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逸荷心:《茶談雜記》
茶談雜記
作者:靜逸荷心
老實說,我與茶尚未真正結緣。因為,迄今為止,我還沒有正兒八經地,虔心靜氣地經歷過一次品茗。
很久以前,父親倒是經常喝"茶"。那是母親親手炒制的"苦菜茶"。即不耗費銀兩,又對老爺子的口味。一把大壺,兩條微粗鐵絲作的把手。那種茶倒是常年可見的杯中物,但是真正的茶,極少謀面。
逢年過節,北方農閑。親戚朋友們串門子,父母也會象徵性的買點好茶。那時,大家都是土裡刨食,祖上又不冒青煙,所以每一家幾乎都是清一色貧。茶,自然是鄭重的待客之物。
那時的茶,大多是茉莉花茶。每年置辦完年貨,父親便去集市上,或供銷社花幾十米,買回一小包茶。母親先是用乾淨的小塑料袋裹緊,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一個褐色的小竹筒里。擱在衣櫃旁邊,金貴著呢
年三十,全家人酒足飯飽。(北方的年夜飯很豐盛吆)父親便對母親說,沖壺茶吧。母親會取出一個精緻的細瓷茶壺,捏上一小捏茶,放進壺裡衝上熱水。我們姐妹時不時伸出手指掐著腰,模仿茶壺的樣子,隨後便是一場肆無忌憚的哄堂大笑。
母親的那套茶具很是精緻。只是一年也見不到幾回。茶壺和茶杯是整套的。一隻白底藍花細瓷壺,壺的底座有兩條藍色細線。壺肚上是兩隻藍色盛開的花朵,點綴在幾片葉中間,煞是好看。茶蓋更是精巧,也有一朵同款花紋點綴,與壺口合絲嚴縫。整個茶壺像極了一個溫婉含蓄的女人。四隻茶杯小巧玲瓏,一朵藍色小花,鑲嵌在白色的杯壁上,非常大方。
杯盞中的茶湯瑩黃色,飄著淡淡馥郁的香氣。總是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端在手中,輕輕嗅聞著。那時,雖然不喜歡微苦的味道,但也裝模作樣一回,將一盞茶喝盡。
年少時的風風火火。 渴了總等不上喝口熱水,拿起舀子掀開水缸,咕咚兩口。水還沒涼,人已不見了蹤影。茶與我,如彼岸花開。
如今,雖然喜歡他鄉的咖啡,也喜歡那股子沁香撲鼻,怎奈睡眠不濟,只好止步不前。但是花茶,倒是喝了不少。菊花茶,玫瑰茶,金銀花茶,茉莉花茶,苦丁茶,也喝過父親常喝的苦菜茶。
每個人的生命中,似乎都不可缺少一款自己鍾愛心儀的茶。茶不僅是修行養性必不可缺的夥伴,更有茶禪一道之說。
在茶與禪一文中有這樣幾句話。"禪與茶同為滅中妙香,回味悠長。滅者,成住壞空之無常也。所以禪和茶,本無好壞,無對錯,無取捨,無斷常,香自本來。
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多少文人墨客,修道高僧都與茶有著不解之緣。因此也便有了"故於苦中生樂,乃禪茶一味之妙"的說法。
"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即是雅俗共品之物,又成就了助修養生,成了修禪悟道之機,顯道表法之具。小茶杯中蘊藏著大文化。葉虻在《品茗》一詩中,就有了很好的註解。
我安靜地擺弄 眼前的茶盞
茶盞此刻如我
我們只是一水之隔
即不過從甚密
也不隔閡疏離
其實我們都是茶
來自兩個多霧的山谷
我們都是河流
簡單地交匯 然後又
各自離開
在喧囂之外 我們都適宜沖泡
思想的水溫 恰好化開
嘉木的純香
品茗是一種態度
滿目雲煙的人
必然有山谷般 深遠的虛
作者
靜逸荷心,原籍山東萊西人,真實姓名蘇玉花,旅居西班牙。喜愛文字,執筆記錄心情。
文章看完啦,留評續精彩!


※全國最美茶園,四季茶·花飄香
※再說新鮮茶葉的內涵
※你的普洱要放多少年才叫「老茶」?
※茶藝價值分析
※詩與禪茶一味同 多情明月詩選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