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廿七)【五十陰魔 想陰十境相】貪求善巧—怪鬼來撓(宣化上人)

(廿七)【五十陰魔 想陰十境相】貪求善巧—怪鬼來撓(宣化上人)

五十陰魔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第九冊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H2中間十境(分十)

I1貪求善巧I2貪求經歷I3貪求契合

I4貪求辨析I5貪求冥感

I6貪求靜謐I7貪求宿命I8貪求神力

I9貪求深空I10貪求永歲I1分七

J1定發愛求J2魔遣邪附J3客邪投擾

J4主人惑亂J5按其言狀

J6出名示害J7教悟戒迷

今J1

【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阿難!這位修定的善男子,受陰虛妙,邪慮不能侵犯。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在圓滿的這種定的境界發明,在這個定力裡頭,心裡又生出一種愛心,愛這個圓明的境界。銳其精思,貪求善巧:「精思」,就是這個圓明。他向前追究精思,貪求善巧方便這種的方法,想用善巧方便來教化眾生,所以他生出這一種貪心。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這個地方是受陰過去了,在想陰里,它本來是很微細的、很妙的,這種妙是如果你沒有毛病,就不會遭到這個邪慮。「邪慮」,這個慮就是有一種憂愁恐懼感。什麼憂愁恐懼感呢?他就是杞人憂天,好像有個杞人,他說這個天不知什麼時候塌下來,這就是邪慮了。那麼「受陰虛妙」,就是他沒有這個境界了,不遭這種境界,就是他自己沒有了。可是雖然自己沒有了,但他防備的力量不夠,所以外邊的麻煩又來了。

為什麼外邊的麻煩來?就因為他裡面有所愛、有所貪、有所求,還是有一種自私心,也有自利的心在裡頭藏著,所以外面就有這種的境界來了。他自己沒有這種的念了,可是等到外邊的麻煩來了,他又被境界轉了。所以這個「邪慮」,不單單是念,也就是你這憂愁恐懼感。好像我們人,這個也怕,那個也怕,這就是邪慮了。被人壓迫得也怕,不敢公開,這就是怕,這就是邪慮,受不了這個壓力。

現在研究這五十種陰魔,我們恐怕五百種陰魔都會來的,所以各位把你們門開開,歡迎魔來搗亂。那麼雖然說是魔,他是幫助修道的,不過是在反面上來幫助,就看你到底志願堅不堅固。你若真堅固,千魔不改,萬魔不退,什麼也不怕的,因為你無所求嘛!你在修行無所求,「到無求處便無憂」,你無所求,什麼也不怕,怕什麼?有的人怕鬼,為什麼?覺得鬼很醜陋、很難看的,因為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變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沒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厲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說:「敬鬼神而遠之。」這是說你應該對他們恭敬,但不要接近他們,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們修道人的一種考試,也是來試驗試驗,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種恐懼心。你若有恐懼心,你就不想叫這魔來,他也會來了;你若沒有恐懼心,他要來也來不了了——這是最要緊的秘訣,就是不怕。你若不怕,無所恐懼,這就是個正。正,什麼都可以降伏的,邪不勝正,所以魔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你若能正大光明,魔也就循規蹈矩,也就向你叩頭頂禮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補述

上人:「貪求善巧」這個「善巧」,並不是方便,方便是很隨便的。這個善巧,是他用的方法你聽不出來什麼毛病,很巧妙活潑的,用得也很好的,是你不能聽得出來他是方便。

弟子:他是不是追求教化人的善巧?

上人:不是單單teaching(教化),他這是一切一切都有善巧的這種智慧。若說的好像方便法,一般人聽上來,就知道他講的是方便法。這個善巧呢,旁人突然間看不出來的,他說得也很合理的,很巧妙的,說得好像天衣無縫,也找不出來什麼毛病,所以這叫「善巧」。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廿一日補述至此

J2魔遣邪附

【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在這個時候,六欲天的天魔一看這個人的定力已經將要成功了,所以就想方法等著他,找他毛病,候著他有這個便。這「便」,就是他有漏洞的時候。什麼叫漏洞呢?就是他在修道時,定力不堅固,偶爾或者就生出一種其他的什麼妄念。一生出妄念,就有漏洞,這個定力就不堅固了,所以天魔就候得其便。

飛精附人:什麼叫飛精附人呢?「飛」,就是飛檄。飛檄的意思就是天魔命令他的眷屬,說:「你到那個地方去,去把這個人的定力給破壞了!」在色陰和受陰沒盡的時候,這個邪魔可以入到這個人的身上,來迷惑這個人。在受陰和色陰都盡了,到這想陰的時候,這個魔就不能入修道人的體裡邊來了,他就要另外找一個人,附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來給你說法。口說經法:他口裡也說這個經典,說這個法,可是他這種法都是一種邪法,所以要認識他。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補述

「飛精附人,口說經法」,這可以是兩個講法:可以說魔是附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來給這個人說法,也可以說是魔附到修定人的身上。這兩個意思都可以存在的,不是單單一個意思。

在想陰時,這個飛精不能附到這修道人身上,不能把他的心給迷住。好像現在某人在那兒修行修行,但是他又打太極拳,又大喊大叫的,可是他心裡明白,知道這是不對的,這就是這個邪沒能把他的心給迷住。要是不修行的人呢?或者他一迷,就連心也不懂了,什麼也不明白,不知道邪這個東西來了,自己做了什麼事情。

一般不修行人,這個邪一來,他就講,講完,邪過去了,你問他方才講什麼來了,他說:「我不知道呢!」這就是迷住了,把那個心──性靈都給迷住了。那個沒有迷住的,就是他心裡還明白。所以是附帶的這種種的意思都要懂得,不是單單一個的,如果單單說是邪附到旁人身上,這也是不圓滿的。這都有可能的,都是不一定的,你把它想得可以往左走,也可以往右走,可以往前走,也可以往後退的,這都不是決定辭。

這五十種陰魔是他裡邊有那個陰氣,才著外邊那個天魔,他還有一個貪求善巧的那個貪念,就招來天魔。所以經上說「飛精附人」,他是從外邊飛來的,不是從裡邊生出來的。

弟子:在想陰里,他是沒有知覺,自己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

上人:分別得出來啊!就那個飛精附人附到他身上,演說經法。他也認為他自己是開悟了,這是一種好像現在美國這一些個說是有什麼神附他的身了,講什麼災難,說什麼的,都是這一類的。

──上人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補述至此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補述

這不要太執著,這個經文怎麼說,這都是說一個樣子給人聽,不一定是這樣子的。你要知道這裡邊不只是五十種,五百種、五千種、五萬種都有的,說不完那麼多的,這都是一個總括。總括,你們也不要拿它當怎麼樣高深奧妙那麼想,就把它當很平常的人在說話那樣,不是盡鑽牛角尖。

我講經都叫淺釋,我不深釋。我講經只要人能聽得懂,我的意思和人的意思大家互相都懂了,不要往太深了想,往深了想,誰也講不完。不要鑽窟窿,這一定是怎麼回事。尤其這是翻譯的,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的,它和梵文都有出入的,所以你把總的意思得到了,就都沒有問題了。這不要細追究它,不要在文字上用功夫。

弟子:到了想陰,天魔就不能直接擾亂他的心性,而要附到他人的身上來擾亂這修定人的定力。

上人:這就是好像你這修道的人,常常遇到那鬼上身的人,就來或者和你講法啊,或者和你較量高低啊!

你們知不知道萬佛城有一個人,他是普吉利(柏克萊)大學的一個學生,很多條蛇跟著他。你們沒有看見,果真在金山寺看見他那個蛇和我鬥法。噢,那個威風不得了的!他在這兒,那幫蛇就來這個地方和我斗、斗,大約有十多年了。他到了萬佛城,病就逐漸好,回到普吉利去讀書,病就發作。他自己知道身上有很多條蛇,這些蛇是被他殺的,都來和他要命的。我現在就是用善法來和它們講和,給他們調和。它聽,我也這麼講,不聽,我也這麼講,慢慢來。這十多年了,他這些蛇跑了很多,現在還有幾條在身上,以前是一大幫。這就是這一類的嘛!

弟子:如果住到萬佛城來,那些東西就不敢來找。

上人:不是不敢啊!一樣來的。你看它和我鬥法,那個神氣很厲害的,先跪著,跪跪就站起來,瞪著眼睛和我來比畫,喘大氣,呼叱呼叱的,噢,那比貓叫還厲害,比貓呼吸氣還厲害!

弟子:那師父怎樣?罵他一頓?

上人:我也不罵,我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他們看著我沒有那麼回事,其實我就是把它度了嘛!它對我敵對,我對它不敵對。不像以前我用降伏法,現在不用這個,我現在用息災法。

弟子:受陰盡的時候,邪魔不能附到修行人身上,要附到另外一個人身上。可是也有一種講法,說他可以直接附到修行人身上?

上人:這千變萬化的,他或者附到一隻貓身上都有的。這個就看你認不認識他,他附到其它動物身上也不一定的。

弟子:修行人本人身上呢?

上人:他進不去了。

弟子:可是以前上人講五十陰魔時,說他也可以附到修行人本人身上?

上人:No(不),我方才沒有說嗎?這個都不是一定的,這只是舉出一個例子,不是僅僅這樣子,這千變萬化,他一個可以分成很多的。

弟子:可是,剛才上人又說,他進不到那個修行人本身?

上人:那個修行人真若修行,他到不了的,那因為有護法保護著。

弟子:如果那修行人打起妄想來,那就?

上人:那就來啦!

弟子:就好像我們住在萬佛聖城,守師父的規矩,他們就來不了,如果我們不守規矩,他們就來了。

上人:外面有很多人來到這兒,身上已經帶著很多邪魔外道、妖魔鬼怪,那護法菩薩也不擋著他,說你不要進來。我們這是慈悲嘛!所以我們這兒不是那麼戒備森嚴的,我也不防備。

弟子:所以如果這個人真修行的時候,就進不來,如果不修行,又開始打妄想,就來了。

上人:嗯,這就是以邪引邪嘛!

弟子:不是說進不了,就永遠進不了。好像悟達國師,他起了一念貢高心?

上人:嗯,就是這個。這說得很清楚嘛!

弟子:本來十世都進不了,結果一念差了,就進來了?

上人:就來找他來了,要命來了嘛!

弟子:所以你說進得了,還是進不了,這沒有一定的。真修行,就進不了,不修行,就進得了。

上人:嗯,這沒有一定的。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你把這個道理懂了,不要太追究它。這裡邊都是有千變萬化的,我方才沒說嗎!這五十種,五百種、五千種、五萬種都可以變化出來的。不要在這例子上用功夫,這是舉一隅,你要知道其他的、變化的。總而言之,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以你可以說一切經都是假的,但是要在這個假的裡邊找真理。哪部經說得有道理,都可以信的,它沒有道理、不正確的,都不要信的。

──上人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補述至此

J3客邪投擾

【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你看這個魔的境界多厲害啊!這個被魔附身的人自己也不覺得,也不知道有魔在幫助他,附到他身上了。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他自己怎麼樣說呢?他說自己已經得到涅槃這種的道理、這種的妙果了。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他來到想要求善巧的這個修道人的地方,就設備好了一個座位,來給這個求善巧的男子說法。

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斯須」,就是很短的時間。他這個身形在很短的時間或者現一個比丘的相,令這個求善巧的人看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者變一個天帝釋的身,或者變成婦女身,或比丘尼的形相。那麼這個求善巧的人,一看他這麼樣變化,「喔,這大約是觀世音菩薩來了!」殊不知,這原來還是個魔。所以,你見到什麼境界,不要跟著這個境界跑。

或寢暗室,身有光明:或者睡到一個黑的房子裡邊,他的身就現出光明。這你若不明白佛法的人,一看,就:「哦,這個人身上放光啊!這一定不是佛就是菩薩了!哦,或者是阿羅漢了!」殊不知這是魔王來現的神通。魔王附身的這個人,來故意誘惑你這修道人,令你生出來一種邪知邪見。

所以一般人雖不真正明白佛法,可是無論見到什麼,也不要隨著它轉,不要跟著它跑去,不要被這個境界轉。要怎麼樣子呢?要見有若無。見到境界就和沒有見到境界一個樣,也不要生歡喜心,也不要生討厭的心。你見到魔,若生歡喜心,你這也是隨著魔境界轉了;你若生一種討厭的心,你這也是隨魔境界轉了。怎麼樣呢?就是保持你的中道,也不歡喜也不討厭,見如不見,聞如不聞,也不要說:「喔,這是好的境界,我想再看一看!」不要有這個心,你如果有這種念頭,這就是錯了。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魔很聰明的,他看這人有什麼貪心,魔就用什麼方法來誘惑你。所以我們修行人也不用念什麼咒,也不必用什麼法,就老老實實的,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埋頭苦幹,好好修行,什麼魔也沒有辦法你。你一有了貪心,一有了僥倖心,想要佔便宜,找捷徑,就容易著魔的。因為魔的智慧很高,他看你這個修行人到什麼程度了,用什麼方法來可以引誘你,他就用什麼方法。至於他選什麼人,這個對象不是什麼問題,這個人只是給他做一個假招牌在那裡,他就利用這個人,用種種的法來誘惑你。我們修道的人,如果沒有自私自利的心,什麼魔也不怕的。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人的「人」,也可以說就是這個修道的人,不是另外有一個人。他自己因為被魔著了,以為自己真是開了悟,真是證果了,「啊,現在有這麼大本領了!」所以自己不能覺察到。「來彼」,這個「來」是外邊來的,外邊來了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外邊來的人幹什麼呢?到這兒來求法。因為他有神通了,所以這些人從旁邊來,從外邊來,所以叫「彼」。彼,就是他在那兒說法,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到那個地方去了,他就敷座給他們說法,來教化這些來向他求法的人。

我們現在是大家的意見共同來研究,並不是說誰一定對,誰一定不對。我們研究這個真理,真理就是真經,與真理不吻合,這個都是不對的。所以這《楞嚴經》,為什麼我說它是真的呢?就因為它這個理說得太清楚了、太真了,所以這一些個邪魔外道都原形畢露了。這一些個冒充善知識,冒充什麼什麼東西啊,都在這個裡頭寫出一個寫照來。他現原形了,這一般的沒有辦法了,只可以說《楞嚴經》是假的,那麼就弄一個魚目混珠來,又可以混水,在那兒摸魚了。

翻譯經文,你們不能照註解的意思翻,經文就好像海似的,註解就好像其他的河流似的,一個一個怎麼樣流來都可以的,但你不能就拿河流去當海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總而言之都是魔對魔在那兒講話,他求善巧,一開門,魔來的時候他就著魔了。他就不信戒律,行淫慾,那就著魔了嘛!外邊的魔也就入他的竅,飛精附人了嘛!魔可以說動他,當然也可以跑到他那兒去,他那兒一開門,魔就可以到他那兒去嘛!

魔不是像我們人有障礙,他是無障礙的,不是像你們想像那個,「噢,他是怎麼去的?怎麼來的?」他來你也看不見,去你也不知道。這若有智慧眼的一看就知道了,好像那天來的就是這個嘛!那天來的在這兒現的那些法,你若相信她,那就著魔了。你也在這兒求法了,說:「啊,這人說得真妙!」就是這個嘛!這還用研究,這麼參的?這還有什麼好參考的?這一點都不值得。

那天那個是很好的說法,就是那種情形嘛!她很大本事的,樣樣都能幹,什麼都知道,知道你殺幾個人,你怎麼樣子都知道的。說她自己靈得不得了,說她肚子里懷了個菩薩,生的時候這菩薩頭上有一個紅點,或者有一個黑點。生出來時,就叫他爸爸要趕快給這小孩子叩頭,說小孩子是菩薩。你想想看,真是這樣子嗎?生出來果然有紅點,就是這個嘛!第二次又生了個菩薩,說媽媽就要死了,病了要開刀,不會好了,又是她師父叫她不能走,「還有事情沒辦完,快點回去。」她就又活過來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就是真的,也沒有什麼價值的。就是這個嘛,還要研究什麼東西?那個來了,叫他能有這個本事,能知道過去、未來,這就叫「飛精附人」,你們懂了嗎?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J4主人惑亂

【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這個人,哪個人呢?就是修定力這個人,他在這個時候很愚迷的,他一看:哦,這個人又能變比丘相,又能變帝釋相,又能變婦女相,又能變比丘尼相!這種忽然變這個相,忽然變那個相,一定是個菩薩了!

信其教化,搖蕩其心:於是乎,就深信他的教化,把他的心就搖蕩動了。破佛律儀:你觀察這個修道的人哪,觀察什麼地方呢?就觀察他守不守佛的戒律。他若不守佛的戒律,這一定是魔;他若守佛的戒律特別精嚴,特別地守著這個戒律不犯,這個就是真的佛教徒。如果他又說是佛教徒,又說是長老,又說是什麼什麼,卻潛行貪慾:偷偷地行貪慾。這個貪慾也就是淫慾,偷偷地行淫慾,不叫人知道。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信其教化」,這裡包括兩個意思,他是修雙身法。雙身法不是一個人修的,是有人傳給他的這個邪法,叫他那麼修的,這是破佛戒律的。因為他自己還守戒律,被這個邪魔來對他一講,說:「你若這麼修行,又可以成佛,又可以行淫慾,這是天生的,你不要守戒律,要這個你才可以修行成佛了,這不是很好的嗎?」噯,行淫慾,破戒律了!你一想就知道,就是這麼回事嘛!這還要鑿什麼字窟窿?

自己沒有定力,聽這個邪說一講,是這樣的,都要這樣修行成佛的,就用這個雙身法,這就是最好的譬喻。以前有個女的姓劉,生得也很漂亮,打扮得也很時髦,就說她是什麼巫山老母來的,見著男的就說這是她第幾個兒子、第幾兒子,在靈山一起來的;見著個女的,就說這是第幾個女兒、第幾個女兒,她是她媽媽。完了,這兒子就抱到懷裡,抱到懷裡就行淫慾,所以就把人迷得都相信她。你看這是人?是魔?還是什麼?這個就是魔嘛!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J5按其言狀

【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邪魔附身的這個人,他歡喜說什麼呢?說「災祥變異」,「災」,就是不吉祥的事情,就是凶事。說什麼地方有災難了,又什麼地方有吉祥的事情了,又什麼地方有一種非常的事情、變異的事情。變異就不是常常有的。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者他說:「喔,你知道嗎?現在某一個佛在什麼地方出世了,來到世間了。」

或言劫火:或者說這個三災八難就來了,水災、火災、風災,或者這個劫就要壞了。或說刀兵:或者說:「哦,這個地方就要打仗了,小心一點!蘇聯或者和某一個國家就來開戰了。」恐怖於人:就盡講這一些個聳人聽聞的事情,盡嚇人,令人聽了:「哦,這不得了啰!就要打仗了!不知道我生命會不會有危險呢?」就生一種恐懼心。令其家資無故耗散:或者說:「現在都要打仗了,你快拿出一點錢,我可以保著你這個命。如果你不給我多少多少錢哪,你的命就會沒有了!」盡講這些個欺騙人的事情。

你要是想認識,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薩,還是魔?你就可以在這個地方來看。(一)看看他有沒有淫慾心。(二)看他有沒有貪慾心。這個貪是貪財,他若又貪財又騙色,這個就不是真的了。

怎麼貪財?好像他就說:「哦,現在大劫就臨頭了,這個世界就沒有了!原子彈就要在什麼地方爆炸了,氫氣彈又要在什麼地方發生了!」就講這些個令人恐怖的事情,完了,怎麼樣子呢?結果他的目的就是要你給他錢。你要知道,他若是有這種的情形,他就是放光動地,有什麼特異情形,你也可以不相信他,因為他有貪心。若沒有貪心,這就是真的;有貪心,就是假的。我現在告訴你們這一個最實際的測驗辦法。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我們若能沒有貪慾,什麼麻煩也沒有了;你有貪慾,什麼事情都發生出來了。世界上萬事萬物萬類,什麼都是由這個貪慾生出來的。所以才說「一念不生全體現」,若沒有貪慾這個念,那佛性就現前了。「六根忽動被雲遮」,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一著到境界上,就好像雲彩把天空給遮起來了,現不出太陽光。

這六根,它根本在什麼地方?就因為一個貪慾!貪慾放不下,所以這個六根就變成六賊,六識就生出來了。你要是沒有貪慾,六根這賊也不賊了,識也不識了,什麼都返本還原了,什麼麻煩也沒有了。所以各位要注意這點,就是看你有貪慾、沒有貪慾。你若有貪慾,那和魔還沒有分開;沒有貪慾了,和佛也就合股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或言劫火」,劫火,沒有一定是指火;水、火、風三災都可以包括的,註解是可以這麼說,但是經文上這個劫火不一定就是三災,七災、八災、一百災都可以包括的。注釋是勉強來把它解釋解釋,這都不可以那麼執著,說是一定的,著魔的人,那也不一定懂得三災八難。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J6出名示害

【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這種的鬼叫什麼鬼呢?怪鬼,奇奇怪怪的這種鬼,時間久了,他就變成魔了,來擾亂這個修道的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時間久了,他這個把戲玩得也討厭了,也夠了。這夠了,怎麼樣?就討厭心生出來了,就不附著那個人了,走了。弟子與師俱陷王難:走了,這個弟子和師父俱遭王難,都被國家捉去了,說他妖言惑眾,然後或者就被殺頭,或者做什麼。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這個色蘊破了,我相空了,沒有我相了,凡是有形有色的,有所質礙的都會空了,你若不明白,可以把那個經文熟看多幾遍,自然就懂了。這一切的宗教,當然都是在五蘊裡頭轉的,你看後面的文說「師父和徒弟俱遭王難」,這如果不是一個宗教,怎麼會有師父、徒弟?他們得到一點,就得少為足,就立一個宗教,說他們那個是真的,他們是什麼什麼的。我們也不必指出來哪一個宗教,就用代名詞說某一個宗教,不必把它名字說清楚,這就可以明白了。至於你說一定要知道他們是從哪個蘊來的,在哪個地方。這就在於你自己和我們每個人,要是把這五十種陰魔都研究清楚了,就都會知道他們是在什麼程度上。

所以你們不是問問題,是研究問題。我們互相研究,誰也不一定答覆誰的問題,因為智慧都是平等的。我們研究出來,大家認為這個道理對了,那就是對了。我們把大家的意見都集中起來,將來出〈五十陰魔〉的時候,把大家的意思都加進去。所以這是共同來研究,不是誰問誰的問題,誰都有權利發揮意見。

為什麼單獨要兩個人念呢?因為這兩個人的中文、英文都過得去。把大略的意思講一講,如果有不圓滿的地方,誰都可以發言的,並不是問問題。這不是講《梵網經》,我們現在是研究的性質。在研究的性質上,大家都平等的,誰也不需要請法,也不需要怎樣,就是大家共同來研究,做研究學問的一種態度。大家誰也不是和誰辯論,就是誰有什麼意見,都可以發揮出來,是這樣子的。你們各位說這個方法好不好?

弟子:經文說師父與弟子俱墮地獄?

上人:是啊,就是那個修道的人!

弟子:修道人是指那個徒弟?

上人:No(不),師父也一樣的,師父也是修行人嘛,好像人民教就是這樣子的。這個有一種分別的地方,什麼地方呢?就是有淫慾、沒有淫慾。你有淫慾,那就是魔;沒有淫慾,那才是正的,那才是佛。分別在這裡,他沒有斷淫,他還不能降伏其心。他不過就坐在那兒可以入定了,可是在三摩地中,他還有所貪、有所求的,「潛行貪慾」,就從這兩個,你就可以知道他。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J7教悟戒迷

【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你應該先覺悟,不入這種魔王的輪迴裡頭。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如果你要是迷昧而不明白,將來就會墮無間地獄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五十陰魔】想陰魔相
人間的仇人怨家,是佛國的恩人
關於調整萬佛聖城全球共修目標總數
念〈楞嚴咒〉就和佩帶法王的寶印一樣
終日數他寶,自無半錢分;於法不修行,其過亦如是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