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胭脂色的戀情

胭脂色的戀情

胭脂色的戀情

文//百荷蹤影

她,一個紅遍都城的青樓歌姬,深受一代帝王的喜愛,又與著名詞人周邦彥有情,也傳說與《水滸傳》中的浪子燕青有染。這樣一個女子,其才情容貌可想而知,即便不是花容月貌,也非常人能及。她,就是傳說中的李師師。

1

李師師是汴京染匠王染之女,自幼父母雙亡。被經營妓院為業的李媼收養,取名李師師。並教導琴棋書畫、歌舞文章,她聰慧好學,麗質天成,氣質優雅,學得一手好書法,又通曉音律舞蹈。語言歌唱如婉轉鶯啼,讓人疑為天籟落音。她生就的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面柳葉眉,仙姿天成,千嬌百媚。汴京城裡文人雅士,王孫公子們慕名而往,喝彩追捧。然而,李師師只是在養母的威懾下,從那些欣悅者的囊中討生活,求生存,兼顧報答李媼的收養之恩。儘管她名噪汴京城,有眾多粉絲追逐。但她的命運也許不會好過一個農婦,甚至一個乞丐。她是註定了要為自己的花容月貌付出慘痛代價的一位奇女子。

當李師師還是一位情竇初開的青春少女時,在她柔軟的心目中,也許早已劃定了一個多情郎君的形貌舉止,為人之道。然而,作為一個受人恩惠長大的孤兒,身處風月場,歌舞台榭,酒市花樓之中的李師師,她哪有權利選擇和追求?!歷史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絕不會向所有的生靈敞開溫暖的懷抱。她縱然是傾國傾城,風華絕代的才女。但她卻不能夠像一個普通女子那樣,享受做妻子、做母親的天倫之樂。儘管她容貌傾城,才藝雙全。然而,她的命運只能是載歌載舞,人前歡聲笑語,人後悲苦惆悵,最終在那個動蕩不安,甚至覆亡的大宋版圖上死於非命。記得有位大師說過:「悲劇就是將最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李師師的命運正是這句話的絕佳註解。

從小孤苦無依,在妓院長大的李師師,渴望有一個依靠,有一個愛自己的人噓寒問暖,過上天倫之愛的日子,是她一生一世的願望。有一名叫周邦彥的京都稅官與李師師交往密切,此人雖然官職不高,但他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學士,北宋時期的大才子,著名詞人。周邦彥垂青琴棋書畫,歌唱詩詞樣樣精通的李師師,李師師羨慕周邦彥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二人常常在一起談詩論畫,且相當默契和諧。

也許正是李師師的明艷照人,風華絕代,北宋那位不愛江山,只愛翰墨丹青,才華美女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忽一日走進了李師師的香閨。這樣更增強了「撕毀」那美麗的力度,更使李師師的悲劇人生更增添了幾分魔幻麗影。

秦少游(北宋元豐八年進士,詞人)對李師師的樣貌才氣,琴棋書畫,歌唱詩詞極其欣賞,曾寫贊詩:「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這一切的好,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朝廷沒落,外敵虎視眈眈,風雨飄搖的北宋王朝中苟延殘喘。李師師的美貌與才華卻只能是她苦難身世的一個絕妙諷刺,以及悲劇命運的一個感嘆號!

世間的悲劇有很多種,少年失去父母這個人生的第一場大悲劇,已經無情地落在幼年李師師身上;不知道遭遇趙佶這位窩囊皇帝算不算悲劇,而站在今天的角度,以同是女性的視覺解讀:李師師的第二個悲劇,正在於她遭遇了那個不務正業的皇帝趙佶。

趙佶作為皇帝,他卻弄錯了自己的職業重點——先治國(生存),再追求其他,比如書法、詩詞、音樂、美女,等等等等。然而,他卻醉心於書畫丹青,樂曲詩賦,而疏於朝政。常常與奸佞高球游移於市井街巷。那時天子腳下的汴京城,人口逾百萬,正像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市井繁華盡顯其中。一日趙佶微服閑狂,正遇李師師歌樓獻藝,他深為其美貌與歌喉所動。

徽宗回宮後,李師師的音容倩影時而纏繞於眼前,茶飯之中,無不映印著李師師的樣貌歌聲,使他無法釋懷。於是在寵臣高球的幫助下,趙佶暗中夜訪李師師。李師師傾慕趙佶獨特的「瘦金體」書法丹青,及高雅的談吐,隨以芳心暗許。

然而,宋徽宗。他是皇帝,是統治者。前有滿朝文武,需要他做榜樣和表率;後有六宮妃嬪,圍著他的天子真身;上有七廟列宗,規範著他的形影蹤跡;下有皇子王孫,仰望著他的龍顏貴體。他不可能捨身挑戰封建制度的法則。對於自己喜愛的李師師,他只能是有心無力。無力救贖一個風塵女子的悲劇人生。他只有在「紫宮有道通香窟」的掩護下,與李師師「曲徑通幽。」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國風》的開篇,也是「詩經」的開篇。是幾千年前一位男子對於自己愛慕的姑娘夢寐以求的想望之思、之情的表達。時間的沙漏不停不息,愛情自從人類進入文明史以來,就成為一道難解的方程試。追求美好的愛情生活,是每一個正常活著的男人和女人應有的權力和夢想。然而,對於一個生不逢時,又命運多舛的一代名媛李師師而言,她的美貌,她的才華,她的能歌善舞……也許只能成為她悲劇命運之圖上的顯影劑,使其悲劇的人生命運更加色彩分明。

李師師在謀生求愛的路上,一步步向著難以預知的悲情演化。

人生命運的悲劇,其實無不深深地落印著時代的痕迹,那痕迹,就是那出身,那時代所賦予的或悲,或喜的命運。李師師因為她的琴棋書畫,因為她的天生麗質,因為她的艷名噪於汴京,因為她小小的生命還是稚嫩的幼芽便被青樓老鴇收養。命運之神,從那日起,已經在她纖弱窈窕的身姿貼上了悲劇的標籤。

「靖康之變」使宋徽宗沉迷於鶯歌燕舞,醉心於花石奇珍的飄然之心如夢初醒:陶醉於麗詞軟曲的溫柔之鄉歌舞昇平,夢想大宋王朝江山永固,富貴榮華地久天長。原來卻只是莊周夢蝶,是一場美麗到令之癲狂的幻影。大宋江山,終因朝中上下奢華侈靡,腐化墮落,民意不查,驕奢淫逸的作風,終於敲響了北宋滅亡的喪鐘。江山社稷在一個嬉遊於春風楊柳枝,流連於畫舫弄墨,沉迷於艷詞華章的趙佶手中,最終變成了金人擄掠踐踏蹂躪的金甌殘垣,風中敗絮。沉湎於江山美人的趙佶,一個無能的統治者。在寵臣蔡中、童貫、高球、楊戩等,弄權之臣的蠱惑下,終於度過了他二十五年恍然如夢的傀儡皇帝生活。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等3000多人。歷史上稱這一變故為「靖康之變」。那位不務正業的皇帝趙佶最終死在了恥辱的被俘流浪途中。對於宋徽宗這個不幸的皇帝,大概有兩種說辭:首先他是不務正業的皇帝;再他是風流倜儻的才子。也許趙佶是選錯了職業。然而,貴為天子的趙佶,他有選擇的權利嗎?他怎麼選?

當時名傾汴京的一代名媛李師師,正是這位不稱職的皇帝趙佶的情人。赫赫大宋皇帝都死於非命,何況一個紅顏命薄的歌姬?!李師師這支名花,不幸插在一堆名貴到萬人朝拜的「牛糞」上,便註定了是一場悲劇。背靠那樣一個不爭氣的窩囊帝王,那樣的時代背景,那樣的冷暖世態,那樣的愛恨情仇,李師師只有認命。可是她真的認命嗎?!人這一生,又有幾個人是把命運交到上帝手上,而自甘做一枚順水漂流的落葉?

追求幸福,抵禦災難,抗拒不公,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李師師雖然身份低下,然而,她本人也曾做過努力,且始終堅持不懈。只是在女子選擇男人這條路上,她卻是始終在被動的路上,一步一徘徊的蹣跚而行。李師師明知道趙佶不會封她做妃子,即使皇帝三宮六院,佳麗三千養在深宮,她也是進不了皇宮的。就因為她是歌姬,歌姬在那個等級分明的封建時代,屬於三教九流之外,下九流最最底下的階層。皇宮,是一個何等聖潔的骯髒之地;皇宮,更是一個天堂似的人間地獄。遇上趙佶,且與之有染,怎不是李師師人生最大的悲哀?!

3

也許李師師的艷名太亮,汴京城雖然是大宋國都,皇帝是九五之尊,出一趟門那是相當的不容易,就算是微服私訪,也得有三兩個貼己護駕,再說了,皇帝後宮佳麗三千,嬪妃級別的也有三宮六院的侍奉,凡進入皇宮的又都是選美選出的官宦之女大家閨秀。就像李師師這樣身份低微的青樓女子,能夠的皇帝一次青眼相看,這樣的消息在當時,肯定比現在的某明星吸毒,某官員包二奶,或許更要石破天驚,振聾發聵。因為,趙佶實在不是一般幹部,李師師也不是二流,或者三流的女招待。然而,畢竟趙佶走入了李師師的香閨,而且成為常來往,長相憶的有情人。李師師的閨房從此便成為趙佶的專屬的別宮後院,常來常往;汴京城裡從此也便多了幾許關於皇帝與李師師花樓相會的花邊新聞;李師師,這個名振汴京的絕色女子,自此京城仕宦才子,對於李師師,便只能是望「師」興嘆;皇上佔有的女人,誰敢與之爭鋒?!

然而,這其中,最為悲摧的人物,當然是周邦彥了。儘管他處處小心,時時自我安慰,但憶起與李師師一起談詩論詞,卿卿我我,巫山雲雨的快樂與幸福,周邦彥胃裡的醋酸就會泛濫成災。於是,周邦彥便費盡了周折,終於摸透了趙佶「偷偷」與李師師約會的規律。這一晚,他終於偷空,斗膽來到李師師閨房。故人一別永年,既是恩寵如山,但畢竟是自己辜負了人家,如今那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來訪,李師師驚喜之餘,卻心中忐忑,唯恐這樣的事讓趙佶掃見,那便如何是好?然而,心有餘悸的李師師還是笑臉相迎,好茶水、好點心伺候這位昔日情人。二人談興正濃,趙佶卻冷不丁的來訪,這可怎麼得了,他周邦彥色膽再大,怎敢與皇帝抗衡?!遁入「空山新雨後」的絕妙、空靈之美,陶陶然,沉醉於佳人玲瓏玉潤的美色,百靈般婉轉,談笑風生之中的周邦彥,突然聽到皇帝造訪,著實讓他措手不及,失色顫抖。於是,這個被京城仕宦崇敬的大才子,只有委曲求全,到李師師帷帳後藏匿隱身,靜觀這位風流皇帝在自己眼皮底下,與自己的所愛歡飲慢歌,眉高眼低互送秋波。

這晚,對於才子周邦彥,那可真是賣醋郎打翻了醋罈子,強忍住醋漫心扉的酸澀,卻是無從收拾那漫流了一地,蒸騰了滿屋的醋酸之氣。

有誰說時間的沙漏不停不息?有誰說世間萬物都只能處在運動中?聽著趙佶與李師師的對話,周邦彥恨不得大喊一聲,讓那靜止的時間,在瞬間,成為萬年,讓那個風流皇帝,趙佶變成一個古稀老人,拄根拐杖,哼哼哈哈地到他面前,眯起老眼說:後生可畏啊,後生可畏!讓這個不公的世界,在瞬間爆炸,讓一切高貴的,低微的人們,都粉身碎骨,成為宇宙間漂浮的碎末兒。

周邦彥在胡思亂想中,靜聽著帷帳外面,趙佶與李師師的甜言蜜語,纏綿緋則。他也暗暗罵李師師:真是婊子無真情啊!這個賤人,皇帝面前,她,她竟然全不顧及……

然而,趙佶在李師師處逗留到三更天,便起身回宮了。這一晚,趙佶並沒有在李師師處過夜,也許是李師師找了絕佳的借口,打發了趙佶,趙佶出了李師師閨房,周邦彥像打開柵欄的兔子,即刻蹦了出來,順口罵了一句道:「這個烏龜王八……」李師師酸酸地道一句:「是啊,他一來你還不是也……」李師師沒有說出那句難聽的話語,只是哀嘆一聲「唉——,忍了吧……」

周邦彥深知李師師難處,不一會兒,心中的醋氣便消了,是啊,誰讓自己不是皇帝呢?但無論怎樣自我寬解,心中總有點疙疙瘩瘩,他順口念道:「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是描繪趙佶與李師師剛剛演繹過的劇情,也是藉機發泄一下心中的醋意。

李師師甚解其意,卻也再次為周邦彥的才氣所嘆服。

4

無論在哪個時代,怎樣的社會,花邊消息總是最能夠引起人們的眼球和談興,因為吃不到葡萄的人最愛說酸,以為像李師師那樣既美麗,又才氣超絕的女子,總是會引來許多的人的關注甚至非議,儘管那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郵箱,但事關皇帝情人的艷辭麗句,且包含著色膽禍心的挑釁,那些「娛記」們怎能放過?很快,這首敢於「犯上作亂」的曖昧詩詞很快傳到了趙佶那裡,趙佶納悶的很,周邦彥的詩詞怎會和他那天與李師師相會時的情景如出一轍呢?難道……趙佶不敢再往下想,也不願意再想,難道身為皇帝,還要為一首所謂的艷詩麗詞吃乾醋不成?又一次,趙佶與李師師相見,小別勝新婚,兩人云雨之事充滿了纏綿與野性的癲狂,兩人顛鸞倒鳳的一番折騰之後,李師師深感趙佶對自己的傾情與愛戀,一種女性的甜蜜與滿足湧上心頭,一時興起,便背誦了周邦彥的那首《少年游》。趙佶聽到李師師對這首詞背誦得滾瓜爛熟,心中一陣醋酸,嘴裡卻是淡然地問道:「此首《少年游》難道出自師師之手?真是好才氣啊!詞中描寫的不就是我們之間曾經的畫面嗎?」

李師師情知自己失言,一時高興比俺忘乎所以,便面帶羞澀道:「哪裡啊,賤妾哪有此等才氣,這是周邦彥的詞,賤妾也是覺得詞中的畫面熟悉,才記了下來,閑來無事的時候,背誦幾句,那日畫面便恍如眼前……」實際上,此時的李師師便是一心一意地都在趙佶的身上了。對於周邦彥,她只是抱著一種愧疚心理,覺得應該當作朋友待他,才不枉相愛一回,總歸是自己辜負了那人一片情意。然而,趙佶聞聽李師師之言,一時怒從心生,口裡卻不冷不熱地贊周邦彥好才華,心裡卻是恨得牙根痛,皇帝本來是要向李師師發一通肝火的,甚至他想懲罰她,怎奈回頭一想,自己沒有給她任何名分,一個青樓女子,跟了朕,難道還要開除她青樓女子的樓籍不成?他恍然大悟,這裡沒有冷宮啊!趙佶面對李師師的杏眼兒桃腮,顧盼生情的魅力,縱然再大的肝火,也無從發起。他便若無其事地與李師師幽默幾句:「哈哈,師師喜歡吟詩弄詞的男人,等改天請他周邦彥教朕一兩招,到時候,朕也給師師露一手……」趙佶說著,揚長而去,李師師心中明白趙佶心裡一定恨透了周邦彥,並為周邦彥捏了一把汗。

其實,要在其它朝代,趙佶殺了周邦彥的可能都會有,怎奈北宋趙佶的祖宗就定了不殺士大夫的規矩。這樣趙佶只有找個理由把周邦彥貶出汴京,派通音律的周邦彥到邊關少數民族地區為皇宮採集民間歌謠。趙佶暗自得意:叫你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才華再怎麼出類拔萃,也是歸皇帝所用,一句話,你就得天涯海角,不知歸處。趙佶做完這些事後,心中一陣得意,便找理由出宮,前往李師師的別苑,他見到李師師,心中一陣歡喜與得意,便把剛剛在朝中關於對周邦彥的決定告訴了李師師。李師師心中一陣悲哀,心想:這個趙佶,你是皇帝,總也得講理啊!是你橫刀奪愛,把人家周邦彥趕出了師師別苑,如今又要把人家往大漠孤煙的邊關送,難道你是不信我李師師對你的感情?再說了,你一個皇帝身份,就那樣的不自信,難道這樣一個書生,皇帝也要置於死地?就這樣小肚雞腸地,容不下一個讀書人?他只是一個靠才藝吃飯的小官兒……李師師暗下決心,一定要阻止趙佶的這個不講人行道義的決定。於是,她執意要給趙佶唱一段小曲,且以賣唱女的身份,向趙佶獻唱,趙佶點頭應允,李師師把周邦彥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趙佶聽: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沈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也許是趙佶聽此曲太悲涼,也許是覺得乾醋吃得有些過分,一道聖旨,快馬把已經起身的周邦彥招回汴京城,封他為大晟樂正,命他定正雅樂。此事,也從另一角度說明徽宗對李師師的愛和信任。從此,李師師對趙佶真有些另眼相看了,對周邦彥的那一點點殘缺的憐憫與愧疚之心漸漸消失。無論趙佶的皇帝做得怎樣,江山是永固,還是風雨飄搖,人民是安居樂業,還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趙佶這位不務正業的皇帝,卻在絕色女子李師師心目中站穩了腳跟。紅粉多情戀皇上,皇上後宮佳麗三千,最最不缺的就是美女,那些美女們大都各有自己的勢力範圍,都圍繞著皇上暗中吃醋,面上陽光明媚,心中暗含殺機。怎奈,趙佶對於美女也和女人至於衣服一樣,再大的衣櫃,再多的衣服,也總是缺少一件最喜歡的,於是絕代美女,當時汴京城裡的名妓李師師就闖入他的法眼。李沾惹上這樣一個高高在上,又如唐生肉一般,大家都想享用的人物,命運已經暗自有了定論——非同一般的悲哀。

5

以拍馬逢迎登上高位的蔡京、童貫,為了討好趙佶,專門在蘇州設「應奉局」,專門搜羅花石珍寶,運往汴京供趙佶賞玩。皇帝打噴嚏,必然要有人被吐沫星子給濺濕,同樣,皇帝的閒情逸緻,賞玩消遣,也一定會給朝廷左右、上下,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機會。給朝廷辦事,哪有不卡油的道理,那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仕宦官吏,正是假朝廷的名義,才能光明正大地行苟且之事。因此,那時的大小官員們都在自己的勢力之內,借「花石綱」之事,巧立名目,層層盤剝百姓,徵集大量民夫,截獲糧船、商船為皇帝運送「花石綱」。

「花石綱」之事,折騰得浙江一帶民怨載道,苦不堪言。睦州青溪一位地方財主——方臘,由於不堪忍受官府的盤剝,於公元1120年,聚集幾百名農民在自家的漆園發動農民起義。方臘起義在南方鬧得動靜越來越大,以致喊出了要征伐中原的口號。趙佶這才集中優勢兵力,派童貫帥十五萬大軍前去鎮壓方臘起義軍。童貫深知方臘起義的根源,以及民怨的癥結所在,童貫一到南方,第一件事就是關閉了「應奉局」,繼而出兵鎮壓方臘起義軍。也就是這個時候,梁山泊起義領袖宋江有意接收朝廷的招安。宋江的手下一位叫燕青的武士,與李師師兩小無猜,是李師師的乾弟弟。李師師當然希望北宋在趙佶統治下每一寸國土都王道樂土,每一戶百姓都守住幸福家園,更是把宋朝江山社稷的穩定,看作是自己的一份安全和保章。因此,李師師利用與浪子燕青兩小無猜的特殊關係,在北宋的江山飄搖於風雨欲來、大廈將傾之際,巧妙地安排義弟梁山好漢燕青與皇帝趙佶會面,促成梁山眾英雄,接受招安,輔助朝廷鎮壓起義軍。

李師師作為一代帝王的紅粉知己也罷,情人罷,儘管她促成了梁山伯宋江等起義軍成功招安,調動了一切積極因素,使有可能的人力資源為朝廷所用。然而,對於積重難返,江山社稷搖搖欲墜的北宋來說,哪裡抵得了那些奸佞之臣的讒言穢語。梁山好漢宋江等招安受封之後,接重而來的就是為朝廷去平方臘的起義軍;出征打仗,抗禦對大宋的安全威脅越來越嚴重的金兵。然而,由於宋江他們的「草寇」身份,更由於朝中奸佞之臣的讒言相加,宋江帶領的這支號稱一百零八將的英雄軍隊,他們的命運只能是一步步走向朝廷為他們設計好的陷阱。結果只能使他們人生命運的悲劇早日到來,宋江招安,只是促成了一曲悲哀的令人扼腕嘆息的詠嘆調。

那樣的時代,有皇帝「開路」,有奸臣當道,英雄如此,朝廷內部的忠臣良將又何嘗不是悲劇的命運?!

在朝廷內部,當時的抗金英雄岳飛慷慨激昂地唱出:「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作為一代忠臣,一代英雄的岳飛的一腔憤慨之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岳飛20歲投軍從戎,他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他率領的抗金隊伍,克敵制勝,節節擊退金兵,屢立戰功。他對於宋徽宗、欽宗二帝的忠誠對天可表。他奮起抗金,欲迎徽、欽二帝,重回汴京的雄心,振奮了當時的軍心民心。他的「還我河山」的豪言壯語,激勵了多少抗金將士的鬥志。怎奈前方勝利的喜訊難以抵擋奸佞之臣的讒言詆毀,岳飛終於逃脫不了被讒言所害的命運。

正當他一心抗金,金兵被岳家軍的威武之師追擊得節節敗退,他夢想著有朝一日恭迎逃難在外的二帝,聖駕回京,讓趙佶重振皇帝威儀。然而,此時的朝廷卻是一天12道金牌,命令他班師回朝。岳飛才華橫溢,抱負遠大,忠心報國,然而,卻被朝中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治罪。公元1141年12月29日,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害身亡,時年,岳飛只有三十九歲,這就是宋徽宗時代造就的一代英雄的命運。

岳飛一代軍事家,一位尚武的將軍,一個忠實於朝廷的忠臣。年輕的生命,竟然難以避免地毀滅於一代昏庸皇帝的欲加之罪,死於奸臣之手的命運。

生於北宋末年的陸遊一生力主抗金。仕途坎坷的他留下了近萬首氣吞山河,人情世道,愛恨情仇的詩篇。陸遊在彌留之際,想到北宋南遷之後,祖國南北分離的不幸遭遇,寫下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一生吟詩千萬首,最終吟出深含悲怨的詩篇,含恨而終。

李師師,一個以歌舞求生存的妓女,北宋最高統治者趙佶眼中的「尤物」,心中的「寶貝」。趙佶能夠因為她而容忍情敵周邦彥與之同處汴京,卻改變不了自己被金兵俘虜,國破家亡的悲劇,更無法改變心中的愛神李師師的悲哀命運。

李師師積極協助趙佶促成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順利招安,為朝廷所用,卻不料趙佶輕信佞臣讒言,最終導致兵敗國破。北宋從此在趙佶無能的統治下,畫上了一個暗淡得令人唏噓不已的休止符。

北宋在宋徽宗趙佶不戀朝綱,戀美人;不辨忠奸,信奸佞;不理朝政,弄墨玩石,賞花弄月,驕奢淫逸的享樂中國破家亡。趙佶,堂堂一代天子,放下皇帝威儀,隨著三千人的被俘隊伍,艱難地行走在被金人污辱蹂躪的隊伍中,向著大漠孤煙的荒涼之地進發。過慣了宮牆柳枝,浮華煙雲生活的趙佶,只有用「一聲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來抒發他身為階下囚的苦悶與無奈與悲哀。然而,昨天的皇帝,今天的俘虜,他只有在金兵的押解下北上、北上……直到把性命拋卻於金人的肆虐、羞辱和殘害之中,趙佶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宋徽宗趙佶,一個大國的至高無上的皇帝,終於為他自己的玩物喪志埋單——蒙羞命喪異邦。

李師師只能在「天子」腳下,走她悲戚的人生之路。即使做了那個花花皇帝的情人,在與趙佶多少甜言蜜語,多少恩愛纏綿,人間天上的顛鸞倒鳳之後,依然走向人生命運的悲劇。她該怎樣結束自己的生命,脫離人間苦海,魂歸天國,是羽化成仙,還是墮入地府閻羅?

6

北宋自趙匡胤960年正月「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基本上消滅了我國歷史上多次出現的地方割據現象。它經濟發達,商業興盛,科學先進,發明了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這三大科技成果,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宋在當時是世界上的一個先進大國。

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初,為了使宋朝江山穩固,不再成為繼五代十國後的又一個短命王朝。趙匡胤在軍事上首先以「杯酒釋兵權」的策略,解除了大將們對軍隊的控制,使朝廷對軍隊有了完全的掌控權。沿襲唐制的統治方式,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隊伍得到了壯大,文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重用,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思想家,如王安石、范仲淹、司馬光等等。

然而,歷史是在不斷的變化中前進和發展的,世界是強者的世界,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世襲制地給社會的發展帶來鈍化,甚至退化墮落。

落後就要挨打,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北宋經真宗、仁宗、英宗至神宗之時,由於外族的進攻,及統治者的無能,使得社會千瘡百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怨載道。965年三月,綿州士兵起義,推全師雄為領袖。邛、蜀等十六州響應。據史學家記載,宋朝是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先後幾百次的農民起義,雖然有的只維持幾十天,幾年……由於北宋官吏的腐敗,迫使人民紛紛起兵反抗。北宋前期的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曾經對其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至北宋末年,又出現了方臘、宋江等人的起義。與此同時,北方的強國遼已經被女真族建立起來的金所消滅,金滅遼後,繼而把矛頭直指北宋的統治。宋朝最終還是被內憂外患動搖了根基,損傷了元氣。神宗為使社會有所發展,於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為相,推行新法,但由於保守勢力的阻撓,王安石兩次推行新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哲宗元祐年間,英宗皇后高氏徹底廢除了新法。至此,北宋開始走向衰亡。

公元1125年2月,金以宋朝破壞與其定下的共同對遼的協議為名,大舉出兵侵宋,宋徽宗宣和七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侵。此時,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徽宗趙佶迫不得已將皇位讓於太子趙恆,——宋欽宗。希望能夠改變危局,抗拒金兵,以扭轉北宋的頹勢。然而,金兵已到達黃河岸邊,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逃至金陵。

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制止了金國南侵。但由於徽、欽二帝的無能,一心想與金國求和。他們先後答應割地賠款給金國,又罷免了李綱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無忌憚。公元1127年,金軍又一次攻打汴京,並掠去徽、欽二帝及大量財物。至此,北宋王朝經歷了繁盛、衰敗中的九帝,統治了167年後宣告滅亡。

思想家王安石的力主變法,貧苦出身的宰相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北宋建國百年來,朝廷規制方面積重難返的種種危機。具有濃厚儒家思想的司馬光,以積極處世的態度,以人才、禮治、仁政、信義作為安邦治國的根本措施,只能是紙上的畫餅。他的直言敢諫,他的治國安邦思想,他對於國家民族朝廷的忠心,他嘔心瀝血的著史壯舉,雖然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稱讚、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設立書局,自擇官屬,神宗以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命名為《資治通鑒》。並親制序文,以示重視。在這期間,除了允許其借閱國家所有的圖書資料外,神宗還將穎邸舊書3400卷,賞賜給司馬光參考。修書所需筆、墨、絹、帛,以及果餌金錢之費,盡由國庫供給,為司馬光提供了優厚的著書條件。

然而,神宗以後呢?朝綱的振興,哪裡僅僅是一代文人學士能夠擔當得起的重任?封建世襲制,朝廷集權制,以及用人制度的弊端,已經在北宋王朝的百年歷史中漸成痼疾。到了宋徽宗趙佶時期已經演繹到了極致,積重難返,致使奸佞弄權,忠良被害。

北宋王朝的繁盛、衰頹、滅亡,造就了一代忠臣良將的憤慨高歌:岳飛的「抬望眼,仰天長嘆,壯懷激烈」;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壯志難酬……作為宋朝文化的集中代表,「宋詞」在山河破碎的南宋,終於開始了它的豪邁奔放的炫音。甚而奮起抗金北上,收復中原成為一代有志之士,終其一生的奮鬥目標——收拾破碎的山河,一雪靖康之恥。

一代忠臣良將如此,而作為社會最下層,最弱勢,又攀援於一個無能帝王的青樓歌伎李師師,她的命運可想而知。當朝廷的治國方略成為腐爛的殘羹剩菜,衛國的軍隊成為一盤散沙,一代江山社稷被異族侵佔,皇帝也加入逃亡的隊伍,佔領的金鑾殿,坐上的龍椅的金主垂涎於李師師美貌,降臣張邦昌向金主獻計,有報李師師下落,或獻出者,重金懸賞。金主終於透過戰後的狼煙瓦礫,在一所廢棄的破廟中找到李師師。

師師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張邦昌好話說盡,軟硬兼施,許以榮華富貴誘惑,李師師明知那裡是雕欄玉砌,奢華無比的宮殿,更明白那是大宋王朝167年間,包括趙佶在內的九個皇帝曾經在那裡發號施令,硃批過無數生死操作間。李師師看破了人世滄桑,塵世齷齪慧心靈目,早已置生死於度外,再也不願忍受絲毫凌辱,乘人不備之際,吞金自殺,結束了命運多舛的人生。

附錄:

關於李師師人生命運的三種結局,都充滿了世俗人心的悲涼,生命價值的憂憤與雄壯,以及看破紅塵的悲哀與無奈。

其一:當李綱主持汴京保衛戰時,她將全部家財捐贈出來,助宋軍抗金。靖康之難中她逃出汴京,到慈雲觀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軍攻破汴京後,金主垂涎李師師的美貌,降臣張邦昌千方百計尋找,不惜重金懸賞,最後終於找到李師師。李師師蓬頭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見金人,乘人不備,吞金自殺。

其三;李師師南渡後,士大夫們多把她當作紅顏禍水,不肯與之交往,她窮愁潦倒,嫁給商人為妾,最終溺死在錢塘江中。

如今開封市北關外尚有李師師墓。有一首詩這樣概括道:

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

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

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

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百荷書房歡迎詩歌、散文、小說等各類體裁的原創文學作品,散文、詩歌,最好有插圖。投稿附作者百字簡介、生活照。 稿件標明體裁,以附件形式發送。我們將為發過15篇以上優秀作品的作者,在公眾平台創建作者文集,以便推廣和宣傳,提高作者知名度和作品閱讀質量。

【感謝關注 「百荷書房」。點擊「進入公眾號」閱讀全本小說和作者文集,每晚八點半更新。】

主編:荷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荷書房 的精彩文章:

【散文】隱藏的痛
梧桐巷 六十八章:枯木逢春

TAG:百荷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