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無視中國東風導彈!印度宣稱其雙層反導系統無法被擊破
印度一向自稱是世界大國,在經歷了70年的發展之後,各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尤其是本世紀以來,印度將精力放在軍事上。「大國標配」的反導系統自然也不能少,為此打著應對所謂的來自中巴兩個有核鄰國「戰略威脅」的旗號發展反導系統,妄圖構建「對稱威懾」態勢。
印度已構建的雙層反導防禦系統中,既有能在高層攔截敵方導彈的PDV/PAD攔截彈,可攔截高度在150公里以上的大氣層外目標;也有可在低層摧毀敵方導彈的AAD攔截彈,負責攔截已重返30公里以下稠密大氣層內的目標。這兩型攔截彈分工合作,實施分層攔截,最終達到消除敵方彈道導彈威脅目的。
印度AAD攔截彈與PDV/PAD攔截彈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幾個少數國家有能力建設大氣層外反導系統。因此,印度媒體歡呼印度進入了「世界反導精英俱樂部」,可以與美俄以色列等反導強國相提並論,並稱中國導彈無法突破印度反導防禦系統!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從1999年就開始考慮部署反導系統,至今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驗和改進。據媒體資料,自2007年12月至今,印度已為導彈防禦系統進行了12次測試,其中僅在2010年3月和2015年4月的兩次測試中出現失敗。
印度AAD攔截彈與PDV/PAD攔截彈
2007年12月6日,當時印度從昌迪普爾試驗場發射了1枚「大地」靶彈,很快孟加拉灣惠勒島上的Master-A雷達發現目標,並將數據傳送到任務控制中心,後者將發射指令分配給發射架上的AAD導彈,靶彈升空2分40秒後,AAD攔截彈發射升空,在15千米的高空摧毀目標。
2014年4月27日,印度在東部奧里薩邦的惠勒島成功進行了首次遠程彈道導彈攔截試驗。一枚經過改進的印度「大地」系列超音速反彈道導彈,成功在大氣層外擊中了一枚4分鐘前從100公里外的軍艦上發射的靶彈。當時試驗的就是印度全新研製的PDV型超音速攔截導彈,它可以攔截高達150千米處的目標。
印度AAD攔截彈
2016年5月,印度在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的綜合試驗靶場(ITR)進行了先進空中防禦彈道導彈攔截彈(AAD)的測試,命中了由「大地」近程彈道導彈充當的靶彈。靶彈模擬敵方導彈從孟加拉灣停泊的一艘軍艦上發射,接近三分鐘後,反導跟蹤系統發現來襲導彈並進行跟蹤,並給出指令啟動了攔截彈。反導系統的計算機預估來襲導彈的彈道之後,AAD導彈以適當的時間發射,最後摧毀了目標。
2017年2月11日的反導攔截試驗中,印度反導防禦系統的預警雷達首先追蹤到了「敵人」發射的彈道導彈,PDV/PAD攔截彈便立馬點火升空,並朝預定攔截點飛去。最後,PDV/PAD攔截彈將來襲彈道導彈摧毀。
印度PDV/PAD攔截彈
中國導彈無法突破印度反導防禦系統,事實真的如此嗎?
軍事專家認為印度現有反導系統有兩大致命點:首先,印度歷次反導試驗中充當靶彈的彈道導彈,在飛行中並未作幅度過大的機動動作。或者說,攔截彈攔截的是一枚以拋物線彈道飛行、彈道很呆板的導彈。而中國的「東風-16/21」中程彈道導彈都採用了機動變軌突防技術,它們的飛行軌跡不再是一條純粹的拋物線,而是一條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令對手無法根據其前一時刻的飛行數據,來推測其下一時刻位置的「無規則曲線」。再就是,中國的「東風-16」與「東風-21」在突防時,還能釋放多種類型誘餌。因此,在中國「東風-16/21」中程導彈面前,印度的反導防禦系統沒什麼卵用!
再者,印度的反導預警雷達「劍魚」是從以色列引進的「綠松石」,最大探測距離800公里,用於探測近程彈道導彈還可以,對於探測中程彈道導彈就不夠用,因為探測到的時候彈道導彈已經快進入彈體與彈頭分離階段,反導系統已經來不及反應。所以,印度現在部署反導系統更多的還是給自己壯膽。而面對中國「東風-5/31/41」遠程導彈時就像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
中國東風導彈全球快遞,有命必達!印度要想真正具備有效的反導能力,就少點吹牛,多干實事,反導的路還長著!
謝謝品讀,每天為您解讀和分析熱點武器裝備,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評!


※中俄兩國就衛星導航系統合併達成共識,就此打破美國的壟斷
※中東另一個衝突上線,胡塞武裝分子從葉門沖入沙特境內
※普京:特朗普帶領美國走向滅亡 與我干預大選無關
※被俘的敘利亞老飛行員還活著,土耳其已將其審前釋放
TAG:武器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