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1、

我不是一個很會做飯的媽媽。

經常為一天三頓做什麼飯發愁。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有營養、做起來方便快捷,還得讓挑剔的女兒喜歡,哎,常常難煞我也。

有一天,當端出做好的油潑面,女兒大叫好吃的時候,我不禁欣喜萬分:終於有一道菜,做起來既便捷,又好吃,還讓女兒滿意,哈哈,太不容易了!


「明天還吃油潑面!」女兒要求。

「好啊,沒問題!」我爽口答應。

第二天,我按照上一次的方法,煮麵、過水、蔥姜蒜糖鹽醋等撒在面上、燒油、潑面,一套程序下來,做出來的面的味道和昨天幾乎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把墊底的配菜豆芽和黃瓜換成了青菜等。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女兒仍然大叫好吃。

第三天,女兒仍然要求吃油潑面。

女兒愛吃肉,不愛吃素,也不愛吃面,真沒想到,一道素菜油潑面竟然能降服她的味蕾。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更是讓我想不到。

第四天,女兒要求一大早就吃油潑面。誒,神奇了。我甚至為自己的廚藝膨脹得要飄飄欲飛了。

第五天,我不禁好奇了,她到底會吃多久會膩煩呢?

一段時間後,我終於提出「意見」:「油潑面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吧?要營養.....全面......均衡......」

她並不聽我講大道理,彷彿著了我「高超」廚藝的道,堅持要吃。

當然,我可以不給她做就好了。但是,我並不想和她較勁,不想以強硬對待她,因為那樣我將會收穫強硬。

我想給她的是愛,又不是和她爭輸贏,如果爭輸贏,無論最後結果是什麼,都是我輸。所以,我不想我倆關係因油潑面而有對抗。

可是,難道愛就沒有邊界嗎?就必須由著她嗎?愛和自由怎麼相處才會達到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

我很好奇,如果給她自由,她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於是,我由著她每天(漸漸地變成了斷斷續續)吃一頓油潑面。為了保證食物的多樣化,我把配菜換成不同的蔬菜,黃瓜、豆芽、生菜、油麥菜、西藍花、豌豆苗......只有想不到的,沒有我不敢和油潑面配伍的。

就這麼不間斷地吃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油潑面,有一天,她終於放下了對油潑面的「執念」。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2、

一碗油潑面是小事,我更關心的,是自由和規則的神秘關係,這裡面一定藏著孩子的自律能力和遵守規則的能力。我之所以能夠由著女兒的要求,給她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有一層意思,就是想探索她自律的秘密。

我既希望她能按照自己的心生活,也希望她能自律,過幸福的生活。

最近讀《看不見的養育,看得見的成長》一書,頗有感觸,也深為作者葉月幽的理念所打動。

如書中所說,自律的形成,並不是靠規則的制定、服從、限制、懲罰、恐嚇等。規則不等同於限制,如果等同於對抗,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有對抗,就有可能會通過挑戰來表達反抗,比如野生動物園的老虎襲人事件,就是挑戰規則的可悲的實例。


自律並不是靠我們單方面的規定就能形成的。如果孩子只能服從規則,做不到就要懲罰,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不被抓住上面,這樣形成的只能叫做「他律」。自律,是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在心裡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是一種自我約束的能力。

遵守規則其實是在維護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果遵守規則可以保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剝奪權益,孩子自然也會願意去執行。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書中的理念幫助我梳理了「油潑面事件」:

  • 我慶幸尊重了她的感受和需求,而沒有把我的意願強加於她;(自律的土壤)

  • 我儘力給了她一個氛圍,她充分享受到了自由;(自律的環境)

  • 何時吃,何時不吃,她心中有自己的規則,並樂於遵守;(自律的建立)

  • 不傷害自己,不影響別人,不破壞環境,這是國際上在規則上通用的「三不原則」,我們遵守了這一原則,彼此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增進了親子關係,給我倆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自律的原則)

為了探索自由、規則的神秘關係,我給孩子做了近一個月的油潑面

越來越多的父母推崇自由教育,如果以為規則是自由的對立面,是對自由的限制和束縛,那就誤解了。

規則的存在,不但不是對自由的限制,反而是一種保護。

如果想讓孩子認識到這一點,首先就不能把規則和自由的關係對立起來。

其次,在此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尋找自由和規則的平衡點,要比按照某些育兒潮流、某位大家的育兒理念行事更溫情,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是傾心的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