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恆的旋律——五六十年代經典老電影歌曲賞析(2)

永恆的旋律——五六十年代經典老電影歌曲賞析(2)

前言

硝煙四起的革命年代早已離去,純真質樸的激情歲月悄然走遠。那一幕幕生動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都存放在膠片的記憶中,珍藏於心靈深處。那些曾感動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經典影片,伴著「傳世之聲」永恆的旋律,延續至今。

《草原晨曲》

《草原晨曲》

詞:瑪拉沁夫 曲:通福 原唱:長影樂團合唱隊

電影《草原晨曲》是一部表現內蒙古人文風情,歌頌黨的民族政策的優秀故事片。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內蒙古電影製片廠1959年聯合攝製。影片講述的是以蒙古族青年胡合、加米揚和漢族青年張玉喜為代表的內蒙古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由普通牧民變為鋼鐵工人,在美麗的草原上建設新興城市的故事。

那是一個戰天鬥地、忘我勞動、開發荒原、建設邊疆的火紅年代!同名電影主題歌《草原晨曲》,用鮮明的蒙古族音樂風格,帶著最質樸、最真摯的情感,樂觀而富於生氣與激情地讚美了軍墾屯邊戰士的生活,抒發了火紅年代澎湃的激情。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幸福不會從天降》

詞:馬烽 曲:張棣昌 原唱:溫明蘭

《人說山西好風光》

詞:喬羽 曲:張棣昌 原唱:郭蘭英

1959年在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電影中,長影拍攝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曾經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這是一部反映新中國農村生活的最有代表性的優秀影片。影片講述的是一群生龍活虎、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愛情譜寫新生活讚歌的故事。

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的金迪,1959年在影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成功扮演了熱情大膽、勇於追求理想與愛情的農村青年孔淑貞,轟動全國,其後參演了影片《笑逐顏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和《笑逐顏開》都被評為十年國慶大典獻禮片。

李亞林從五十年代走上銀幕,前後拍攝了二十多部影片,正面、反面、中間人物他都演過。他的戲路比較寬,表演很有激情、很真實,是一位頗有特色的性格演員。在其代表性作品《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李亞林的表演樸實、自然,既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又有鮮明的時代感,比較全面地發揮了自己的表演技巧,這部影片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喜愛。李亞林以其質樸、正氣、陽剛的氣質為觀眾奉獻了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成為新中國22大影星之一。

《幸福不會從天降》這首插曲,當年在群眾中流傳很廣。該歌選用了山西民歌風味的音調寫成,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音域不寬,旋律流暢、自然,容易上口。歌詞質樸而深刻,道出了「幸福不會從天降」這個真理。 插曲《人說山西好風光》六十年代開始響遍大江南北,把山西民歌創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成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

《永不消逝的電波》

《延安頌》

詞:莫耶 曲:鄭律成 原唱:呂驥

《永不消逝的電波》是一部優秀的反映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題材的電影,1958年出品。影片將驚心動魄的革命鬥爭,融於普通平常的家庭生活中,著力塑造李俠這一樂觀堅毅、臨危不懼、勇於奉獻的共產黨員形象。

孫道臨位列新中國22大明星。他的外在魅力與他的人格魅力等同,他的藝術成就與他的著名一樣熠熠生輝。他所飾演的李俠這個人物的形象,也將永遠不會從我們記憶中消逝。

《延安頌》創作於1938年4月,是一首抒發革命豪情的歌曲。全曲以激昂的旋律,表達了千萬革命人民嚮往延安、熱愛延安的強烈願望和真摯情感,反映出一種時代精神——延安精神,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激情和力量。歌曲傾注了作者對革命聖地滿腔熱情的由衷的讚美,結尾處二聲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洪湖赤衛隊》

《洪湖水浪打浪》

詞:梅少山、張敬安、歐陽謙叔 曲:張敬安、歐陽謙叔 演唱:王玉珍

1930年的夏天,國民黨保安團乘紅軍主力部隊離開洪湖開闢新區之際,糾集當地的地主武裝捲土重來,妄圖復辟。留在原地堅持鬥爭的洪湖赤衛隊和革命群眾,為保衛人民政權,紛紛起來奮勇殺敵。影片改編自同名舞台歌劇,講述赤衛隊隊長劉闖、黨支部書記韓英的英雄故事。

1961年電影《洪湖赤衛隊》插曲《洪湖水浪打浪》吸納湖北民間音樂元素,借鑒西方歌劇手法,氣息寬廣,旋律優美,讚美了洪湖美麗的風光和善良的人們,是一部極富中國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其中,《洪湖水,浪打浪》、《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盼天下勞苦大眾都得解放》等唱段成為中國歌劇電影的經典。

《阿詩瑪》

《一朵鮮花鮮又鮮

詞:葛炎、劉瓊 曲:羅宗賢、葛炎 原唱:胡松華、杜麗華

《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

詞:葛炎、劉瓊 曲:羅宗賢、葛炎 演唱:胡松華、杜麗華

在撒尼族的傳統節日里,阿黑射箭、摔跤都戰勝了富家子弟阿支,奪得了綵綢,與阿詩瑪互訂終身。阿支垂涎阿詩瑪的容顏,使盡各種詭計拆散這對人間眷侶,他搬開了鎖住洪水的獸頭,洪水淹沒了他們,待阿黑掙紮起來後,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山石。

《一朵鮮花鮮又鮮》是1964年電影《阿詩瑪》的插曲,將阿詩瑪與阿黑哥的甜蜜愛情與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富於了這首歌。生動演繹出阿詩瑪和阿黑哥的傳奇愛情故事,唱響了深埋在人類心底真摯的愛,曾隨電影一起為全國人民所熟悉和喜愛。

《馬玲兒響來玉鳥兒唱》是一首充滿雲南彝族撒尼風味的音樂作品。它用優美抒情的曲調,歌頌純潔堅貞的美好愛情;用活潑歡快的旋律,表現追求幸福生活的愉快和熱情,反映了撒尼人反抗壓迫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意志,具有強烈的民族色彩、戲劇效果和音樂藝術魅力。曲調跌宕起伏,詞意比喻生動,並富有撒尼民歌特點的襯詞,經男女聲對唱和男女聲二重唱演繹,更具戀歌特色,是一首廣受歡迎的抒情歌曲。

《戰火中的青春》

《戰鬥進行曲》

詞:韓塞 集體改詞 曲:王佩之 演唱:李世榮

電影《戰火中的青春》是一部經典戰爭軍旅故事片,長春電影製片廠1959年攝製。講述的是我軍在1947年堅苦的革命戰爭中,女扮男裝的解放軍副排長高山和排長雷振林革命友誼的故事。影片洋溢著澎湃的革命熱情和誠摯親切的階級友愛。

龐學勤是五、六十年代活躍於中國影壇上的一位獨具風貌的「正派小生」。他的形象俊郎,儒雅;做人正直,低調。《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雷振林,是龐學勤在銀幕上塑造得最生動、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他曾塑造多位經典角色。2015年獲得國家頒發的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勳章。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之一的龐學勤戲裡戲外就如那皎潔的月光,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戰鬥進行曲》是戰爭年代部隊里創作的軍旅歌曲,與抗戰時期大多數軍歌的凝重、威武不同。這首歌輕快、活潑,以戰士的口吻唱出了解放軍的高昂士氣與必勝信念;唱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藐視敵人,對勝利充滿信心的豪情,在部隊中廣泛傳唱。

青春之歌

《五月的鮮花》

詞:光未然 曲:閻述詩 原唱:冼星海

1959年拍攝的電影《青春之歌》,描述了女青年林道靜如何從一個只追求個人自由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共產黨員。影片在集中著力刻畫林道靜、盧嘉川等藝術形像的同時,也展現了廣闊的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謝芳以自己細緻、鮮明、準確的出色表演,實現了廣大觀眾所企盼的與林道靜形象的完美重合,並藉以一炮走紅,榮登新中國22大影星行列。

1935年,著名詩人光未然在報紙上發表了詩歌《五月的鮮花》。在北京匯文中學擔任數學教師的東北籍作曲家閻述詩被這首小詩深深地感染,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夜譜曲。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萬人聚會上,一字一句教唱《五月的鮮花》,使得此歌迅速流傳,成為了學校、一些抗日團體受歡迎的歌曲。由於受當時環境的限制,這首歌有別於其他抗日歌曲。它的整體音樂配合了歌詞的情緒,是一種倒拋物線狀的變化。1959年,作曲家瞿希賢把《五月的鮮花》選作故事片《青春之歌》的插曲。

音樂教師出身的閻莉莉對父親的作品是這樣闡述的:首先有著懷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曲調壓抑低沉;第三句醞釀悲憤的情緒;最後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調也更加激昂有力,讓音樂在情緒的最高點達到釋放。歌曲《五月的鮮花》在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從校園傳向四面八方,成為鼓舞抗日士氣的戰歌。

《怒潮》

《送別》

詞:鄭洪 曲:鞏志偉 原唱:孟貴彬

1927年5月21日,湖南爆發了「馬日事變」,大批共產黨員、工農群眾和愛國志士被殺害,革命由高潮轉入低潮。在複雜的階級鬥爭中,在黨的幫助下,邱金從一個復仇主義者,成長為一個紅色的指揮員,他響應毛委員的號召,領導工農自衛隊,舉行了暴動。

在《怒潮》中,張平飾演了深孚眾望、虎虎有生氣的農會委員長邱金。張平在銀幕上塑造了四十多個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他的表演富於激情、準確;風格深邃、質樸,大氣、濃重;個性鮮明、貼近觀眾。給人的印象多是大氣穩重,鐵血正義,得到廣大觀眾的讚賞。他是中國影壇上塑造銀幕形象較多的演員之一,1962年被評為共和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送別》是1963年電影《怒潮》的主題曲。這首歌是在影片中農友們含淚相送他們的領路人之時,唱的一首凄楚、悲壯的送別曲。歌曲痛而不悲,憂而不傷,歌聲將主人公錯綜複雜的感情深沉地交織在一起,抒發了革命人民對黨對戰友的深情厚誼。這首主題曲感情深沉細緻,旋律宛轉流暢,在烘托電影主題、創造氣氛、表現主人公內心情感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

《枯木逢春》

《重逢》

詞:鄭君里、王煉、文牧 曲:葛炎 原唱:姜佩東

電影《枯木逢春》,是一部醫療衛生題材的優秀故事片,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1961年攝製。片中講述的是失去爹娘的苦妹子在新舊社會的不同命運以及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健康重視和關懷的故事。上官雲珠在片中飾演方媽媽 。

上官雲珠是四十年代著名的當紅演員,因在《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早春二月》等經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而蜚聲影壇。上官雲珠的表演真摯、自然,善於塑造身份、性格、氣質迥異的人物形象,於1962年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

1955年冬,毛澤東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和「限期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深切關懷下,廣大農民群眾解除了疾病折磨,恢復了健康,枯木又逢春,鐵樹開春花。抒情色彩濃郁、旋律優美動聽、頗具江南情調的插曲《重逢》,正是表達了他們幸福喜悅的心情。

《大浪淘沙》

《大江東去浪淘沙》

詞:鄭國江、鮑比達 曲:車明 演唱 : 羅榮巨 、廣州樂團合唱隊

《大浪淘沙》是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再現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講述了四個結拜兄弟在歷史洪流中分別走入不同的道路的故事。

于洋是「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五十多年從影生涯中,塑造了許多英勇、機智、剛毅、奔放的藝術形象,他演的角色傾倒了無數觀眾。于洋於六十年代初被推為觀眾喜愛的22大明星之一。

電影在雄壯有力的主題曲《大江東去浪淘沙》的合唱中開始,而影片的結尾仍伴隨著堅定的、氣勢磅礴的《大江東去浪淘沙》合唱,展現的是與工農結合的共產黨人行軍的壯麗畫面。革命的成功,舊世界的推翻,離不開進步知識分子與工農武裝的緊密結合,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堅定信念的革命先驅。時代揀選的是什麼人,淘掉和沉下去的是什麼人,青年人應該選擇怎樣的人生道路,持守怎樣的價值觀——這應該是《大浪淘沙》這部電影讓觀眾思考的。

編輯:阿康

歡迎投稿 支持原創

如果您喜歡此文章,請給本文作者點贊打賞,謝謝!

ios(蘋果手機)用戶支持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老電影 的精彩文章:

TAG:圖說老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