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949-1979年的軍隊炊事工作並趣話當年的伙食!

1949-1979年的軍隊炊事工作並趣話當年的伙食!

本文作者:任叔岳

這1949-1979年,也就是如今常說的前三十年了!這前三十年左派網友革命浪漫主義者是非常嚮往的;但是人文社科類知識分子可是「耿耿於懷」的……在本文中對這些「政見」不做任何錶述……只討論當年的軍隊炊事工作並趣談伙食!

在這裡強調一下,本文中的炊事工作,主要是講陸軍特別是步兵……不涉及海軍潛艇兵空軍飛行員那種「打牙祭」一般的食物!這篇文章中的關於糧食定量與伙食費用的數字,都來自公開刊物里的老兵回憶錄之類的文章,所以報道有了偏差,也別找我負責!

那個時候的步兵連編製比現在要大,因為還是以徒步步兵為主,機械化程度低,所以一個連一百二三十人很正常。一個連里後勤方面共9個人,炊事班7個人(這個和那個喜劇電視劇里很接近),全連百十號人一天三頓飯歸他們做(看來他們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不過好像全連戰士平時會輪流去炊事班幫廚),另外兩個人是幹部,負責採購(應該就是司務長和給養員了)。

《兵器知識》201703「口述歷史」有一篇《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炊事班長》裡面說炊事班一日工作流程是:炊事班不用出早操跑步(怪不得某電視劇里那個炊事班長那麼胖)。但每天5:00起床,開始忙活早飯,連隊7:30開飯,一分鐘也不能耽誤。早飯後,休息兩個鐘頭,又得做中午飯。中飯完事,睡個午覺,再做晚餐,一年到頭周而復始。

糧食定量好像是每人每月45斤,伙食費有不同時期老兵的回憶數據不同有每人每天0.32元、0.43元、0.48元、0.60元等……今天看來這些數字很微不足道,不過要是看看那個時代的人民幣幣值和工資水平就可以發現這個數不少了!

同時伙食是由壞逐漸變好的……新兵入伍時吃得不好!據坦克兵大校蘆繼兵回憶(他是六十年代入伍的吧)剛當兵在新兵連時,十個人一圈,蹲在地上圍著一個臉盆吃飯。臉盆里的菜永遠是有鹽無油的熬白菜、土豆、蘿蔔等老三樣,飯則是保定地區特有的小米飯和玉米面發糕、窩頭。就是這還不夠吃,總覺得沒吃飽。進入70年代後,細糧增加了,但訓練量大的部隊還是不夠吃。戰鬥英雄陳洪遠回憶新兵要補充一部分老陳米,挺不好吃的。而投機當兵的右派出了名的作家莫言第一頓飯吃了八個饅頭,然後還可以殺豬紅燒肉招待他們(看來他來到了一個訓練量小的非戰鬥部隊)……

新兵連結束,進入部隊後,吃得就好了……一方面是待遇提高了,另一方面是那個時候的連隊在自己的駐地都有副業生產活動(也就是養豬和種菜了),據《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炊事班長》一文介紹(他們是南方部隊):「早餐是麵條、米線、米粥、饅頭、包子輪著做,包子一個星期就一次。早餐的下飯菜主要就是鹹菜和腌蘿蔔,大頭菜和榨菜等。中午一葷一素,主食是米飯管夠吃。晚餐和午餐差不多。」蘆繼兵大校則回憶道「吃上了坦克灶(待遇比較高了),於是見到了肥肉和粉條」。

那個時候的炊事班伙房條件還是比較簡陋的,還是那篇炊事班長回憶錄記載當時炊事班洗菜切菜,淘米,和面,做饅頭,炒菜都是手工操作,很累的。……炒菜用小鐵鍬那麼大的鏟子翻來倒去,沒把子力氣是絕對不行的。……班裡唯一的電器化工具就是一個小電動機帶的鼓風機,給燒煙煤的大灶吹風。

此外,當時還沒有冰箱、冰櫃,買回來的生魚生肉當天就得做熟了,太多的就得腌起來。

雖然條件簡陋,而且號召艱苦樸素,但有關部門對炊事工作還是十分重視的。炊事班除了像其他戰士一樣要軍事訓練以外,相關部門還編寫了炊事員教材,對炊事員進行專業訓練。

在粗糧多細糧少素菜多肉少的時期,就開始號召炊事班粗糧細作、素菜葷作,改善口味……但這不是最有挑戰性的,最有挑戰的要屬野營拉練中的野炊了。那個時期雖然已經有了野戰炊事車(一開始是騾馬拉的,後來有汽車拉的了),但是個稀罕物,只有部分裝甲部隊和機械化主力步兵有(蘆繼兵就回憶他們坦克連的炊事班有一輛炊事拖車),普通的步兵還是要練習野戰炊事!

還是那位炊事班長回憶說每年都有3-4次野營拉練,是個考驗。所有做飯家什都得背著挑著尤其是那兩口大行軍鍋……野營做飯是有時間規定的,35分鐘及格(指在35分鐘內把全連的主食、兩個菜和一個湯做好),30分鐘優秀。野營做飯的關鍵是挖3-4個無煙灶,分別燒水、做飯、炒菜。所謂無煙就是白天看不見冒煙,晚上看不見明火……關鍵是每個灶要挖一條較長的煙道,上面要蓋上草皮偽裝好。做飯的煙經過煙道再從那邊冒出來,就看不見煙了(這應該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飛機瘋狂轟炸逼出來的)。規定十分鐘必須挖好灶。挖灶是個技術活,又是力氣活,要選好灶址,看準風向等。

這本連環畫《李科長巧難炊事班》中就對野外炊事做了詳細的描述!

雖然現在已經廣泛應用野戰炊事車了還有個柴油爐子,但挖灶埋鍋造飯的技術還是保留了下來。

那個時期吃的好不好,除了經費和駐地物產外,還和一個連隊的家底有關……也就是他們的副業生產!主要就是養豬和種菜等,這個傳統現在還不同程度地保留著。

家底薄的連隊年節才能殺豬,一個60年代入伍老兵回憶說主食里50%是高粱米,30%大米,20%麵粉。副食主要是蘿蔔白菜,過年可以殺豬。70年代條件就改善了,投機當兵的莫言在新兵連就開始殺豬款待他們。上文的炊事班長回憶說他們連隊豬養得好,每月可以殺一頭豬。而且殺豬不用刀,用五六半上的三棱刺錐捅死,這也真算部隊特色了。在上戰場之前,連隊會把養的肥豬全殺了,吃不了的腌上帶著。在進入戰區的長途行軍中,就有炊事拖車了,上文中的炊事班長回憶拖車上有灶可以做飯燒水炒菜,燃料是無煙煤!進入戰區臨時駐地後還是要挖灶埋鍋造飯!

雖然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壓縮乾糧和罐頭但是有條件的時候還是會做飯……戰況不激烈的時候食物會被送到陣地上去,畢竟烹飪好的食物比野戰食品口味好!

如今的炊事工作相當程度上已經機械化,電器化了,那個時期的很多做法已經沒有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庫拉 的精彩文章:

韓國再秀耀武活動:女特種兵彩妝上陣 先進位導武器擺攤式亮相
殲15艦載機目前最大位數的機號曝光 遼寧航母或已滿編
換個頭盔差點沒認出來:巴鐵士兵在俄受訓多款俄制槍械打個夠
它經歷了什麼?法航380大西洋上空飛行突然發動機爆炸
真實的愛情故事,英國攀岩者用身體擋落石掩護妻子

TAG:阿庫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