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共和國長子」,那段歲月你是否依然記得

「共和國長子」,那段歲月你是否依然記得

來源中國軍網

哈爾濱街頭,到處懸掛國旗喜迎國慶。劉秋麗 攝

9月28日,第四屆「兩彈一星」國防論壇在哈爾濱結束。記者走出會場漫步街頭,思考著這座城與那段曾改變中國航跡的依稀往事,不禁感慨萬千。

時光回溯。1945年9月16日,蘇聯紅軍在哈爾濱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抗日戰爭勝利閱兵式。

1932年2月5日,侵華日軍第二師團在聖·尼古拉大教堂廣場舉行了佔領哈爾濱後的閱兵儀式。

1905年冬季的日俄戰爭,幾十萬沿中東鐵路集結於哈爾濱準備南下的沙俄陸軍也曾在這裡舉行過出征前的閱兵儀式。

4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匆匆一瞬;但已經雕刻下這座城市不能磨滅的記憶。

1945年夏天,已經在靠近中蘇邊境的哈巴羅夫斯克境內苦苦等待了43個月的一群中國軍人,高唱凱歌向著家鄉方向進軍。他們的目的地是750公里外的哈爾濱。

262天後,哈爾濱解放。

1513天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哈爾濱是新中國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大城市。毛澤東主席曾深有感觸地說,哈爾濱是「共和國的長子」。

在這座城市解放前的短短一年中,城頭曾數次變換旗幟。他先後經歷了二戰後蘇聯紅軍撤出、國民黨軍接收和中國共產党進駐這樣三次堪稱時代更迭的巨大變遷。

解放後的哈爾濱,承擔了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和開啟新中國奠基之旅的歷史重任。

從1947年1月我軍打響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到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僅哈爾濱市從事軍工生產的工廠就有300多家;解放戰爭中,我黨曾在哈爾濱市及周邊地區進行了5次大規模徵兵動員,12萬人為人民解放事業前赴後繼;在我軍後勤補給線上,流通運輸的有哈爾濱集結的糧食;在烽火硝煙的戰爭前線有哈爾濱生產的武器彈藥;在三大戰役戰場上有從這裡從軍入伍的戰士……

1948年秋,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的馬迭爾旅館陸續迎來了一批重要的來客。當時叱吒風雲的傑出人物雲集這裡,共商新政協籌備事宜。

沈鈞儒、譚平山、章伯鈞、蔡廷鍇、高崇民、朱學范、李德全,一個個如雷貫耳的民族黨派人士,在這裡與中國共產黨坦誠相待、共同商討新中國成立大計,研究確定召開新政協會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新政協被賦予了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馬迭爾旅館,這座始建於1906年的法國路易十四風格的建築,也承載了新政協的光輝歷程和紅色記憶。

一座城市的解放,孕育著一個國家的新生。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人流如潮、紅旗如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在這裡舉行。在迎風漫卷的五星紅旗中,就有數萬面旗幟出自哈爾濱的302工廠。

當年,毛澤東主席站在國際飯店頂樓眺望整座哈爾濱時,曾說過要把這座消費城市變成生產城市。作為新中國重要的物資能源基地,解放後的哈爾濱迅速崛起,成為新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

70餘年風雲變幻風雨兼程,今天的哈爾濱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座因鐵路樞紐而發端的江畔漁村已經成為總面積5.31萬平方公里、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北方重鎮。時至今日,他成為了我國東北地區面向世界各國,特別是對俄羅斯、東歐等國家開展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橋樑和窗口。

哈爾濱,這個誕生在解放戰爭硝煙中,流淌著共產黨人獻血和汗水的英雄城市,正以年輕而穩健的步伐,走在偉大祖國的復興之路上……

(部分資料參考紀錄片《解放·哈爾濱》)

哈爾濱街頭,到處懸掛國旗喜迎國慶。劉秋麗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國慶節去這裡 感受祖國五年巨變
軍網網評統帥「勝戰之問」震動全軍
與國書:誰說軍人不懂愛
軍報社論:以紮實工作和一流業績喜迎黨的十九大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