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鄭板橋畫竹三階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鄭板橋畫竹三階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在談到他畫竹的經驗時說:「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紙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

鄭板橋畫像

鄭板橋把畫竹過程分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視覺中竹子外在形態;「胸中之竹』,是竹子外形在畫家頭腦中的反映,溶入了畫家的審美意識和分析判斷;「手中之竹」是「胸中之竹」物化結果。從藝術家的願望和理論上講,「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應當是一致的,但在創作實踐中,往往不能使「胸中之竹」變成理想的「筆下之竹」,這裡有一個「意在筆先的定則」和「趣在法外的化機」的關係問題,即意識與無意識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鄭燮《墨竹圖》

書法藝術創作中,「意在筆先,心居筆後」,是指作者在創作時的構思,在章法布局等方面必須精心安排,始能取得成功。但是書法家在潑墨揮毫時,往往難以盡如人意,出現種種複雜的情況:不僅有「意在筆先」和「意在筆中」的情況,「意在筆外」的現象也極為普遍,或一個敗筆,整幅受到影響;或筆墨升華,產生料想不到的意趣。這真是有心裁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過在無數次成功和失敗當中.使藝術家體味到一種最佳的創作心境:自由揮毫,心手雙暢.物我兩忘的狀態,在這種心境下創作的藝術品,多數會獲得成功,甚至達到出人意料的妙境。

啟功《竹石圖》

無意識和非理性問題,原是文學創作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因為作家的創作活動,是一種飽含主體生命情感、激情、意向、慾望的精神——實踐活動,因而不完全由清醒的自覺意識和理性所控制,總是在自覺意識和非自覺意識相互作用、彼此交匯中進行的。

鄭板橋畫竹

因此,藝術家在創作中,往往呈現出文思突如其來、狀如神助的精神狀態;創作出的藝術品也常常與藝術家意圖相反的效果和結局。況且藝術家創作,特別是書家即興揮毫,也並非都經過冷靜思考和周密安排才行諸筆端,有時往往情緒激蕩,如痴如醉,彷彿失去意識控制,這樣的作品往往意蘊深刻,妙趣橫生。

周彥生《竹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迪文谷 的精彩文章:

一首小詞三言五語刻畫遠行遊子生動形象:晏幾道《生查子》讀後
國畫藝術欣賞:花鳥魚蟲寫意作品
寫給人民幣收藏者的忠告:「五要」和「五不要」
厚道是人情淡薄的社會沙漠里的一汪清泉

TAG:思迪文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