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程院院士讲实话承认:中国军用航空引擎落后国外一代甚至更多
2017年,我国有几款战机先后服役,试飞成功,这其中有军用的歼20,FC31新版,也有民用的C919。而这些先进战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问题,歼20和FC31虽然采用了国产发动机,但推力和寿命比起欧美发达国家都有一代的差距,而C919直接采用了进口发动机,国产的长江1000和长江2000型发动机至今还没有试飞成功,想要装备C919并完成测试至少还需要5~6年,很可能到2025年左右国产发动机的C919才能投入运营。这种“心脏病”的问题是中国一直在力求解决的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发动机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因为基础问题,我国在研究发动机这条路上困难重重。
我国第一款涡扇发动机涡扇6型在研究出以后就落后了,不得不选择放弃,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英国的MK202“斯贝”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我国用了接近30年时间才终于研制完毕,之后又用了近10年时间才研制出了改进型,这个速度比起国外相差实在太大。
而国外同期开始的F110,AL31等发动机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彻底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并大批量投产部队,此时我国的涡扇10发动机基本上才刚刚开始,然而涡扇10的速度就快多了,仅仅用了20年左右就彻底解决了问题并且大批量装备部队,现在我国歼10,歼11和歼16等战机都采用了国产的涡扇10A发动机,歼20更是采用了涡扇10B发动机。但此时我国和国外依旧还有一代差距,而在商用发动机上差距则更大,中国之前并没有研究过先进的商用发动机,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研发了运10客机,但这款飞机采用了国外进口的发动机,最终也因为种种原因而下马。
到了C919时,为C919配套的20吨级发动机长江1000A一直未能研发完毕,最终我国采购了国外的发动机,这也有商用发动机难度更大的原因,商用发动机叶片直径更大,加工难度更高,因为涵道比非常大,所以对进气口的要求非常大,此外因为要兼顾省油能力,所以这类发动机在设计时期为了极端考虑省油性能,甚至需要牺牲一部分速度、推力等方面的性能,这些都是商用发动机设计上的“拦路虎”。
冷战时期即使强如苏联也没有研发高性能客机发动机的实力,而苏联客机也成为了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客机,最终只能出售给加盟国和一些友好国家,最终因为支撑不住研发和其他费用而倒闭。苏联尚且如此,刚刚在发动机上起步的中国出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制造发动机是全球都在寻求解决的大问题,全球能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4个,能够制造高性能客机发动机的国家更是只有2个,随着“长江”系列发动机研制完毕,我国武器装备的“心脏病”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


※为啥太行版歼20首飞意义如此重大?中国战机再也不用看他人眼色
※这个国家瞄上中国战机付款前就差签字了:半路突然杀出了不速之客
※中国曝光了什么反潜利器:让美海军核动力潜艇再不敢贴近中国海岸
※谁还敢说中国武器一出国就不能打好?看看俄罗斯军方高官怎么说的
※打破中俄军事技术单向垄断: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军用舰艇技术
TAG:图说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