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全球参与拍摄的影片,却没有中国的身影
点击“一万帧电影”即可关注
本文由一万帧电影公众号(tens-frames)原创首发。
这一部以“爱和恐惧”为主题的电影,拍摄者来自全世界。
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凯文·麦克唐纳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并将影片上传至Youtube。他们在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八万多人,共4500小时的镜头。参与的人群来自世界各地,不过,由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影片中并没有中国人的身影。
最后,主创团队从这数万段的视频短片中选取了1125部,经过导演巧妙的配乐和剪辑,成为了95分钟的《浮生一日》。它见证着这时间囊里的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是每一个“演员”自己拍的纪录片,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电影”。
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都是奥斯卡金像级大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1991年执导的动作片《末路狂花》获得最佳导演奖在内的六项奥斯卡提名。2000年执导史诗影片《角斗士》,获得第73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大奖。2001年执导战争片《黑鹰坠落》,该片再度摘得两项奥斯卡奖。
凯文·麦克唐纳是英国的一位著名纪录片导演,2006年,麦克唐纳执导自己的剧情片处女作《末代独裁》,曾捧出了福里斯特·惠特克这位霸气十足的奥斯卡影帝,之前在国内上映的纪录片《天梯》也出自凯文·麦克唐纳之手。
影片的初衷其实是为Youtube五周年庆献礼。这是史上第一部由群策群力的方式完成的大银幕电影,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独有的信息和资源优势。
2010年,web2.0时代发展正盛,UGC产品( User Generated Content)开始流行,每个人都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人们越来越容易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youtube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让每个人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浮生一日》能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像导演凯文·麦克唐纳所说:“这是一个时间胶囊,可以清楚地告诉下一代,我们人类在2010年7月24日生活的样子。”
《浮生一日》是一部独特的纪录片,没有戏剧化的故事主线,没有旁白,每个人都是主角,谁都不是主角。
每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的一天,全世界的人,一起讲那许多满载悲喜,失落与幸褔的故事,关于人,关于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们,心中爱与怕,拥有与失去,全都展现在镜头下,其中的生死离合看上去那么简单,也那么沉重,人这一生的全部画面,也不过就是这短短95分钟。
一天有多长?金庸借胡斐一日讲了一个侠客一生的故事,黑泽明用一日投射过去,上演了一场罗生门,而凯文·麦克唐纳用一天讲述了人类的一生。
这一天内,你看见生命的伊始,看见生命的结束,看见人们迎来朝阳饮马牧羊,看见夜幕中烟花乍亮。你看见哭泣的人不止一个,笑着的人也并不孤单;
你看见人们口袋里有不同的东西,有硬币,有钥匙,有国旗,有匕首,有手枪,有人什么都没有;
你看见人们爱,爱自己,爱小黑猫,爱孩子,爱天主,爱足球,爱不会说话的冰箱;
你看见人们怕,怕鬼怪妖魂,怕蛇,怕长大,怕雪山消失,怕异教徒,怕同性恋,怕政治,怕战争,怕父母离婚,怕死亡……
然后你发现原来亿万个角落里日以继夜地滋生着渺小却丰富、强烈的悲欢,你再也无法单纯的做一个置身事外的观众旁观着别人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幸或不幸,都是屏幕里这些人中的一分子,我们的喜乐与哀愁共同组成着这世界的悲欢,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介绍里主演部分只有一个字:“你”。
《浮生一日》是想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很平凡,但是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吗?”并不是。它恰恰告诉我们,你的喜怒哀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每个人都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你经历的苦难,体验的悲欢,同样有人经历着。你笑的这一瞬间,有人笑有人哭有人得到有人失去。然而我们是没办法感受到这个地球上有64亿人正和我们分享着相同的情绪和感受的。
《浮生一日》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来自人类的认同感,感到自己并不孤独,感到这道路上并不是独自一人,即使不同的种族、肤色、信仰,都无法改变我们面对爱微笑面对恐惧流泪这一种本能的反应。
在以后短暂或漫长的人生中,我们遇到一切事情时,都会想到,这世界上有64亿人跟我一起经历着,再也不孤单。世间人们形上有一万种不同,生活经历千差万别,内里却又并无二致,怀着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对自己与美的执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或安于此,或敏于行,度着这一日一日拼接起来的人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哭,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笑,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走,谁此刻在这世界上某处死,眼望着我。这所有的良辰美景,都一并献给世间爱着、恐惧着、哭着、战斗着、留恋着、憧憬着……醒来又睡去、口袋里装着钱币或匕首、守卫和经营日复一日庸常生活的人们。


TAG:一万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