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终极理想,全在这首诗里,让人唏嘘不已
文史
10-16
诗人大多是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虽九死而未悔。对于杜甫来说,他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尽管生活给了他无尽的打击,理想一次次的破灭,但杜甫从来没有放弃过,完美体现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良知,“圣”字恰如其分。
晚年间,杜甫转徙流离,耳闻目睹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苦难,他的心在滴血,他的灵魂在颤抖。但是,饥寒交迫的他只能将理想写进诗里。
《蚕谷行》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向,差不多的意思。天下的郡国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座,但哪一座城市没有甲兵呢?这是安史之乱后的真实写照,军阀遍地,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忍无可忍之下,杜甫发出了一声怒吼:为什么不能将兵器铸作农器,大家一起解甲归田呢?如此,无数男儿不用抛尸荒野,男耕女织其乐融融。
这就是杜甫的终极理想,建立一个人人安居乐业、与世无争的大同社会。然而,杜甫的大声疾呼有几人能听到呢?
在一个极权社会,总有一些人想不劳而获,既然果实可以动用武力从别人手里夺走,为何还要辛辛苦苦的浇水施肥呢?
所以,大同社会终究是一个黄粱美梦,可望而不可及。


※白居易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平平淡淡见真情
※张耒写得最好的一首词《风流子》,苏门四学士果然名不虚传
TAG:沉香艺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