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顯密有聲書.001 聽聞軌理·大圓滿龍欽寧體是怎樣一部大法 1

顯密有聲書.001 聽聞軌理·大圓滿龍欽寧體是怎樣一部大法 1

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

普賢上師言教講記

嘉維尼固尊者 講授

華智仁波切 記錄

益西彭措堪布 譯講

本部《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是屬於大圓滿前行法類。

首先解釋論名。若以所詮、能詮來劃分,「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為所詮,「普賢上師言教文」是能詮。

其中所詮可分為五段來解釋:

「大圓滿」:心的自性圓滿具足法報化三身一切德相,也就是諸法的究竟實相。對此能無誤抉擇的唯一是一切道之究竟——阿底約嘎。

佛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均可歸攝於九乘當中,大圓滿法是其中的第九,即頂乘阿底約嘎。其他八乘或三戒律、六度、密宗生圓次第等,都如同台階般只作為接引的方便,來彰顯第九乘的高超;大圓滿法不摻雜學道見解,不涉及不了義法或者隨眾生根機宣說的權法,而直接宣說在凡夫位就可以修本來佛的境界,因此極其圓滿、直截了當,能使人迅速完成佛果。

「龍欽」:即大界。指阿底約嘎是一切因乘和果乘流現的根源,又是二者最終回歸之處,所以稱為大界。

「寧體」:藏文音譯寧體,意譯心髓,是指能快速成佛的心髓法。無論是以因作為道的因乘,還是以果作為道的金剛乘,都不可能超過本法。這部大法猶如空行心臟里的血液一般,無疑極為重要。

「前行」:總的來說,對於成就菩提果,首先在正行之前就需要進行的修行稱為前行。分別而言,通過修習暇滿等四部退心法,凈治自己耽著輪迴的習氣;透過從皈依到上師瑜伽之間進一步的修行,使自己逐漸趣入清凈涅槃,這些都屬於前行法類。

「引導」:總的來說,指上師以實修的經驗具體地引導弟子身口意三門,進入這部龍欽寧體法的前行修證當中,包括六種共同、六種不共、以及頗瓦法,共十三段引導 。

能詮「普賢上師言教文」,即指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的嘉維尼固上師,在教授本引導時心意口傳的記錄。也就是說,華智仁波切完全按照上師內心修證、口中教導寫下忠實的記錄,叫做「言教文」。

為對這部法的意義得到更深刻的了解,以下有必要對其中相關的大問題展開進行論述。

大圓滿龍欽寧體是怎樣一部大法

寧瑪派把佛的教法分判為九乘,即因乘的聲聞、緣覺、菩薩乘三種,果乘的外密三乘——事部、行部、瑜伽部,以及內密三乘——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其中最殊勝的即是阿底約嘎大圓滿乘。

僅就此大圓滿教法中續部的量而言,即有二萬二千種,合計六百四十萬偈頌。通常將這些教法歸類為三部,即大圓滿心部、界部、竅訣部。竅訣部又有外、內、密和無上極密四部,無上極密部又有十七大續(如《聲應成根本續》、《雄獅力圓滿續》、《法界六續》等)和《護法忿怒佛母續》,總共十八續部。把這些甚深密意合集為一體的法類,即廣大班智達類和甚深古薩里類。前者的代表作是《龍欽七寶藏》;後者包括二母、二子四部大法,「二母」指蓮師的《空行寧體》、布瑪莫札的《秘密寧體》,「二子」就是《空行仰體 》和《上師仰體》(其中兩部寧體是如「母」般的根源;遍知龍欽巴對兩部寧體的解釋,則是如同所生「子」般的兩部仰體)。將兩部寧體合集為一的法類是《甚深仰體》,而《大圓滿龍欽寧體》則是攝集了以上這一切母子寧體的甚深密意,也就是晉美朗巴尊者發掘出的心髓大法。

我們可將大圓滿分為基道果三種,其中道的大圓滿包括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教授兩部分;對於已經得受諸多能成熟灌頂的人來說,能解脫的教授即是此部大圓滿龍欽寧體引導法,它又分為前行引導和正行引導兩個部類;其中正行引導包括共和不共兩分,共同的正行是生起和圓滿二種次第的引導,不共的正行又包含懈怠者無勤解脫的本凈立斷的引導,以及精進者有勤解脫的圓成頓超的引導。此處即是講解本部正行法之前行的引導文。

也就是說,大圓滿竅訣部十八大續的甚深密意無不攝於廣大班智達類的《七寶藏》和甚深古薩里類的《四部心髓》當中,而《七寶藏》和《四部心髓》的甚深密意又無不攝於龍欽寧體大法當中。龍欽寧體的前行即是以上所有大法的前行,因此,修習一切大圓滿法正行的基礎,全部攝於本部前行法當中。

阿格旺波尊者的解釋

阿格旺波在《龍欽寧體樂空風之圓滿次第之親訓?遍知口訣》中說:諸佛以無量悲心不舍有情界,以無量事業演說契合所化眾生的界、根、意樂的法門,儘其所有演說中的最殊勝者,即是果乘。其法輪的定量、種類都難以思量,然而藏人們由翻譯的差別而立名為新舊密乘中的前譯派,則建立經、幻、心三大宗義(經——集密意續,幻——大幻變網吉祥秘密藏續,心——十八母子續)。此處以「心」的大宗義的心要為主而立宗之故,共稱為「大圓滿龍欽心髓」,此即是所說之法。

學習這一段首先要抓住它的整個脈絡:佛陀所說的一切契機法門中,以果乘法最為殊勝。果乘法的數量和種類都難以思量,翻譯到藏地的有前譯和新譯兩派,本法屬於前譯密宗的法。在前譯密宗里,又建立了經、幻、心三大宗義,本前行法是屬於「心」範疇中,而且是其中竅訣部極密類的法。因此它是心髓中的心髓大法,稱為「大圓滿龍欽心髓」。

以下逐段作解釋。

「諸佛以無量悲心不舍有情界,以無量事業演說契合所化眾生的界、根、意樂的法門,儘其所有演說中的最殊勝者,即是果乘。」

諸佛的悲心沒有所緣、範圍、數量、偏向等局限,因此是「無量大悲」。以這種大悲,不是只度化某些種類的人,而是對任何有情都不捨棄,普度一切眾生。只要眾生有心接受教化,諸佛就契合其根機而傳授相應的教法,使人人都能修行佛法、離苦得樂。以眾生界無量的緣故,諸佛所作的利他事業無量,但無論演說多少契合所化界、根、意樂的法門,佛陀也都不是為自己,佛陀是純粹為眾生著想,以利益眾生的心,隨順眾生的實際情況,設立無數教法。

通常把無量佛法歸納為三乘:小乘、大乘、金剛乘。小乘常被稱為基礎乘,以求個人解脫為宗旨,主要的修法是四諦。由了知輪迴純粹是苦,而發起希求真實安樂的心,開始隨順離苦得樂的正道來修持戒定慧三學:以持戒避免外境的干擾;修九次第定等;在定中起觀,生起無我慧,由此獲得解脫。作為一切顯密法的共同基礎乘,它首先需要行者本身做到息滅貪嗔痴,不自損損他,然後才能修持更上層的大乘法和金剛乘法。

相比而言,大乘是針對一類有救世之心者所設立。這類人見到眾生的深重苦難時,很容易生起憐憫心,想一一援手救度。佛陀就針對性地教導他們發起菩提心、攝受一切眾生,以修持六度四攝來完成佛果。大乘的重點是發願成佛,以求息滅一切眾生苦難,將他們全部度往解脫和成佛。

菩提心有世俗和勝義兩種層次。其中前者是指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以修持六度作為方便;後者是指已經證得空性的菩提心。由修持二種菩提心,能獲得福德和智慧二資糧,圓滿福德資糧能成就他利色身,圓滿智慧資糧能成就自利的法身。

大乘中又有顯乘和密乘兩種。以此表明並非在大乘之外另有個密乘,而是在大乘中由於見地、方便等差別,才分為因乘和果乘。也就是在佛陀契合諸多根器而施設的法門當中,相比而言,顯密二乘的菩提心和勝義空性見並無差別,而在方便上卻有很大差別。密乘採取的是能速疾圓證空性和大悲的方便,因此是適合大根器者修持的法門。

為什麼分別稱為「因乘」和「果乘」?它們之間有什麼差別?顯乘的見地以為,眾生位只有成佛的因(種子),卻沒有果。要想成佛就首先需要建立能成佛的因,故而注重在心上持戒、修定、修慧或六度等,進行種種修持,從而產生果位。只有依靠不斷修因並輾轉增長,才有可能在最終一切因緣完具時,新生一種佛果。由於不是直接在果上修,註定得果較為緩慢。

密乘的見地是,眾生心中本有佛果,但是現前被無明和煩惱蒙蔽,只要借用殊勝的方便,就可以顯發出來。對於能信受的大根器者來說,可以讓他直接從果起修,以果作為修行的道,不是建立成佛的因來求得新生的佛果,所以能夠很快與果直接相應,由此密乘標定的宗旨是即身成佛。

從以上的比較可知,在諸佛所演說的無量法門當中,最殊勝者的確是果乘密法。

「其法輪的定量、種類都難以思量。」

金剛乘的法輪是由法身佛和報身佛針對高位菩薩和世間具根性的凡夫而設立。它也因所化機的種類、根性、意樂等差別,而有無量無數的方便,譬如各種手印、種子字、咒語等。所施設的法門、顯現出的寂怒聖尊相,都有數量極多的幻變遊戲,無法以分別心測量其邊際或種類。譬如阿底峽尊者聽聞十萬多頌密續後,自以為博通密續而生慢心,這時,空行母們在夢中為他展示前所未見、不可思議、極其廣多的密續法門,從而無餘摧伏尊者慢心。

「然而藏人們由翻譯的差別而立名為新舊密乘中的前譯派,則建立經、幻、心三大宗義。」

金剛乘在印度並沒有前譯和後譯的分類,是後來傳入西藏,以翻譯時間的早晚而分為前譯、後譯派。前譯或寧瑪派是古派之意,依據早期由梵文譯為藏文的密續來立宗。譯師是從毗盧遮那等開始,直到第十世紀末的念智稱為止,稱為「古譯派」。後期的噶舉、薩迦、格魯等被稱為「新譯派」,他們採取後期從梵文譯來的密續而立宗並修持。

那麼,前譯自宗到底有何種不共宗義?

在密教當中,外三續——事部、行部、瑜伽部的續典通於前譯和後譯兩派,寧瑪派不共的法類是內三續——瑪哈約嘎、阿努約嘎與阿底約嘎,以此建立經、幻、心三大宗義。「經」,指阿努約嘎教法的《集密意續》;「幻」,指瑪哈約嘎教法的《大幻變網吉祥秘密藏續》;「心」,指阿底約嘎教法的十八母子續。

「此處以『心』的大宗義的心要為主而立宗之故,共稱為『大圓滿龍欽心髓』,此即是所說之法。」

龍欽寧體法在前譯不共宗義當中是處於何種地位呢?

它以「心」之大宗義教法範疇中的心要為主而立宗,因此稱為「大圓滿龍欽心髓」。意為在「經、幻、心」當中,龍欽寧體法屬於「心」,在「心」當中又屬於心髓或者竅訣部里的極密部。這是它的立宗之處,也是整個法門的重點所在。我們修持本部法,就要全力以赴,以求到達它的核心。也就是說,修共和不共前行,無非是為入正行,而正行就是大圓滿龍欽心髓法。

小提示

回復聽聞軌理可收聽所有《前行系列三、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引導文-聽聞軌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益西彭措堪布 的精彩文章:

TAG:益西彭措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