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思散文 菊花的歸向

哲思散文 菊花的歸向

菊花的歸向

對菊花的認識不能說早也不能說晚,山坡上那到處可見的黃艷艷的,瓣不大,莖不高,葉子或細或圓,層層疊加的便是。它與山野同在,也與我的童年一起綻放。後來聽到一個名詞叫山菊花,知道它其實有許多種顏色與形狀的,這也應歸功於自己放學後的勞動。再後來,便知道它還是一本小說,是反映抗日戰爭內容的,作者是馮德英,主人公有個叫于震海與小白菜的,在山東一帶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看完它後,老師又說還有「兩花」:苦菜花和迎春花,它們並稱「三花」。而這「三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的並不是什麼美好可愛的映象,而是苦與痛,是殘忍與流血,是槍殺與犧牲。山菊花也罷,苦菜花也罷,都是百姓的鮮血澆灌長大的。

第一次讓菊花留給美好映象的時間忘了,可是有句詩卻很是深刻:「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大講農民起義的偉大的動蕩年代,這樣威武有力,憾人心魂的詩句,自然地就進入了我們這些不知世味的紅小兵們大抄特抄的大批判文章里。但什麼是「黃金甲」,又是一片的茫然。待看了電影《滿城皆帶黃金甲》後,方悟,原來低賤的野菊花也可以與高貴的皇權並列的,而且還那麼得讓人感動萬分。由是又聯想到了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曲《菊花台》,又方感這都是中國之風,時尚之潮呀。這時的年齡也自然到了秋季,再去講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我一下領會到了,原來這本不起眼的野花,竟然這般的高潔清爽,竟是道家心中的一大聖物呀。後來我查了有關的資料,得知,在各類常見的花卉中,能在寒冬臘月綻開的,一是梅花,另一就是這菊花了,它叫晚菊花,能在十二月至元月盛開,而其他的則可以在五月之後陸次綻放,為早菊花和秋菊花。

菊花,這看似微小孱弱,濃艷花麗的外表下,竟然也有一副著堅強剛直的品性呀,難怪陶老先生對它那般的鐘愛有加了。一件破蓑,一柄笨鋤,幾間柴茅,五棵老柳,日落時對殘陽而長吟,月明裡獨對蒼茫靜思,一壺殘酒品天下,五斗粗米過人生。老先生,你的胸懷為何能有如此高潔,把世間所有的慾望與名利清掃殆盡,一心一意回歸於那片雜草叢生,豆苗荒稀的南山野坡,築廬飲菊,平淡養真?

「你的淚光 柔弱中帶傷

慘白的月彎彎 勾住過往

夜太漫長 凝結成了霜

是誰在閣樓上 冰冷的絕望」

憂傷而深沉的曲調,血腥與愛合繪的畫面,似一片凝固的黃色泥土上生長著幾株卑微的紅色生命,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勢,為了那痛徹心魂的愛情,更為了一些叫不來名字的什麼,春天黃色變成了秋季的血色,秋日裡的血色又成就了冬日的黃色。古老中國上自權貴皇族,下到黎民百姓,名利權勢,愛恨情仇,一片浸人神魂的黃與無盡呻吟的紅相互交織蔓延,似兩股驟風捲起,又是兩場暴雨降下,蒼茫中原大地由原來的繁華似錦變得一片荒涼寂靜,只在亂石山坡中生長出一片片的野菊花,精心安撫調養著一個王朝與另一個政權更疊與替交時留下的喘息與呻吟。春來秋去的歲月,花開哪時,葉落誰家, 所有的笑容均已泛黃,呼呼的北風聲中,剪不斷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斷腸與淚眼。夜未央,黎明又起,古往今來的風雨征程中,一株小小的菊花,把我的思緒牽掛得愁苦百結,若續若斷。

「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被小人排斥,貶離朝廷,本心卻清高玉潔的屈原,就是再怎麼得處於窮賤苦痛之位,其芳心也是不能有一絲的改變的,故他飲的是玉露,吃的是秋菊,佩的是陸離,望的是瓊瑤。名望與身分對這位三閭大夫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塵雜和污濁之類豈能與之為伍?為什麼屈大夫能有如此這般的出世與脫俗?我想,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信念永遠不變,那便是作為楚國之精英,世間之奇才的自己,從內到處,從才學到人品,都應該是美麗如初,純潔如玉,至高無上的,即使是死了,也不能與污泥合體。於是窮途的他在那片偌大的土地上,找到了這朵小小的菊花,把它當作生命的唯一食糧了。清孤高不屈的的菊花,可以當清茶品飲,可以當良藥治用,可以當寶物觀賞,菊花的片片落英,更可以當重要的食物來填補生命的所需。美麗的英葉雖然隨著颯颯的秋風而凋落了,但那股濃濃的純真的精氣倘在,凝聚不散,有它,任何高潔的生命便可以長存永在。當然,是指它的精神生命。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菊花的這種純香,一轉眼便留芳到了一千多年後的宋代,文壇一代大師梅堯臣面對叢叢殘菊,也由不得不吟誦讚美。原因之一應該是他低下的出身與高尚的志向並存一體。生於農家,幼時家貧,酷愛讀書,16歲鄉試未取之後的他,面對清寒無力的家庭,只好屈就去當一個小小的主簿。後雖被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的他卻沒有遇到聖君,一生仕途坎坷,最大的政跡也僅是在任建德縣令的五年間,頗能體察民間疾苦,盡自己的力量做了許多惠政於民的事。幾千年後,讓後人念念不忘的,是他為人的誠厚,清高自持,和與民同樂的那種平民精神,與那菊花一樣,純香萬里,留芳千古。

一個是楚國同姓,一個是寒門庶子,兩人同對菊花情有獨鍾,這不正好應證了菊花具有的的雙重特性:低下而不凡,普通卻高潔。這不也是生命的兩重性嗎?肉體與精神,理想與事業,物質與靈魂。其實,這個理並無什麼新鮮之處,可是一旦落實到具體的現實生活中,卻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身心是否合一,品德是否高尚,生命的層次是高還是賤。處汙泥而能不被污染的那是荷花,迎寒風而吐香的那是高傲的梅花,不求名,不為利,靜默著天地的精魂,優雅大方的那是蘭花,養於尊貴,生性富態,讓人傾羨不已的那是牡丹,屈於低位卻能純潔不污,生長山野之地卻可以高貴萬分,迎寒潮,對霜雪也可以怒放吐香。一瓣瓣,一叢叢,一枝枝,一片片,無處不有,有所不開。滿山遍野,高高低低;廳堂樓閣,上上下下;門前院後,大大小小;春園秋圃,五彩六色;霜打雪飛,姿態各異。開了時不聲不響,默默不爭寵,得勢了落落大方,瀟洒自如,凋落了也有如故之芳香繼續四散原野。有如此之特性的生命,我想這世上也唯有這菊花了。

不是嗎?在四君子中,松竹梅蘭各有所長,前兩者是剛直的,後兩者是美麗的。可是,無論從花色、花姿、花香、花、花態、花用、花韻、花神及千百年來人們對它們所賦予的種種寓意角度講,又有誰能與之媲美?可是,為什麼四君子里卻常常是它被清理出局呢?我想,估計是因它出身低賤,太平凡普通了吧。但是,春夏秋冬,它有一刻淡出了世人的心目嗎?多少年來,我們歌頌的那些美好的品質,有什麼能在菊花身上找不到明顯的影子呢?特別是世代為農的國人,有幾個是高高在上,世代相襲,永不破落的貴族?又有幾個能由下賤平常之身一躍而為達官顯貴後,仍能長期保持那種平民的風格,放任自如,欣喜自然地時時歲歲與民同樂同悲呢?是的,清高不污的屈大夫之類不能,一心想建功立業的陸放翁也不能,雖然寫出「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詩句的白樂天居士更不能,而如淡漠官場的五柳先生做到了,經常微服私訪,身先士卒為百姓救火,治洪,修竹籬,教採茶的梅聖俞做到了,同處宋朝的蘇東坡,豁達放骸的蘇大人也做到了。故千百年來,一提菊花,便必稱陶淵明,人們五建五修梅公亭,紀念的也是一位採茶贊菊的農民詩人,還有那個在中華文明史上,永遠也不會失色的蘇大人。

菊花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花呢?先來看看它的雅稱:日精、九華、笑靨金、金蕊、甘菊、晚艷、冷香等。再看它的花形,有單瓣、重瓣、扁形、球形、長絮、短絮、平絮、卷絮、空心、實心、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複雜。它的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再看它的芳名:帥旗、麥浪、黃鶯翠、綠牡丹、風飄雪月、鬃翠佛塵、芳溪秋雨、獨立寒秋,太真含笑翠等。最後便是它的藥用價值:養肝明目、生津止渴、化淤消脂、清涼降壓、解渴生津,寧神靜思等等。而且它的品種已達千餘種,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用扦插、分株、嫁接等方式培育,繁殖能力特強。菊花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這些都是書上所言,我是不大感興趣的。

於是,我來到擺布著一大叢各色各異的菊花台前,留連於這群艷爭芳的美麗家國中,認真細緻地觀賞起來。突然,一個不大不小的發現把我的目光一下子拉直了,它們那紛亂無緒,四處伸張,大膽狂熱,直白坦誠,姿態瀟洒的柔曼舞蹈,有一個共同的動作,便是全歸於一個中心:根。無論那層層疊疊多麼張揚悠長的手臂伸到哪裡,手臂的最頂端,都要來個彎曲,是謂拳拳之心也,而方向便是指向它們來時的中心,更何況那些還沒盛開的和正在盛開的擠得緊緊的層層花瓣。因為,那是母親,也是家居,更是所有花瓣盛開和生長的精魂所在。那麼,那些山坡野地里的各類野菊花呢?它們的手臂可沒有多麼長,更沒這麼招展呀。但是,我一下子也明白了,那個溫暖不得須臾離開的家或說母親就在它們的腳下,它們雖然沒有機會大展美麗的身姿,可無論風雨如何劇烈,都沒有一時一刻不在把那片厚重的泥土緊護。這便是菊花一族的平凡與偉大。

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寒風漸起之時,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國人賦予它高尚堅強、淡雅清純的情操,我再添加一個,無論身居高位或是低下,是客居他鄉,還是恪守故士,終能不離不棄養育它們的大地母親。菊,作為堅貞不屈的傲霜之花,一直為文人雅士偏愛,我則以菊明理,告誡自己,本是根,根是命,花是色,不會褪色的是心中永葆的那份高潔而難得的平民情操。菊韻,換一句話說是,記得人民,為他們服務。

適逢國慶,省城太原的迎澤公園特地舉辦了大型的菊花展。閑暇之時,我去拍了大量的菊花照片回來一一欣賞之餘,我得到了菊花的一點精魂,很是幸福與滿足。

文/趙明生

圖/來自網路

編輯/相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生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明生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