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家庭為什麼熱衷收養中國孩子?

美國家庭為什麼熱衷收養中國孩子?

(圖片來源:pexels)

剛到英國時,認識一個美國訪問教授,又矮又胖,名字很長。他搞什麼專業什麼方向我全忘了,只記得他告訴我,他女兒從中國抱養了一個孩子。自己當時沒有孩子,對孩子往往視而不見。及至自己也有了孩子時,才發現周圍的孩子,用個俗到家的說法,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地冒了出來。

博士畢業典禮那天,老大正好出生兩個星期,穿完博士袍照相以後,我們去一家中餐館吃飯。鄰桌是一桌子四五歲的小女孩,唧唧喳喳,再用個俗得到家的說法,像一群花喜鵲。

特別的是,所有的小女孩都穿著旗袍。清一色的,都是中國小女孩。更特別的是,陪她們來的都是媽媽。清一色的白人。金髮碧眼,棕發灰眼,甚至是黑髮黑眼,但毫無疑問,全都是白人。

(圖片來源:destinationsdreamsanddogs)

忍不住跟她們打招呼,原來這些小女孩都是從中國抱養過來的。她們都是在抱養過程中結識的,因為抱養時間相當,就加入了一個團體FCC(Familieswith Children from China,即收養中國孩子的家庭),現在是集體慶祝這些女孩子來美國的周年。

我們這個鎮子不大,從中國抱養的孩子卻不少,我認識的FCC家庭就有好幾家。見過維吉尼亞·泰勒,她一直在附近一家中文學校志願服務,但我和她本人不熟,只是拿到了她最近寫成的《紅絲線》,才讀到了她的故事。她的大女兒安娜來自浙江杭州,小女兒來自江西上饒,《紅絲線》講述了她收養和撫養兩個女兒的過程。

維吉尼亞的丈夫是醫生,她自己是南方著名學校杜克大學文學本科畢業,埃默里大學文學博士畢業。婚後發現自己不能生育,於是決定去中國領養,因為中國孤兒院的孩子多數是因為計劃生育被遺棄的,身體比較健康,國際收養,也不會擔心今後親生父母反悔或尋親的糾葛。

這本書仔細地描寫了她收養孩子的林林總總:從見到朋友從中國收養的孩子,到決定自己也去中國收養,從填無數的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的表格,到把孩子抱在懷裡的細微感覺,一直寫到孩子長大成人,自己去從前被收養的孤兒院志願服務。

其中種種細節,平日對面交談,大概會難以啟齒,比如走在中國美國街頭,路人看見一對白人夫婦領著兩名中國孩子時好奇的目光,甚至是粗魯的詢問和評論,還有孩子青春期反叛,吼出「你幹嘛不把我留在中國」時對自己感情的傷害。更多的卻是一種感激的心情。

她自己坦率承認,收養孩子並不是善舉,不是為了幫助這兩個孤兒,而是為了滿足自己作母親、撫育孩子的願望。而她的孩子快樂、健康,整個收養過程中都比較順利,於是,這本書就是一本十分快樂、感恩的書。

書中還有很多珍貴的家庭照片,從第一次見到孩子,一直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節日、每一個生日,還加上每一年和孩子見面的周年紀念日。普通的母親也會珍視她們兒女生命中那些重要的里程碑,對她來說,這些日子更加彌足珍貴。

(圖片來源:cnn)

鄰家的中國女孩子

和維吉尼亞只是點頭之交,我和另外幾家從中國收養了女兒的家庭比較熟悉。第一家是在託兒所認識的。這是一對女同性戀,認識的時候她們只有一個女孩兒安娜。安娜是安徽人,現在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少女了,個子不太高。後來她們又給安娜抱養了一個小妹妹洛倫,洛倫是兩廣一帶的,看長相能看出來。

小孩子們總會問,小寶寶是從哪裡來的。西方的習慣說法是仙鶴叼來的,也有聰明的孩子,知道小寶寶是從醫院裡抱回來的。這家的媽媽說,她們抱養安娜以後,正在等著老二,就告訴安娜,媽媽們想要小寶寶了,有人去醫院裡抱,也有人去中國抱。

這個媽媽比我更重視給孩子進行中國傳統教育,託兒所有一次慶祝中國新年,孩子太小不能參與,凡事都要老媽們代勞。她買來很多手工藝原材料,紅紙紅布條,我還專門上她家裡幫她準備,剪紅紙、裁紙條,粘出很多紅鞭炮,累得我們不亦樂乎。她本人是小學教師,周末一直在中文學校里志願服務。

第二家是鄰居瑞吉娜。瑞吉娜單身,當過空軍,複員後在軟體公司上班。她男朋友在附近機場工作,卻不願意結婚。女兒是從中國抱來的,瑞吉娜給她取了個中國特色的名字,Jasmine,茉莉。

茉莉膚色很深,比我們老大大一點。有一天孩子們一起在院子里玩兒,她很興奮地給我看一樣東西:你瞧你瞧,多可愛呀!我一瞧,雞皮疙瘩頓起,原來她手心裡托著一條蚯蚓,蚯蚓還在她手裡蠕動著,是孩子們一起從草地里挖出來的。

單身鄰居男朋友不願意結婚,後來瑞吉娜自己又失業,於是帶著茉莉一道回南方去了,從此我也沒有她的消息。

第三家最初是在操場上認識的。這一家的老二和我家的老二一樣大,學校里是同學,校外踢足球、打棒球碰巧也在一個球隊,白人。老三卻是一個中國小女孩兒。父母也給她取了個容易和中國名字互通的名字,Lily,莉莉。我們剛認識的時候,莉莉才兩三歲,總是微笑著,卻不太會說話。她有很嚴重的齶裂和兔唇。

莉莉的媽媽說,他們已經有兩個兒子,想要一個女兒。按照概率統計,生完兩個兒子以後,再生老三,生女兒的概率只有20%。為了保證自己一定能有個女兒,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去中國抱一個女兒。而抱養的過程十分複雜,要想抄近路,就抱一個有殘疾的孩子。因為莉莉有齶裂、兔唇,於是只花幾個月的時間就抱養到她了。

媽媽說,莉莉來了以後,是他們家的掌上明珠,莉莉可是個真正的小公主,爸爸和兩個哥哥都被她玩得滴溜滴溜轉。如今,莉莉已經快十歲了,早就不在球場邊上看哥哥們踢球,而是自己上場踢球了,齶裂和兔唇也早已修復,不知道的人,根本想不到她以前被歸類為「殘疾兒童」。

(圖片來源:sheknows)

周圍抱養的孩子都是清一色的女孩,有時候也不免猜想她們被遺棄的原因,一定與性別有關。一是母親未婚,二是母親已婚卻希望再生男孩。未婚母親生的男孩,在國內大概也更「緊俏」一些,輪不到國外這些收養家庭。

殘疾兒童被遺棄,原因更是顯而易見。我只見過這一個輕微殘疾的中國女孩。美國一般社會建築和設施都必須滿足殘疾人的特殊要求,進出有輪椅上下的斜坡,停車也有殘疾人特用的車位,他人不得佔用。

教育系統對殘疾兒童有專門的特殊關照,每個學校都有特殊教育的老師。大學時一次上大課,發現教師旁邊另有一個人在不停地作手勢。原來班裡有一位聾啞人。只要課堂里有聾啞人,哪怕只有一個,學校就必須給他配備一位手語翻譯。

這些家長們知道,收養一個孩子要過重重關口。有人寫過國內民政機構「賣」孩子,也有的美國家庭花了幾年時間,最後卻橫生枝節,抱不到孩子,或者是自己選中的孩子被別人抱走,各種酸甜苦辣,只有他們知道。然而,就我認識的這些家庭,一點兒也不後悔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圖片來源:adoption)

孩子們來美國,因為是移民簽證,最後的手續都在廣州辦。據說廣州的美國領事館門廳里有一座沙發,一同辦完手續的孩子臨來美國之前都在那條沙發上合影。在同一條沙發上合過影的孩子,回美國以後也會互相聯絡,情同姐妹。

新聞中的養子養女

新聞八卦中,安潔莉娜·朱莉和布萊德·皮特帶著膚色各異的六個孩子,三個抱養,三個親生,大約人們都耳熟能詳了。湯姆·克魯茲和妮可·基德曼以前也抱養過兩個孩子,離婚後各自結婚生女,養子養女卻還算是他們的孩子,只不過曝光頻率不高。

華人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陳冲,而且譴責者居多,因為陳冲是在計劃抱養一對雙胞胎女兒以後,因為自己懷孕,而將孩子「轉送」給他人。她在演藝界成功與否都沒有關係,這樣的作為,很多人認為無法接受。

美國人收養孩子還有別的來源,有亞洲的也有非洲的,歐洲十年前比較多的一是俄羅斯,一是羅馬尼亞。俄羅斯收養基本停止了,是因為一家父母發現孩子無法適應這裡的生活,把孩子「退」回去,而且是讓九歲的孩子獨自乘飛機回俄國。此舉令俄國社會大為憤怒,普京大叔愛心大發,從此不讓美國人去俄國領養孩子。

(圖片來源:thedailybeast)

羅馬尼亞孤兒有一陣子在新聞中曝光很多,是因為這些孤兒被收養時年齡已經不小,而且孤兒院的嚴厲管理制度已經給他們留下了心理創傷,很難適應正常家庭環境中的正常生活。我不認識這樣的家庭,只是看見新聞和根據新聞編拍的電視劇、電影,很有些觸目驚心。

十二月份,俄亥俄州一名十三歲的女孩在自己房間里自殺。她是從中國收養來的,父母說,她在學校受到了帶種族歧視色彩的霸凌。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從中國收養的孩子,如今也都是成年人了。他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會碰到常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但除了我們常人的煩惱之外,他們有一個也許永遠也沒有答案的問題:他們的父母究竟是誰,他們的父母究竟為什麼拋棄他們,看病時,醫生問他們的家庭病史,他們一無所知。

不知不覺,我在美國生活的時間,快趕上在中國生活的時間了。來美國之前,總是聽人家說美國社會人情冷漠。人情冷漠之處固然確實有,更多的,卻是人同此心、天同此理的關愛和溫暖,還有天下父母養育兒女時共有的擔憂、焦慮和拳拳之心。

見到從中國抱養的女孩子,人們習慣性地說:這些女孩子真幸運。家長們總是很真誠地說:幸運的是我們。我們因為有了運氣,才能成為這些孩子的父母。

(本文來源:「燃油領跑者」,如您認為涉及版權事宜,請聯繫本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加移民 的精彩文章:

你給孩子取的英文名,在老外聽起來就像「李蘭花、張建國」

TAG:匯加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