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試論楷書的藝術地位、作用和技法

試論楷書的藝術地位、作用和技法

試論楷書的藝術地位、作用和技法

文/張宇

一、 楷書的歷史地位

從近百年來大量出土的北魏墓誌來看,正因為它剛從隸書蛻化而來,處於一種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的初創時期,故其面目多變,饒有古質之趣。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餘種之多,是我們研究楷法的重要資料。楷書大約產生於漢末魏初(3世紀初),從馬王堆出土的2號、3號文獻資料來看,當時帛書上所書「雛形的楷書」已初具規模。早期的楷書具有很濃重的隸意,我們都知道,號稱楷書鼻祖的著名書魏之鐘繇 ,其小楷體勢微扁,點畫厚重而古質,十分富有異趣,其代表作有《宣示表》、《薦(薦)季直表》、《力命表》、《賀捷表》和《墓田丙舍貼》。至晉代時沿襲漢魏餘風,書家輩出,楷法漸趨完美,東晉的王羲之與王獻之兩人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裁成今體,為後人創立了典範和法則,《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碑》等,小王亦有《洛神賦十三行貼》傳世。著名的北碑有《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高貞碑》、《高湛碑》、《崔敬邕墓誌》、《鄭文公碑》、《刁遵墓誌》、《敬使君碑》、《司馬景和妻墓誌》、《寇演墓誌》等,及至隋朝,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楷書經過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演變漸趨成熟起來,出現了南北綜合的趨勢,可謂「熔南北於一爐,開唐書之先聲」。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龍藏寺碑》、《啟法寺碑》、《董美人碑》、《蘇孝慈墓誌》、《張通妻陶貴墓誌》等,這些楷書筆意精到細膩,體勢端莊勻稱,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書。唐代可以說是我國楷書發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以後的歷代書家雖有善楷法者但未能跳出晉唐人的藩籬。唐代楷書大致可分三個時期,初唐楷書基本上沿襲了二王的書風,崇尚瘦硬之美,著名的書家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興時期,當以顏真卿為代表。中唐時期的書家崇尚創新,以肥勁為美,時代風氣使然,包括當時佛像的雕刻和人體的審美,都以豐腴為標準,顏真卿可以說是唐代最富有創新精神的書家。第三時期是唐代宗至文宗的中唐時期,當以柳公為代表,其楷書融顏、歐之長,自創新意,遒媚清勁,而以骨力見勝。

總的來說唐人楷書其用筆或圓或方,或肥或瘦,風貌各不相同,但就結構而言,大致可分為「斜畫緊結」和「平畫寬結」兩種,就風格而言,無不有端莊、勻稱、協調、和諧之美,從而表現出唐代楷書的完美或成熟。

宣示表

二、 楷書的藝術價值

為什麼初學書法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楷書上呢?其實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技」的問題,圓熟的筆墨技巧和深厚的藝術功力可以說是書法的基礎,離開了這些根本就很難入「道」的境界。書法藝術中的意境、神采、趣味、氣韻、風度都民用工業須憑藉技巧和功力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昔人有言:「君子圖體、小人圖未。」初學書法當必先腳踏實地,以沉著為本,而後能絕跡飛空,入痛快之境地。而楷書是鍛煉沉著功夫中最為理想的書體。

一、 楷書具有較為廣泛的實用價值。由於楷書具有通俗易識、端重莊嚴的特點,故梵谷文大冊、殿宇廟堂之中記銘、紀功頌德之碑文,必都以楷書為主,以示莊重肅穆。

二、 能陶冶人的情操。社會生活節奏較快,人際關係也比較複雜,人們在工作之餘暇,總想松馳一下緊張的神經,調節一下緊張的氣氛,於靜坐中作楷法數十字或數十行,自能使人平矜釋躁,萬慮消沉,寫到得意處,自覺心花怒放,眼前一片化機,此非人生之樂事乎!書法藝術古人視為小道,是博學餘暇,游手於斯的末技,但他卻與文學、詩詞、音樂、繪畫、舞蹈乃至哲學和美學等有著密切聯繫,若要寫好字就必須博涉這些與之相關的姐妹藝術,於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念,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在超脫凡俗的胸襟里升華自己的理想。

賀捷表

特別是當今社會中,藝術的商品化確實促使一些人躁動不安,以急功近利之心,行舍本圖未之舉,朝學執筆便暮誇已能,理法未備便奢言抒情,規矩未諳便自詡創新,氣格未成便狂言個性,故學書之道,入門要正,心態要平,入門正則能達其變,心態平則能通其靈,排除一切雜念,在這微妙的天地里通靈達變。

三、 作楷可鍛煉筆力。就書法藝術本身而言,「力」是共性的美,不論何種書體、何種風格都必須以充沛的筆力為後盾。一個書者要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地駕馭和控制一支柔軟的毛筆,使之在宣紙上揮運自如,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才能做到。其實筆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效果,它不僅與執筆和運腕有關,而且還與點畫的厚度、深度、形質以及用筆的方圓、中側、節奏、筆勢等方面有關,還涉及到字形的間架結構,而這一切最基本的要素都可以在楷法中得到鍛煉。

四、 作楷右以培養一個人沉著、精到、細膩、完滿的點畫功夫。書寫楷書時要求每一點畫能完滿到位,一絲不苟,使其點畫有一種圓渾飽滿的立體感。我們仔細觀賞古人的楷書,幾乎沒有一畫是一樣粗細的線條,其中有輕重、有徐疾、有虛實、有濃淡枯濕的變化,亦幾乎沒有一畫是筆直筆平的,它總是不直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仰或覆,或向或背,充滿著一種人的姿態,而這一切微妙的變化都能在楷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 作楷可以以一個人知常達變的能力。高級的楷法還貴於從平正中追求險絕的姿態,在奇峻的姿態中保持其重心的相對平衡,這正是楷法的妙處。楷書雖以畫為形質,卻以使轉為性情,點畫與點畫之間要筆意連貫,有顧盼呼應之勢,使其血脈流通,筆意貫注,楷書就會生動活潑起來,一切變化都必須在筆勢的管束下才能顯得自然。

樂毅論

三、 楷書的藝術風格

研究楷法從何種書體入手比較合適呢?一般地說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書法當以質厚為本,宜徹上徹下,先從篆隸入手,以知其本源支流,有篆隸意則自高古,如傅山《霜紅龕集》謂:「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另一種觀點認為學書宜從唐人楷法入手,趁少年時便將楷書寫定,從而打下紮實的基礎。

寫楷書貴在有姿態,寓險絕於平正之中乃佳,險絕的姿態令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也是產生風格的重要因素。「勢若奇而反正」的姿態有「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懸崖勒馬方可謂之險,一是將楷書寫得四平八穩,勻稱精到,大小一律,從點畫結構上來說幾乎是無懈可擊,但總覺少了點意趣,少了點蕭散的風度,少了點個性的流露,少了點放逸的精神,是識有餘而膽不足所致,楷法之妙不難在平正,而難在於平正中寓有險絕的姿態;二是將楷書有意寫得歪斜傾跌,極和誇張,大膽變形,在解構點畫時甚至脫離了筆勢的管束而顯得不合乎情理,詭異譎怪,儘管看上去與從不同,貌似很有個性,其實是野狐禪,路子一歪,愈騖愈遠,反不如有識無膽者,與其弄巧,不若守拙。楷書有端正莊重之意,守住一個」正「字,盡量做到」正而不板,奇而不怪「,方能參透這個」變「字,故變當從有常始,即在平正的基礎上運用微妙的手法使字形變得姿態生動起來。奇就是不同尋常,不一般化,出人意外,新人耳目,在點畫的布白上獨出靈裁,不主故常,龍跳虎卧之奇,正乃規矩之至,我認為由正至奇,告靠的就是」微妙「兩字,不中即板,過頭即怪,在這動態的平衡中要把握好這個」度「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變「字很難,變得恰到好處更難,如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故真正好的楷書」看似尋常卻奇崛「,不以奇而廢平,也不因平而廢奇,好似流轉圓美如彈丸,文徵明的小楷善用露鋒而王羲之的真楷以藏鋒為主,杜子勁」寫漢字像疊羅漢,有立的,有卧的,有板肩的,有伸腳的,不但要整齊,還要疊成花樣,而且是好多種不同的花樣,這些花樣都有一定的譜,只能照規矩作,不能自出心裁,一個漢字的構造就是一種建築,其中有美學,也有力學。「平中求平,不直中求直,於參差錯中求齊平,於動態的相對平衡中求變化,於點畫間的留白處求疏密,於出人意料處得奇趣,於戛戛獨造處獲新意,於異體字中挹舊氣,則自有萬能壑千山之氣象奔赴於腕底,自能熟中求生,新意自出。反過來楷書寫到得勢時,則能隨機生髮,因勢流動,則自然能新理異態,變出無窮。由是觀之,以形求勢,只是方法,因勢生形,才是目的。楷書結字的點畫之間無不貫穿著一種內在的聯繫,其點畫與點畫之間必有精神挽結之處。楷書貴於結密而無間,氣貫則能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點畫如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結構自然茂密。

敬使君碑(局部)

點畫與點畫交換時要精熟於「度」法。所謂「度」,即上畫收筆時寫下畫發筆逆入時之間的過渡動作,筆鋒在離紙面極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聯繫,「度」是楷法取勢的主要筆法,有隔筆取勢,空際用筆,暗渡陳倉之妙。知度法之妙,則無死點死畫。總之度法要快,要出之自然,以不露形跡為貴。

使轉有字內之轉與字外之轉兩種,字內之轉源自篆法,即在運筆轉折時暗換筆心,始終保護中鋒運筆,其轉法如折釵股,有一種富有彈性、力度和張力的弧度之美;字外之轉源自草法,盤紆於虛,為無形之使轉,雖不著紙,卻極靈動,心能轉腕,腕能轉筆。收縮的目的在於蓄勢待發,運用得好,字外之奇則溢出於紙表。

楷書寫到得勢之時,其結構自然結密,當然要得勢還和其他因素有關,譬如充沛的筆力、圓熟的筆法和結體、富有韻律的節奏和豐富的墨色變化以及靈活的腕法等。在書寫楷書時還要注意每一點畫的收筆和每字的末筆,收筆要圓能收歸畫內,則能八面出鋒,而每字的末筆結束得好則態有餘妍。所謂「行氣」是研究每一行中字與字之間的關係,而楷書的行氣主要是靠體勢的變化來完成的,因結體的變化而產生的勢稱之謂「體勢」。

楷書的用筆一定要有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的韻律和由此而產生墨色濃淡枯潤的變化,楷書雖以沉著為主,但沉著中要寓有一種靈動的筆意。書寫楷書切忌大小一律而貴在於參差錯落中各盡字的姿態,使其有虛實、疏密、大小、奇正、長短、開合、伸縮、肥瘦等變化,如老翁攜幼孫行。書寫楷書每個字的結構切忌太平正,太平正則無勢,故凡一行之中,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必有一股勢隱隱貫注其中。

有意蘊情趣,只有注入了富有內涵的意蘊和耐人尋味的情趣,才能使本無生命的點畫和結體充滿了人情味。一個學書者只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才能稱之書家。個性美的流露必須建立在共同美的基礎之上,誠於中而形於外,發之里而流於表,只有在求真、求美、求好、求精、求高雅的過程中水到渠成,故藝術個性的形成不僅要解決一個技巧和功力的問題,而且還需要一個藝術家的學識和風雅,需要靠文化底蘊的支撐,才能將他的意蘊和情趣滲透到具體的藝術形象之中。

「意」是書法藝術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審美範疇,意不是指具體的點畫和局部的結構,而是流露在整幅作品中的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統一的格調,如這種格調能在形勢上突破前人的藩籬,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其中筆意是起著主導的作用。說得通俗一點,意即一個藝術家的想法、構思和追求,正如黃山谷所謂:「欲得妙於筆,當得妙於心。」王羲之書《樂毅論》體皆正直,有忠臣、烈士之像;唐人以晉人之理而立法,而宋人以唐人之法而尚意,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故宋人書用意險而穩,奇而不怪,意生法中,從而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審美領域。礦意是形成風格的重要因素,心中之所想更能流諸筆端又必須以深厚的功力和圓熟的技巧為基礎,楷法中的一點一畫,一鉤一捺,猶如人之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風度自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帖》則蕭散飄逸,於縱橫舒展中運用合度,於奇正變化中不主故常,而其章法布局則如麗天繁星,有大小疏密錯落之妙;顏真卿的楷書則以古為新,以拙為巧,以濁為精,以正為奇,於豐腴遒勁中有端莊雄偉之態,如一忠義大臣,垂紳正笏,儼立於廟堂之上,有凜然不可犯之色;褚遂良的楷書則清腴飄逸,於遒勁中姿媚躍出,如雅人逸士,嘯詠於月影波光之間。「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司馬景和妻墓志銘(局部)

楷書的筆意即一個書家在他獨特的筆調中所賦予的內在的情趣和生命的律動,它囊括萬殊,裁成一相,抽象地體現自然美,並通過線條的運動和力量來表現書者的內在精神,又通過點畫的變化和組合來表現書者的外在風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既是以文字為載體的一種造型藝術,又是一種富有生命的情趣的有意味的表現形式,它既是形學,又是心學,兩者缺一不可。

「韻」是書法美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審美範疇,其涉及面很廣,在筆法中它主要是通過用筆的輕重徐疾、剛柔曲直,肥瘦遲澀等手法來體現;在墨法上它主要是通過用墨的濃淡枯潤的變化來體現;在行氣和章法上它主要是通過疏密虛實、參差錯落來體現書法的韻律美;在書法的審美中「韻」又代表一種雅逸的風度。同樣的墨色,大小一律的結構去寫楷書勢必板滯僵硬,了無生氣。

楷書當以沉靜為本,即用筆精到細膩,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故初學楷法,當緩筆以定其形勢,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沉著的節奏--舉止匆遽,易傷淺薄;寫楷書時發筆逆入時速度要快,如驚蛇之入草;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一些,所謂「遲回不進,以成藏頭護尾之勢」;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快,所謂「過貴乎疾」;鉤法要快,蹲鋒得勢而出,所謂「 峻快以如錐」,快則力聚鋒尖;捺法宜抑揚頓挫,一波而三折,所謂「不徐不疾,欲卷復駐,得意徐乃出之」;短撇要快,銳而且速,如鳥之啄物,所謂「倉皇而疾掩」;挑法宜遲,仰筆 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懸針宜徐,徐則意足而態有餘妍;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復逆;點貴乎重,其勢如高峰之墜石。至於長畫中間之走筆當視其情況而定,或逆勢澀進,而中截略細。毫內墨飽時用筆可略快,毫中墨少時用筆可略慢;就虛實而言,按處皆實,提處皆虛,點畫是實,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勢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狀,有輕重徐疾,有疏密虛實,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運用純熟,用筆就會靈動起來,而墨色亦會在靈動的筆法中產生濃淡枯潤的變化。在書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有飛白,有乾渴之筆。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即在筆酣墨飽的情況下依靠速度和中鋒、筆力和筆勢拉出來的枯筆,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狀。一幅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總之書寫楷書沒有絕對的快慢,就風格而言,有快節奏的楷書,所謂「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時肘下生風,有沉著痛快之狀。不論遲速,肥瘦,都貴於控制在「度」的範圍之內,過疾則筆即直過而意思淺薄,過遲則骨肉凝滯而筆力孱弱,太重則肥而露肉,太輕則瘦而露骨。故作楷之法如閑庭之信步,有優遊自得之狀,緩以會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勁,遲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謂之「賞會」,能速而速,謂之「入神」,賞會則含蓄蘊藉,入神則意外之筆流溢於紙上,此楷法用筆韻律之大略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匠之路 的精彩文章:

古今書畫名家潤格一覽
趙構書法《暮春三月詩帖》,董其昌楷書題跋
「時代放歌」——走進當代書法名家沈志昂
賞讀:黃庭堅行書代表作《惟清道人帖》
品讀經典:書壇的孱弱、虛恬之風,看「神筆王鐸」如何抗衡

TAG:大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