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李自成却为何要杀他,他的死造成了什么后果

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李自成却为何要杀他,他的死造成了什么后果


史海钩沉03: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

明朝末年,李自成发动农民造反,李岩的加入对李自成的事业可谓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李岩是河南杞县人,曾经中过举人,也算得上是一名读书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他与李自成相遇。据《明季北略》记载,两人相遇的时候,“相得甚欢”。两人商谈了建国大计,李自成就像是刘备遇到了诸葛亮一样,十分的开心。他说道:“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他业开基者也。

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李自成却为何要杀他,他的死造成了什么后果

李岩的影视形象

当时河南大饥,李岩劝李自成均田免赋,救济灾民,打击豪强,招揽人心。他还创作了童谣说:“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样的童谣对宣传李自成的军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所以,农民军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是十分的欢迎,灾民中的青壮年也纷纷投军。李自成在陕西时,因大败只能藏匿于山中,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到了河南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俨然是柳暗花明。李自成起兵十多年,多次受到挫折,有时似乎是一蹶不振,但在李岩加入后,他的事情蒸蒸日上,达到了顶峰。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李自成终于率军攻入北京。对李自成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大喜事,但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兴衰成败的关键时刻,李岩再次显示出了他的高瞻远瞩。他先是向李自成口头进谏,后面又写成了奏章呈了上去。李岩的建议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驻大军于城外,严守军纪。

二是只对少数名声恶劣的贪官追赃助饷,切不可扩大化,造成士大夫和官员阶层与起义军的对立,安定民心是第一要务。

三是以大国封明太子,安抚明臣,为己所用。

四是招抚吴三桂父子,重视边防。

这四点每一点都是十分的重要,起义军是坚决不能进城的。军中大部分都是纯朴农民,无牵无挂,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战斗中无所畏惧、所向披靡。一旦进了城,这些农民见识了花花世界,必然要腐化、堕落,甚至于抢劫、杀人、强奸良家女子,到时也就必然会遭到老百姓的反对。在后来的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的军队一触即溃,也恰恰说明了这点,这些农民军抢劫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李自成却为何要杀他,他的死造成了什么后果

李自成遭到民众欢迎

李岩认为,重中之重,即是安定。只要民心安定了,边防巩固了,别的事情,即使慢一点也无妨。只可惜在一片欢呼声中,李岩的声音实在是太微弱了,引不起起义军高层的注意。就连一向信任他的李自成也嫌他太哆嗦了,只在上面批了“知道了”,不再作答复。他的这份足可以安天下的奏疏,湮没在了一大堆废纸之中。

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就不得不说李岩的建议真的是一副特效药,可以使李自成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中国今后的事情不再那样的惨烈。如果李自成清醒一点的话,将李岩的建议付诸实行,那么大局立刻就会稳定下来。这样一来,起码吴三桂不会叛变,清兵也就不会进关,北方的战事可以暂时停息,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

总的来说,当时大顺开国的形势并不比大明王朝开国的形势差,老百姓恨的是贪官污吏,对于崇祯帝并无多大仇恨,相反还很有感情,李自成对崇祯帝的感情也是如此,他在檄文中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贿通官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人戚绅,闾左之脂膏尽竭。”既然如此,只要新王朝上下齐心,厚葬崇祯帝,优待明太子,惩治贪官污吏,即便不能完全治本,但也能暂时使局面安定下来,李自成也可以在北京做长久的皇帝,国家也可以由乱世走向治世!

公元1644年是一场数十年大战的开始。这场大战起于清兵追击李自成和张献忠,包括清兵灭亡南明、征服全国,包括清兵与台湾郑氏的海上战争;也包括清兵与吴三桂等“三藩”之间的殊死搏斗,直到1683年施琅攻占台湾为止。但是,“反清复明”的会党起义和秘密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如果当时的大顺王朝能够稳定下来,不论今后的历史如何发展,起码这数十年的战争可以避免,即便有战争,也不会有如此的大规模,清廷的“剃发易服”、杀人盈野的屠城可以避免,清廷的异族殖民者心态对中国的统治可以避免,数千万人的鲜血可以不流,无数老百姓不会流离失所,历史也将会是另一种写法,无论如何也要比现在要好上许多。

李岩不是神仙,只不过他了解当时的国家形势,对农民军的本性也有所了解,所以他才能作出正确的建议来。他的这一席话确实可以安天下。李自成从北京仓皇西撤的时候,也必然会认识到他的这番建议的价值,只可惜没有后悔药可吃了。

在撤退的时候,李自成和大部分的部下都想跑回西安,因为他们在那里已经建立了一套政权。而李岩则主张暂时退往河南,重整旗鼓,期待卷土重来,因为李自成是在河南发展壮大起来的,重回河南,起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李自成能退到河南的话,政权稳定下来,也可以与南明政权合作,共同抗清,不至于如此之快就告覆亡。但李自成非但没有采纳,还认为李岩有“异心”,竟然将他给处死了。

李岩一席话可安天下,李自成却为何要杀他,他的死造成了什么后果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大败

李自成之所以要处死李岩,也有着其不可告人的私心。他的能力远远不如李岩,他苦战了十余年,仍是一筹莫展,到了河南,是李岩为他指明了道路,这样才能攻入北京。这一段历史,大家也都是清楚的。而在从北京败退之前,李岩又提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建议,可李自成都没有听从,结果招致大败。这也说明作为一个领袖,李自成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不管是能力、还是见识,李岩都远在自己之上,长期以往,李岩极有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李自成也就因此而下了杀心,绝了后患,但自己也只能是慢慢地走向了穷途末路。文种和韩信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但好歹还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可李岩却是飞鸟未尽而良弓藏,狡兔未死而走狗烹,李岩为李自成立下大功,可自己却成了祭坛上的牺牲品,更是让人叹息不已。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并非因为敌人的强大,而是败于自己的自私和无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读古典 的精彩文章:

关于如来佛祖的称号,他本名是什么,释迦牟尼究竟指什么
开国君主的两难选择:如何处置功臣,什么样的君主会善待功臣
作为黄帝的死敌,蚩尤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有人说他是智能机器人
关于文殊菩萨来历的七种说法,为何他能成为佛教众菩萨之首
“天宫”里的丑闻:古代贵族女子是怎样偷情的?其背后根源是什么

TAG:慧读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