛剛在講座前我上個洗手間,葉校長親自帶我去。進了洗手間之後,我在看究竟要在什麼地方方便。校長肯定不方便進去,但提醒了我一句,這是小學。因為我出入最多的是機場的洗手間,那跟小學洗手間的高度不一樣,所以就有那麼幾秒鐘的短路,不知道在哪裡方便,突然間就想到回到了小學。我是六四年上小學,那麼五十多年了,這一下又讓我又回到五十多年前,所以確確實實非常感謝有這次機會。

我接受這一次的邀請,很重要一個原因是我母親去世之後,桂林佛學會的這些朋友們給了非常多的幫助,所以圓平居士她一提出來,我就沒有什麼考慮,我就答應了。我正想怎麼去報這個恩,又沒有門路報恩,那麼給我這樣一次機會,非常欣然。實際上,這次講座給我安排的時間來回有多次的調整。一開始,也許是跟讀書會這方面的因緣要湊在一起。後來,是我夫人有些反對。為什麼呢?是因為我最近在生病,母親去世之後一直身體不好。我知道夫人的反對是有緣由的,既然我是一個醫生在跟大家講座,肯定是在講健康問題。但談健康,自我本身都不太健康,你怎麼去跟大家講健康。

我想想(還是來),一方面是因為講座時間更改了很多次,更重要的,我自身認為這病不重要,因為醫生生病是很正常的,我可以講我生病的體會,也許算給大家一個借鑒。所有的人生病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醫生、老師、官員,還是普通賣菜的,作為生命來說都是平等,我們只有按照生命的法則去生活和工作,那麼這個生命給你的回報可能是健康。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生命的法則去生活、去工作,不管你是什麼人,都會生病。所以我們主要是探討這樣一些機制,我今天想談的也是這樣。

那麼,確實我們讀書會的同仁們讓我感到非常的用心,講座的背景都發了非常多的圖片給我,實際上我對這個不講究,只要有一張桌子和一個話筒就行了。但我就提出了一個要求,看看這個ppt投影的位置。我今天沒用ppt,原因是什麼呢?原因一個是我不太習慣,很少習慣用ppt,但也可以用。後來,我觀察到投影幕布是在正中,這樣再使用ppt就不方便了。如果ppt投影是在兩側,我就可能會選擇用PPT。因為我要求講台的桌子要放在正中。現在很多教師的講台是放在側面,因為方便投影PPT。今天早上不能限定我要講多少,原因是我要趕航班,下午兩點的航班,但是我會用心。那我要求講台放在正中,請大家現場感受一下講台在中間,我也在中間,大家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慢慢的感受,然後大家在內心去模擬,如果我這個桌子移到旁邊去了,我在旁邊講,大家內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現在大家可以品一品,為什麼中國文化,我們提到的中國文化,甚至中醫,為什麼都講到了這個「中」。我們都是中國人,為什麼我們國家是叫中國,而非叫美國、英國或者其他,在「國」之前的定詞是「中」,「醫」也是這樣。就這個問題去思考,其實這個問題很重要或者說這個問題太重要。我這些年在到處去做一些演講的時候,我基本上都在講一個共同的主題,這個主題或者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或者是中醫的基本精神。

那麼在談到這個主題的時候,實際上主要在講什麼呢,就是在講這個「中」的含義。在我的腦海裡面,我認為如果中國文化或者中醫,要用一個字去涵括,那麼這個字是什麼。大家腦海里或者心田裡有這個字嗎?如果只能用一個字去涵括這個文化的精義,那麼這個字會是什麼?在我的心裡,它是「中」,如果「道」也是中道。如果用兩個字來涵括,那可以講是「中正」,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文化老講「中正」。如果要用四個字去囊括整個文化,那麼就是「中正平和」,在我的理解裡面,我去理解或者認知中國的文化來自於中醫。卓然小學也好,與人讀書會也好,包括我們主席都在倡導,如何去學習我們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很清楚,中國傳統文化在華夏大地,我們的民族有另外一個稱謂,叫做禮儀之邦。「禮」,在中國文化的以及我們民族裡面,它是舉足輕重的,否則不會叫禮儀之邦。那麼,孔子也不會禮教三千。中國歷史上專門有一部《禮經》,中國文化很多最重要的東西都囊括在《禮經》里。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或者作為華夏民族炎黃子孫,我們不能不懂「禮」。

但是反過來問大家,什麼是「禮」,「禮」的精髓什麼,也許就會出現類似我剛剛上衛生間的時候大腦斷路的情況。我們天天在講「禮」,中華民族又是禮儀之邦,但「禮」的精義我們可能不知道。那麼「禮」的精義究竟是什麼?實際上,在儒家的學問里最重要的典籍《論語》中說的最清楚。在論語里,除了孔子稱為「子」,還有其他極其少數的一兩個人也稱為「子」。例如,很著名的曾子,曾子是最著名的,他繼承了孔子的學問。所以,《論語》有了《大學》。四書,除了《論語》,很重要一部,還有《大學》。

有若(前518年-約前五世紀中期)即有子,孔子重要弟子。其氏為有,名若,字子有。

與人讀書會的大家讀得很細,知道除了曾子之外,還有一位可以稱為「子」的是有子,有子把「禮」的精義,準確點說是把「禮」的作用和盤托出來,他講的「禮之用,和為貴」,我們經常勸架的時候會用這句話。這一句話,是有子對中國文化或者說對以禮為首的一種文化的高度概括。

那麼「禮」的精義和作用是什麼?就是「和」。所以在中國文化裡面,不能夠不談「和」,尤其在中醫里更加不能夠不談「和」。人為什麼會生病?比如我,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失「和」了,「陰陽失和」就會生病。至於什麼是「陰陽失和」,不好說,內容太多,今天只能九牛一毛的點一點,但這麼回答肯定是不會錯的。談到天,談到地,這個答案都不會錯,陰陽合和了,就不是問題。陰陽失和了,一切問題都會產生。

剛剛與人讀書會的朋友,談到我教傷寒,我在大學裡的教研室是傷寒教研室,我在讀本科的時候就開始讀《傷寒論》,遇到我的第一位師父,李陽波師父就精通傷寒論,然後我碩士讀了傷寒論,博士依然讀的是傷寒論,現在令我很痴迷的依然是傷寒論。

《傷寒論》是一條一條的一共有390多條,那麼其中第58條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凡病」,即所有的病,它經過所有的方法或者是它呈現所有的問題,不管多複雜,只要「陰陽自和者必自愈」,無論這些問題多麼複雜、多麼艱難,或者不管經過多麼錯綜複雜的處理,處理好的或者沒處理好的,只要我們能夠使它陰陽致和,就是「陰陽」回到「和」的軌道上來,它一定會痊癒。所以,在談健康怎麼樣實現的時候,就是談怎麼樣實現「和」,怎麼樣回歸「和」,這是一個大問題,這是我們談中國文化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我們談中醫的一個大問題。

既然「和」那麼重要,「和」從哪來,「和」的出處是什麼呢?

大家想一想「和」的出處是什麼。只有找到「和」的出處,那麼「和」才有可能呈現。如剛剛主持人用很專業的詞「呈現」或者「閃亮登場」這個詞,我們找到了它的出處,它的來路,這個「和」它才能閃亮登場,否則「和」再重要,它呈現不了。那麼「和」的出處在哪?

我們剛剛說,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文化,四書裡面除了大學還有一本很重要的書籍是《中庸》。四書中,《孟子》我不是不喜歡但讀的很少,《論語》我很喜歡,但更喜歡的是《中庸》,《中庸》是孔子的孫子所著。《中庸》這本書很薄,明義之後裁定為一本書,明義以前它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跟《大學》一樣。《中庸》就把「和」的出處講了出來,「和」在哪,就在「中」上。我們看到《中庸》講到兩個很重要的字,一個是「中」,一個是「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一切的根本。

為什麼要強調「中」,中國文化為什麼那麼了不起,甚至有很多偉大的人都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要怎麼怎麼樣的世紀,為什麼呢?

(文字根據錄音整理,未經劉博士本人審閱,未完待續)

攝像及後期:黃柏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人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與人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