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多管齊下,破解方誌理論研究的難題

多管齊下,破解方誌理論研究的難題

方誌叢談

方誌學的理論研究,仍是地方志工作和事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必須持續推進。

全文大約1500字,閱讀時長約為3分鐘。

報紙原文:《破解方誌理論研究的難題》

作者: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 洪民榮

地方志理論研究非常需要。這是因為,第一,這是地方志學科建設和發展的緊迫要求。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地方志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但地方志作為學科研究的歷史不到兩百年。在漫長的修志歷史中,「方誌無學」狀況一直延續至近代。時至今日,方誌學的理論研究,仍是地方志工作和事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遠遠落後於修志實踐,地方志仍然沒有成為獨立、成熟、公認的學科。

第二,這是地方志編纂工作的緊迫要求。20世紀80-90年代,開展了全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地方志修編工作。2000年以後到今天,進入了二輪修志的周期,到2020年結束。根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關於地方志二十年左右編修一次的規定,預計在不遠將來將著手啟動和準備第三次全國修志工作。隨著修志工作的常態化,修志的節奏不會停步,修志的規模會越來越大,修志所面對的情況也越來越複雜。因此,如果做不到理論先行,修志的質量和水平就都難以根本提高。

第三,這是凝聚地方志隊伍的緊迫要求。隨著修志工作的常態化發展,越來越多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參與、加入到地方志編修工作中。我們也希望吸引越來越多的各界人士有志於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實踐。為此,需要共同的議題,需要共同的平台,需要共同的交流。

但地方志理論研究又很難。第一,難在缺乏深厚的研究積澱,已有的研究成果低水平的重複較多,「以史代論」的狀況比較普遍。

第二,缺乏嚴格的學術規範,還缺乏歷史學等成熟學科的規範研究。同時,對於地方志學科基本問題的深入研究較少,「以工代學」,即工作研究代替學術研究的現象比較普遍。

第三,缺乏專業的人才資源,絕大多數研究者來自地方志實際工作者和學術界的其他學科,有志於地方志理論研究的人才並不多,團隊、流派更是稀少,甚至地方志自身隊伍對理論研究的興趣也不大。

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是一項必須持續推進和長期見效的任務。為了破解地方志理論研究的難題,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近幾年一直在探索和實踐,今年更是將地方志學科建設作為上海地方志「十三五」期間的重大項目之一,這也是上海市領導和地方志編委會領導的要求。具體來說,我們八管齊下,全面、系統、整體推進地方志科研工作。一是地方志論壇,定位為高層論壇,邀請著名學者和省部級以上領導演講。二是地方志理論研討會,邀請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圍繞主題共同討論。三是設立省部級的上海社科規劃(地方志專項)課題,通過公開招標,發動社會力量共同研究。四是創辦公開出版的地方志純學術性雜誌——《上海地方志》季刊,搭建地方志理論研究的平台。五是編纂出版《上海地方志年度報告》,逐年全面總結地方志的發展。六是編纂出版志書年鑒論叢,包括《當代上海研究論叢》《上海研究論叢》《上海方誌研究論叢》《上海年鑒研究論叢》四種。七是發揮好上海史志和年鑒兩個學會的作用。八是組織地方志理論培訓,比如與復旦大學合作的兩年期研修班和年度性全市地方志系統青年培訓班,通過研修來培養理論興趣、提高理論修養和提升理論水平。

凡事開頭難,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凡事又堅持難。地方志工作的春天已經到來,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春天也必將到來。(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地方志與地方史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8期第5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家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金融時報》:後真相時代虛假新聞盛行
《弇山堂別集》:說出明朝那點兒事
美國又退群了,這次教科文組織成員意外的「淡定」
直面嚴峻的挑戰,中國經濟的癥結是「空間錯配」
「雙11」前夕,這些快遞漲價了,服務能不能跟上去?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