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小米未來的發展戰略以及布局
小米手機
對志存高遠的雷軍和小米來說,中國市場遠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而手機領域也絕非是業務領域的全部,境外市場、智能生態圈都在他們的戰略目標之內。
1、進軍國際市場
自2013年起,小米正式揮師海外:這一年,小米登錄香港和台灣市場;2014年,又繼續進軍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國家;墨西哥、俄羅斯、泰國、土耳其和越南也在計劃中。總體而言,小米的目標市場是以境外新興市場為主。
在進軍海外市場時,小米仍然走的是高性價比路線,在輔之以飢餓營銷、粉絲營銷等策略。然而,想要在境外市場複製國內經驗並不容易。
第一,粉絲的心理訴求難以把握。雷軍在國內的聲譽和號召力,加上小米對國內用戶的熟悉,使得粉絲運營做的風生水起。但是在境外,雷軍的影響力非常小,而且對當地年輕全體的心理訴求的把握也遠遠難於國內,是否能打造巨大的粉絲影響力還有待時間檢驗。
第二,銷售模式較難複製。在國內,小米的主要銷售是電商渠道,也正是藉助這一渠道,小米可以進行飢餓營銷。但是在海外,能否沿用這種模式要取決於當地電商和物流的發達程度,以及用戶對在網上購買手機的認同度。若在某些境外市場,小米必須借用當地的線下渠道資源,那麼小米還需要重新摸索出一套適用於當地線下銷售的遊戲規則。
第三,難以實現快速行動。在國內,基於雷軍在互聯網以及投資界的人脈,很多事情都能夠比較快速搞定。但在海外,不同的法律法規下,加上各種的利益糾結,以及當地競爭對手的反擊,後續得經營中必然會遇上在印尼、巴西和墨西哥類似的「漫長而痛苦的設備認證流程」。
第四,專利問題。業內普遍認為,小米迄今沒有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小米的專利基礎太過薄弱,若貿然進入這些非常重視創新和產品原創的地區,小米將有可能面臨來自蘋果這樣國際大品牌手機商的專利挑戰。在過去幾年,蘋果曾多次就專利問題起訴HTC和三星,並導致它們的部分機型在部分地區被禁售。、
由於上述因素的作用,加上早已經白熱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小米的出海很難做到一蹴而就,小米願意花多大的代價去適應的環境,也許將決定小米在海外市場能走多遠。
大數據時代
2、打造智能生態圈
除了遙望海外市場,打造智能生態圈是小米的另一大戰略目標:
2013年,小米盒子發布,這是一款高清互聯網電視盒,用戶通過小米盒子在電視上免費觀看網路電影、電視劇,同時能將小米手機、iphone、ipad、電腦內的照片和視頻通過無線網投射到電視上;
2013年9月,小米電視1問世,2014年5月,更高配置的小米電視2發布,號稱「將智能與電視融為一體」。打開電視,用戶隨時點播高清或綜藝節目。還可以安裝微博、股票等APP應用,內置進百款完美適配電視屏幕的安卓遊戲。所有影視、應用、遊戲內容都每周更新;
2014年5月,小米平板推出,這是一款和蘋果ipad非常類似、搭載了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
2014年4月,小米路由器上市,這款產品承載了小米科技關於智能家居的夢想,它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通過它將家裡的空調、電視、甚至電燈都智能聯動起來。小米科技的發展定位也由此確定:從路由器到建立家庭數據中心、智能家庭中心以及開發平台。
2014年12月,小米與美的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小米12億入股美的集團。
2016年7月,小米筆記本亮相 ,這款產品叫小米筆記本Air。
也是從開始布局智能家居開始,小米的戰略規劃從未改變過,如凈化器,PM2.5檢測儀,電飯煲,掃地機器人,自信車,行李箱等,當然還有很多,小米現在已經陸續投資了150多家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的產品都是我們日常使用的產品,只不過更加智能化了。
小米科技以如此快的速度不斷推出差異不小的新產品,大有互聯網思維將智能產品領域重頭改造一番的架勢。雖然「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米快速出擊不斷搶佔新領地,現在入路由器和充電寶已經發展在前列,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的進步,人們對智能化家居的需求越來越高,我相信小米的產品一定會吸引大量人群,但在此,還是希望小米先改善供應鏈管理,因為飢餓營銷已經乏力了,重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能笑傲江湖。
小米筆記本


※一天開店20家 小米線下爆發實屬無奈 也是順應時代
※這款iPhone大跳水,竟降至小米價!
※一加5最強大陸機型:5.5寸+8G+128G,比小米MIX2隻差在屏幕?
TAG: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