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很厭惡日本,甚至不冊封其國王,為何卻將其列入不征之國?

朱元璋很厭惡日本,甚至不冊封其國王,為何卻將其列入不征之國?

朱元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成就的皇帝,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使得中國重新回到漢民族的統治之下,可謂是功莫大焉。同時朱元璋又是農民出身的黃隊,知道民間疾苦,因此關心農事,抑制豪強,懲罰貪官,從而使得被元末混戰所破壞的社會生產重新恢復過來,開創了洪武之治。而且作為一位馬上的天下的皇帝,他知道戰爭對社會生產的破壞之大,同時也為了睦鄰友好,少生戰亂。其在給子孫留下的《皇明祖訓》的開篇便確立了十五個「不征之國」,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這十五個「不征之國」中竟然有日本。要知道那時候中日的關係可不友好,朱元璋對日本也是厭惡至極,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將日本納入不征之國呢?

在歷史上日本曾多次侵略中國,雖然其都被中國給打敗,但其仍然賊心不死,在元朝時期日本的流浪浪人就開始騷擾中國沿海,他們燒殺搶掠,無所不為,而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朱元璋即位。所以面對這樣的日本人,朱元璋是極其厭惡的,認為他們陰險狡詐,時刻都有圖謀不軌之心。因此,朱元璋對日本的態度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了,在明朝建國初年他拒絕接受日本使者的朝貢,並將日本使者扣押。更有甚者,他還拒絕冊封日本國王。因為按照慣例,當中國處於大一統王朝時,日本國國王都是由中國皇帝冊封的。但是由於對日本的厭惡,朱元璋終生都沒有對日本國王進行冊封。直到朱棣即位明朝才正式賜龜鈕金印,冊封日本國王。

那麼大家可能會想,既然朱元璋那麼討厭日本,為什麼出兵滅掉日本呢?況且倭寇還經常侵擾明朝的海疆,朱元璋對此難道能夠容忍嗎?這就與當時明朝的國情有關了。當時明朝初建,統治還不十分的穩固,其還有著自己最大的敵人——蒙元,不然之後的朱棣也不會五伐漠北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侵擾沿海地區的倭寇,朱元璋也只有採取守勢,實行禁海的策略,並積極組織防禦。就這樣雙管齊下,到洪武末年倭寇侵擾行為果然減少。

除了有明朝建國初年國力不濟的原因,朱元璋沒有討伐日本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離中國的距離較遠,並且還有海洋的天險。要知道當年盛極一時的蒙古人攻打日本時,就是因為海洋天險而遇到海難,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的颱風弄得船毀人亡,才會大敗而歸。這個前車之鑒也令朱元璋警醒,不敢隨意的攻打日本。因為這場戰爭必然會勞民傷財,甚至還會動搖國本。

所以在這些原因的綜合之下,同時也為了防止後世子孫胡亂征伐,使得國家衰微,百姓疾苦。朱元璋便將日本也加入到了其特地為子孫制定的《皇明祖訓》中開篇的十五個「不征之國」中。但是日本卻是個不打不怕的國家,對於明朝的不征討不僅不加感激,反而認為是其懦弱退縮,甚至還主動征伐明朝,比如明朝中後期的倭寇之亂,萬曆三大征中的朝鮮之役等等,實在令人對其痛恨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埋在中國的外國皇帝,王子王妃留下守墓,後代全部納入中國國籍
朱元璋到底有多醜?畫像上,5個不為人知的細節足以說明一切
明朝最偉大的詩人,卻因為四個字,落得腰斬而亡的結局!
文字:明朝即長路 惜取此時心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