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罕见的古钱币

中國歷史罕见的古钱币

1、橋足半斤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斤”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或平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壹般分二斤、壹斤和半斤三等。除此之外,當時楚國地區也曾鑄行過錢文分別是“殊布當斤”和“四布當斤”的長足斤布。

2、三孔布:圓足布之壹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壹小孔而得名。這種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余種,背文紀值,分“兩”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齊明刀之壹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國攻占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壹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幣的錢範。

4、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形體輕薄,錢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幾種,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成白”又釋作“成帛”,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範,可證其鑄地。

5、齊六字刀:齊刀,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返邦長大化”、“齊大化”、“齊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陽之大化”等刀幣的總稱。除此之外,壹般將“莒邦”等殘刀亦歸入齊刀範圍。

6、東周、西周(圈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7、共屯赤金(圈錢):又稱“環錢”,戰國時鑄幣。形制為圓形圓孔,源於玉壁或紡輪,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8、壯泉四十:新莽錢,始建國二年(10)鑄。“六泉”指規則直壹、麽泉壹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壹百、麽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其中規則直壹在始建國元年(9)已鑄,大泉五十則在西漢居攝二年(7)已鑄,始建國元年(9)又鑄。

9、國寶金匱直萬:新莽時鑄錢。上部方孔圓形,有直讀“國寶金匱”;下部方形,“直萬”兩字直書於兩豎紋之間。傳世僅兩枚。

10、大泉五千:三國吳錢,史誌無載。曾有出土。

11、太夏、真興: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鑄錢。錢文隸書,面重郭,存世極少。

12、永光: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形制薄小,重二銖,存世極少。

13、景和:南朝宋前廢帝景和元年(465)鑄錢。重二銖,錢形薄小,存世極少。

14、咸通玄宝:唐錢。鹹通十壹年(870)桂陽監錢官王彤所鑄,尋即廢止,存世極罕。

15、開平通寶、元寶:梁錢。開平是五代梁朱溫年號(907-911),存世僅通寶、元寶大銅錢各壹枚,對其真偽錢幣界看法不同。另有開平元寶鉛質小錢,系南漢劉隱奉梁正朔而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号古玩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7号古玩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