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那些開國名臣為何大都死於非命呢?劉邦手下亦是如此!

歷史上的那些開國名臣為何大都死於非命呢?劉邦手下亦是如此!

一個朝代的建立除了要一個擁有絕對執行力和大局觀的領導性人物之外,還離不開那些出謀劃策的文臣,和征戰沙場打天下的武將。縱觀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是如此。但是「兔死狗烹,彈盡弓藏」似乎成了每一個新王朝建立後的習慣,那些開國名臣最終能夠善終的似乎沒有幾個,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將開國大臣殺得沒幾個。

漢朝建立好劉邦曾分封了八個異姓王侯,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這八位異性王侯最終的結局。

趙王張耳

張耳,秦朝漢初人物,曾參加秦末農民起義軍,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定都襄國(今邢台市)後歸漢成為劉邦部屬,被加封為趙王。漢五年,張耳病逝得善終他是八王中為數不多得以善終的人,但是在他死後,其子張敖繼位漢七年,劉邦經過趙國,找個臣子想要策劃刺殺劉邦最終失敗,當時張敖並不知情,事情敗露後,張敖被認為叛亂押送到長安,並且被貶為宣平侯,至此張氏失國。

長沙王吳芮

吳芮,是秦漢交替時期的百越部落領袖,江西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記載的傑出人物,他是第一個響應秦末農民起義的秦吏,項羽分封諸侯,吳芮被封為衡山王;漢朝建立,改封為長沙王。卒於公元前201年,謚「文王」。長沙王也是八位異姓王中得以保存國土的人,初代長沙王吳芮死後,他的後代傳國五世,文帝年間無嗣,取消建制。

齊王韓信

韓信漢朝開國功臣,被人稱為是漢初三傑之一。在楚漢之爭時,韓信發揮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對當時天下局勢進行分析,提出了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對於這樣一個厲害的人物,劉邦也不可能不防備,所以垓下決戰剛一結束,劉邦就奪了韓信的兵權,找了個無關痛癢的原因將他改封到楚。後來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削去他的王爵,貶為淮陰侯。韓信失去了王位,平日也十分鬱悶,到了陳豨叛亂時,他準備在京城內響應,被呂后誘殺,三族遭夷。,結果最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梁王彭越

彭越漢朝開國功臣,秦末聚兵起義,初在魏地起兵,後率兵歸劉邦,拜魏相國、建成侯,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後因被告發謀反,被劉邦以「反形已具」的罪名誅滅三族,梟首示眾。

淮南王英布

在韓信和彭越相繼被誅之後,英布感到恐慌。英布手下有個臣子叫賁赫因為一些瑣碎的事得罪了他,逃到京城,上告英布謀反。朝廷派人來調查,英布恐慌舉兵反抗。劉邦率兵親征,英布兵敗被殺。

韓王韓信

韓信,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天下大定後,劉邦就把他從「天下勁兵之處」的韓國,徙封到太原,為他守邊。太原是個是非之處,有兇惡的冒頓為鄰,韓王信自然不得安生。他也知道劉邦不會容下他,最終亡命匈奴。後被漢軍圍於參合,戰死。

燕王臧荼

燕王臧荼在楚漢相爭之時,一直在觀望,直到最後才倒向劉邦。臧荼在史書上記載很少,高帝六年秋,臧荼造反,劉邦親征之,九月剿滅。

劉邦出身社會最底層,天生狡黠、油滑,愛吹牛皮,頗像個混混兒。「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他的出身極其普通,其父母的名字不為世人所確知,當然不及項羽的名將後裔身份。在剛起兵的時候,劉邦只能落個從屬的地位。但劉邦自有他的一套。善於不斷拔高自己。他自比「信陵君」,從而給自己定出了人生的高度。他常不自覺地模仿信陵君的處世、行為方式,為自己的性格添加了理性和工於心計的優秀的一面,這使得他的人生成為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一生,最終成就帝王霸業。

1、善於公關。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善於根據情勢揣摩人的心理,潤滑人際關係,有較強的凝聚力,能夠吸引他人為己所用。 史記載:劉邦先行入關後,項羽聞訊,欲擊之。那時,劉邦自忖以十萬軍不敵項羽之四十萬軍,乃急籠絡項羽季父--項伯,恭敬地「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項伯遂感於厚愛,力勸項羽「善遇」劉邦,並於鴻門宴上拔劍與項莊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得范增的殺「邦」計劃全盤落空!

2、收買人心。 與項羽「諸所過無不殘滅」之舉相反,劉邦做事較有分寸。楚國長老皆贊曰:「沛公,長者也。」史記載:漢元年十年,沛公兵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 項羽兵敗死後,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

3、鬥智不鬥力。 楚漢久相持未決,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鬥力。」以己之短敵彼之長,這樣的傻事,劉邦自然不會做。 攻打宛城時,為免強攻損兵之弊,劉邦聽從陳恢的建議,許原宛守為殷侯。其後劉邦以此法引兵西,「無不下者」。

4、戒急用忍。劉邦入關後,從樊噲、張良諫,封秦重財物於府庫,不取分文。併當眾宣布:「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同時派人到各縣鄉村廣而告之。秦人大喜,獻上牛羊酒食犒勞軍士。沛公又推辭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這樣秦人更加高興了,唯恐沛公不為王。這一點,聰明的范增看的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劉邦的本性也是貪財好色的,但是為了達成目標,他變得很能剋制自己。這與項羽每攻城破鎮後遂「收其貨寶婦女」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為了做成大事,劉邦常能忍受相當的痛苦,做出驚人之舉。

5、下得狠心。楚漢滎陽對峙時,項羽欲烹劉邦之父以迫其退兵,劉邦竟說:我們已約為兄弟,我父親即你父親,如果要烹你父親,「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羽驚怒,要挾計劃因之破產。 總結起來,爭霸中的項羽與劉邦俱懷統一江山的大志,項羽稟賦優於劉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動輒怒、大怒,遇事率性而為,毫無克制,這是成功的大忌。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優秀品質,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

劉邦和項羽的鬥爭史,就是劉邦從弱小不斷強大的過程,也是項羽從強大走向衰落的過程。劉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我們不妨以項羽為鑒,學一學劉邦,探索人生成功之道。

態度決定結果,忘我可獲永生,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追求了錯誤的東西,而是因為太在意痛苦,看淡自己,你還會痛苦嗎?我們來到這世上,本就一無所有,你又何談失去。每每失落時,告訴自己:「像瘋子一樣快樂的活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從這兩次的法場留人中,不得不說漢王朝的幸運
衛青在西漢對匈奴用兵是如何七戰七勝的?
漢武帝創造了許多第一,其中獨尊儒術影響千古
疑似穿越的帝王:王莽的革新之路,為何滿布荊棘?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