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期勉康熙的歷史人物

期勉康熙的歷史人物

原文

太后(1)不預政,朝廷有黜陟(2),上(3)多告而後行。又作書以誡曰:「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莫不引領,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4),綿曆數(5)於無疆(6),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7)夜恪(8)勤,以祗承(9)祖考(10)遺緒(11),俾予亦無疚於厥(12)心。」

注釋太后:此處指清聖祖的祖母,孝庄文太后(1613-1688),姓博爾濟吉特,出身蒙古貴族,13歲嫁給皇太極。她天生麗質,堪稱絕代佳人,精明能幹,是清初政壇上一位有魄力極具影響力的人物,死後追謚為「孝庄」。(2)黜陟(音處至):黜,貶降。陟,升遷。(3)上:皇上,此處指清聖祖,康熙帝(1654-1722),名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期間61年,是清朝在位期間最長的一位皇帝。(4)康阜:安樂豐足。(5)曆數:天運、氣數。(6)疆:極限,止境。(7)夙:早晨。(8)恪(音克):謹慎誠敬。(9)祗(音之)承:敬奉。(10)祖考:祖先。(11)緒:事業。(12)厥:他的、那個,同「其」。

語譯

太后(清聖祖的祖母)不干預朝政,朝廷有升降官的事,清聖祖多會先向太后稟報後才施行。……太后又寫信告誡聖祖說:「自古以來做君主就是一件難事。百姓眾多,天子以一人高居在他們之上,在百姓的生活、教養、撫養、教育方面,無不起引導作用,你必需深思得到民眾擁護得天下的道理,讓全國都能到達安樂豐足的境地,使國運綿延到無限美好的未來。你崇尚寬厚仁愛,溫和善良恭敬,慎用你的威嚴,謹慎你的言語,不分日夜誠敬勤奮,好好繼承祖先的遺業,那麼我的內心也就沒有憂慮了。」

感悟

一生歷經清初三朝政局,對於皇太極,她是賢內助;為了扶助年幼的順治帝,她以皇后之尊下嫁多爾袞(但也有學者對皇后下嫁持懷疑態度,因缺乏可靠的史料依據;康熙在剷除鰲拜勢力時只有15歲,她又是康熙背後的有力支持者。由於她的智慧與謀略,愛新覺羅皇權得以順利通過數次重大的風暴,對於清王朝的建立和全國統一大業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則故事中描述她和康熙帝之間的互動情形,她雖不干預朝政,但康熙帝對於若干重要的朝政(如人事命令)仍會在發布前先向她報告;由故事中她所寫給康熙帝的信中,可以看出她對康熙帝的深切期勉,除指出他的優點,更提醒他要注意言行舉止,並期許他能努力勤奮做一個能得民心、治理好國家的好皇帝。而由本則故事,也就不難看出為何她在康熙帝心中會佔有相當重要地位的原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年制款雙龍紋紫砂壺收藏推薦
滿清皇帝康熙割地給沙俄,酷愛姐妹花伺候怎麼能稱得上大帝
康熙是通過雍正將皇位傳給乾隆嗎?一次木蘭圍獵說明一切
康熙皇帝的妃子堪稱是清朝最多,那其妃子們的結局如何?
金庸武俠中,最厲害的三大預言帝,其中一個不做算命的可惜啦!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