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天,9.30】銘記烈士!銘記那些扛起歷史的脊樑!

【今天,9.30】銘記烈士!銘記那些扛起歷史的脊樑!




在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遇強敵而不懼,臨死神而不屈。他們用鋼鐵身軀托舉積貧積弱的中國走向獨立自主、繁榮富強,他們用熱血鑄就的

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

,構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坐標!




9月30日,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烈士紀念日






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所有烈士的名字,但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應被忘卻的英勇。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

向烈士致敬,就是給自己以自尊,給民族以自信,給國家以自強!







他們這麼說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人們認知過去、對待自我的態度,也照見了喧囂背後的世道與人心。今天,

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已久,正在爆發出來去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尤其需要從歷史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動能。尊重事實、心存敬畏,珍視歲月長河中凝結的「精神珍珠」,向歷史虛無主義大聲說「不」,每個人才能成為負責任的現代公民。


——

李浩燃  《人民日報》




1930年,年僅25歲的共產黨人裘古懷,在獄中英勇就義。臨終前,他給獄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絕筆信,信中寫道:「同志們,壯大我們的革命武裝力量爭取勝利吧!勝利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我們!」一位曾參加過北伐,還因作戰勇敢,被譽為「虎膽英雄」的革命者,所擔心的,絕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鮮血守望的初心被後人忘記。

在這個意義上,捍衛歷史,正是為了開創未來;崇尚英雄,正是為了堅守正道。


——

陳  凌  《人民日報》





1936年,郁達夫在《懷魯迅》一文中警示道:「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英雄,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是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無論如何不該被醜化、詆毀。

他們的容顏或許會隨歲月淡去,石碑上的字跡或許會模糊不清,但拿起法律利器,維護英雄尊嚴、捍衛英雄榮譽,應成為我們不變的信念。


——

陳  凌  《人民日報》























歷史不會忘記





趙一曼:鐵骨亦柔情




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殷殷囑託:




「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彭雪楓: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彭雪楓將軍是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他在1944年8月出征前曾這樣說道:




豫皖蘇是我們的家鄉,那裡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妻室子女,我們的兄弟姐妹。

我們一定要把日本鬼子和敵偽軍消滅掉。為了路西倚門東望的父老鄉親,我們就是戰死疆場,也心甘情願。」








吉鴻昌:光明正大 從容赴死




共產黨員、抗日名將吉鴻昌在走上刑場前,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臨刑前曾這樣慷慨寫道。「我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槍,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給我拿個椅子來,我得坐著死。」








蔡炳炎:國將不保 家焉能存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從8月21日深夜到22日凌晨,蔡炳炎連續寫下四封家書,詳細安排後事,五天後在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35歲。他在前線留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




「殊不知困難至此,已到最後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左權:烽火連天家國情




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烽火歲月中,他輾轉戰場,給母親、妻子寫去一封封樸素而深情的家書,記載了一個兒子、丈夫和父親,對家庭的眷戀,對未來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國難的決心。左權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




「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鬧著她笑,打著她哭一哭,真是太快樂了。

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頓以後,只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望著。







 


大國崛起於文明,奠基於精神。

沒有強大的精神作支撐,便無法承擔起更大的國際責任,也難以立身於人類文明的制高點。激發和張揚犧牲精神,對於我們這樣的國家和社會來講,無過於從革命先烈那裡尋找精神元素或基因。





設立烈士紀念日並不意味著僅僅把紀念局限在這一天

,烈士紀念日年復一年地到來,周而復始地加深人們的認識,更是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卻的紀念。就像清明祭祖、中秋團聚一樣,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

將民族的文化認同和使命接續凝結下來。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產黨員」、「青春大連」、搜狐網、新華網


圖文由共青團中央(gqtzy2014)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七十不留宿」?傳統文化是如何「尊老重孝」的?
看圖識別中國玉手鐲款式
《射鵰》其實是一部失傳的教育真經!
史上最著名的情婦,用美色統治藝術!
歷代皇帝們怎麼喝茶?了解中國茶歷史發展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