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l 《窺視廁所》-妹尾河童
這個河童老先生很有趣。
印度如廁
讀過他的《窺視印度》,發現他對如廁頗感興趣。每到一家旅店,必定把房間和衛生間一併畫出來,還對印度廁所為何」只有一個塑料桶,沒有手紙「這個問題(河童老先生是70末、80年初去印度的),認真研究了一番,結論是:印度人左右手分工明確,上完廁所用桶裝水,用分工的那個手把屁股洗乾淨,絕不會出問題。
泰國如廁
大凡去泰國旅遊的人,一定會對他們的廁所感興趣:不管高檔酒店的還是家庭旅館,馬桶旁都有一根細長的水龍頭管子,這是為什麼呢?
我狐疑了很久:
1、用來洗屁股嗎?雖說是東南亞,但冷水碰上暖哄哄的屁股,還是有點小刺激。
(網上隨便搜了一張)
2、洗馬桶的嗎?可泰國的馬桶好像也沒高級到要專門為它配置一根水管的地步。再說,洗馬桶是清潔人員的活,馬桶設計者們還沒人性化到這地步吧?
總之,這問題盤恆在我腦袋裡好久不得其解——直到一位馬來西亞同事,為我釋疑了:它是用來洗腳用的!
我一聽,瞪大了眼睛,腦袋裡滿是問號?洗腳?這也太搞笑了吧?在洗手池旁設計一個洗腳池就好了嘛,泰國人民有這麼喜歡洗腳嗎?
同事繼續跟我解釋:東南亞人伊斯蘭教徒多,每天要做四次禱告,每次禱告前都要洗手洗腳,所以,馬桶旁裝根水管是方便信徒們洗凈!
原來如此!我笑跌。
唉,大概每個人多少都有這種經歷:他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自己卻那麼一驚一乍。
不過,這件事足以證明我對廁所的「趣味」,後來聽說日本人在廁所方面非常追求極致。
日本如廁
日本咱還沒去過,但它的廁所早已大名遠揚。據說每年的11月10日為日本的「廁所節」——廁所也有節日,真想去看看啊!
比如「說到茶道,主人有三項要用心招待客人的:酒、飯、雪隱」,請問「雪隱」為何物?那就是廁所啊!
真虧日本人想得出,還雪、隱呢,太有意境了!我彷彿看見大冬天,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一個人嘎吱地打開宅門,先是腦袋探出來,然後只見他拎著褲頭,匆匆地消失在雪地盡頭,一串腳印留在雪地上……
如今雪隱大概不好找,但是日本人又整出妖蛾子,說什麼日本的公共廁所太美了太香了太舒服了,以至於很多白領們把午餐拿去廁所吃。
啊哦,我暫且安慰自己眼未見故不實吧。
(據說這是日本廁所,嘖嘖,這採光,貌似真可以當餐館)
《窺視廁所》
所以對我這種人,河童先生的這本書就不得不看了。
果然,開門見山,某詩人就對上廁所這件事有看法:」就像活著時要想到死亡,吃東西的時候也要想到排便的情況。」
又有位作家說:「日本廁所是為了讓人在精神上獲得寧靜休息而建的。」
嗯,誰說不是呢?!
以前大家都差不多
其實,日本人以前的廁所跟我們二三十年前也差不多,很多人的廁所回憶是沾滿了大便。
「……十幾個家庭共享一間廁所,那裡也很臟。在那個時代,用的還是那種得找人來掏糞的糞坑。如果大便掉下去的同時不馬上抬高屁股,就會被濺起來的東西給噴臟。」
「不過,有吃就有拉,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能夠快食、快便是最好的呢。想上的時候可以開心地上,可是活在最佳狀態的證明呢。」
河童先生採訪了各式各樣的日本家庭,除了參觀他們家的廁所,還聽他們講各自的工作與經歷。
TOTO廣告文案
比如廣告人仲佃貴志先生,就是他為TOTO溫水洗凈式馬桶寫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廣告文案:「說到屁股,就好想洗喔!」這則廣告播放後,這款馬桶銷量一飛衝天。
他說:「傳播這些語言就是在煽動受眾者的心……所謂廣告,並非「對新生活提議」這類狂妄的想法,而只是輕微觸動接受者潛意識底下的內心世界。「
好無趣啊,從此對那些廣告再難動心,一想到人家廣告文案早就看穿了我心思,那種感覺真是沒勁透頂啊。
「馬桶圈」之爭議
對於馬桶圈,學術界一直有個懸而未決的公案:是男士小便完放下來,還是女士用完翻上去?
這個問題我有一點發言權:爺爺奶奶在我們這裡時,奶奶老埋怨爺爺小便撒出馬桶外,我很為爺爺委屈,年紀大了哪能對這麼准?就算年紀不大,也難免灑在馬桶邊啊。
這也是我一直不敢買毛茸馬桶圈的緣故。雖然冬天一屁股坐上去很暖和,但畢竟不會天天洗,就算每次男士都很負責地翻上去,可等女士再打下來時,還是難免會沾到點什麼吧?
想來想去沒什麼頭緒,唯一辦法就是家裡也分男廁女廁!我也真是無聊,滿腦子想的都啥玩意啊!
《窺視廁所》在某種程度上替我釋惑了。有位指揮家說:「
「我覺得現在馬桶的形狀對男人來說很不好用呢。男人小便時,老是得注意不要灑到馬桶外。這實在很難辦倒吧。女性或許不能理解,但光因這點每天得緊張好幾次,男人就會比女人來的短命呢!」
這不就是我們家爺爺與奶奶每天交戰的真實寫照嗎?但有幾個男人能像指揮家這樣勇敢地說出來呢,好可憐男士啊!
中世紀廁所
這本書主要說的是日本家庭廁所,但也兼顧了世界廁所的前世和今生。
中世紀的歐洲比如說巴黎——
「住在市區的人們一到早上就毫不猶豫地把夜壺裡的排泄物從窗戶往街上倒。寬檐帽、斗篷和高跟鞋等,都是為了保護身體不讓從天而降和堆積街頭的穢物弄髒而發明的。」
原來如此,真漲知識啊!想想中世紀(公元476-1453)的中國,不管是秦皇漢武、唐宗宋主還是元明清時期,我們怎麼也不會隨地潑屎尿啊,真是,中世紀的中國文明不知甩歐洲多少條街。
不過中世界更早前的羅馬希臘,文明又很發達,已經有類似馬桶的用品了,從這方面又說明:文明是會沒落、會倒退的,不會一直向前。
廁所生態鏈
有位薩克斯風演奏家在廁所養水蚤,這種浮游生物從產卵倒死亡只有六天生命,演奏家用水蚤來觀測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鏈,乃至萬事萬物的存在價值。
他說:
「現在的糞尿處理方式和以前不同,但是一到內海的島上,就又可以看到自然環境中的食物鏈。像在船舶停靠的地方,有根直徑一米左右的排水管突出海面。魚兒在那裡游來游去,等著定期排出來的糞便。一有東西出來,魚兒便嘩地聚集過來,轉眼間就吃光了。大魚吃小魚,人類吃大魚,這就是食物鏈啊。或許有人知道這事之後就不敢吃魚了。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否定了這個就等於否定自己,那就毀了。對糞便也要有愛,對水蚤也要有愛,因為它們都和地球或宇宙有很深的關聯啊。」
看著這段話我楞了半天,硬是回憶起N年前我在珠江入海口的第十九涌,一幫人在一艘漁船上吃海鮮的事。
那時候,船家為招攬顧客,我們可以買好海鮮,他們幫忙做,收一些加工費,順便賣些啤酒瓜子,食客還可以在船上打牌玩樂。
期間我想上廁所,船家指著一扇小門示意那就是。其實就是船甲板上開了個長方形口,糞便直接排入海水中。這個好理解,海這麼大,漁家常年生活在船上,糞便不排入大海,難道還裝個抽水馬桶不成?
用畢出來,我見船家在幫我們洗菜,取水處離我剛才解決問題的地方不足一米!我當時就懵逼了:這邊廂我拉出來,那邊廂就回到我將要吃進去的東西了!這哪跟哪啊?我腦袋空白了幾秒......
不過我迅速冷靜下來,很快接受了現實:醒醒吧,你還指望船家在船上裝自來水不成?
我安然地回到座位,繼續打牌玩樂,飯菜上來了,吃得不亦樂乎,嗚呼!
這就是食物鏈,沒什麼恐懼,對糞便要有愛,生活就容易快樂起來。


TAG:比如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