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幾乎所有人都說我是瘋了才會坐火車去俄羅斯

豆瓣日記:幾乎所有人都說我是瘋了才會坐火車去俄羅斯

本文作者「基基」,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RT。

直到我出發的前一天,還有朋友問我:「你真的要坐火車去俄羅斯啊?!」

對啊,不然咧?

這趟旅行的緣起是一年前,當時M給我發了篇坐國際列車出去玩兒的帖子,我倆驚呼:「真他媽酷!」,於是就定下來今年的國慶假期要坐火車去俄羅斯。

在這一年裡,我們也反覆確認過彼此的時間,和各自對這趟旅行計劃的堅定性。在各項前期準備和旅行的過程中,兩個人也有商有量,各司其職,這充分說明了和一個靠譜的人出去玩耍有多重要,甚至重要過旅行本身。在此特別感謝M一路照顧我這個沒有方向感的撲街的瘸子。>3

而在去俄羅斯之前,我也聽說過很多關於那裡的傳言,比如戰鬥種族、公開養熊、常年酗酒、搶劫成風、警察腐敗、冷漠不友好等等等等,在返程的飛機上,一些中國遊客也訴說著自己在地鐵站被公然打劫的不幸遭遇。但不管怎樣,從我個人作為一個遊客的角度出發,我真是愛死了這個地方。

所以還是要開一篇日記,記錄下從北京坐火車去莫斯科,以及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大風大雨里浪蕩的愉快經歷,期待有機會能再去幾次。

P.S:旅行是一件很私人很主觀的事情,各自感受難免有差異,各位施主不要執著。有時間就更新。:))

P.P.S:全程拍照用手機,以及Foodie、Snapseed這兩個鬼斧神工般修圖的APP。:))

P.P.P.S:前面各類注意事項和要準備的東西我會寫得詳細一些,也會把自己踩過的雷列出來。至於後面景點部分,因為我們這次時間緊,看到的東西不一定全面,且十分主觀,窮游、螞蜂窩、知乎、百度知道等等平台上有更多值得看的攻略和tips,大家可以根據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查詢了解。這次我們玩得十分順利,也是仰仗了這些平台上達人們的無私共享,隔空鞠躬比心感謝。

【時間】

9月27日~10月6日,這是完整在玩耍的時間,7、8日兩天都在路上。

【行程】

1、9月27日~10月2日,在火車(國際列車K3)上,六天五晚,依次經過(我就只寫大站了):

中國境內:北京(出發)—張家口—二連浩特(出境)

@北京,出發之前的水牌和國徽是一定要拍的。

蒙古境內:扎門烏德(入境)—烏蘭巴托

@烏蘭巴托,下車斥巨資買了一大瓶果汁。

俄羅斯境內: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馬林斯克—新西伯利亞—秋明—莫斯科(抵達)

沿途看到的金秋景色真的讓我隨時都能哭出來。

@貝加爾湖,至今也忘不了火車在湖邊行進的那一天。

2、10月2日~10月4日,在莫斯科,分別去了:

10月2日下午&晚上:紅場(包括亞歷山大花園、無名烈士墓、聖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古姆百貨

洋蔥頭,啊。

10月3日:克里姆林宮(包括鑽石館、武器庫、建築群等)、新聖女公墓、麻雀山、莫斯科大學

公墓太安靜了。

莫斯科大學的主樓詮釋了「高大全」也可以很好看。

10月4日: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在這兒你們能看到這位小姐姐。

3、10月4日~10月6日,在聖彼得堡,分別去了:

10月5日:葉卡捷琳娜宮、聖以撒大教堂、滴血大教堂、涅瓦大街

聖以撒大教堂的屋頂。

10月6日:冬宮(主博物館+總參謀部現代館)

空無一人的約旦樓梯。

【證件準備】

1、護照(廢話):保證有半年~一年以上的有效期和一定數量空白頁,具體要求可以再查一下,我忘了。

2、俄羅斯簽證:團隊才免簽,自由行一定要簽,且強制需要邀請函(事實上也沒有碰到海關、酒店、警察查邀請函的情況),出發前1個半月辦即可。一開始我也嘗試過和酒店郵件溝通邀請函的事兒,但他們只能提供你住店日期內的邀請函,為了保險起見,最後還是找了淘寶。總之,俄簽價格浮動大,500-800之間價格不等,找淘寶代辦是你不一定省錢但絕對省力的方法。

另外,入境俄羅斯時填的入境卡要保管好,別弄丟了,因為所有酒店check in時都會要求你同時出示護照和入境卡,最後離開俄羅斯時,海關也會收回。

3、蒙古過境簽:這是針對坐國際列車(K3)入境的特殊情況,因為火車會從二連浩特出境進入蒙古,一定要提供蒙古過境簽。反正我人在北京,且嫌淘寶代辦價格不值當,自己跑去大使館遞的,就填表、貼照片、交錢的事兒。具體可以參考這篇窮游攻略:蒙古過境簽—北京使館自己遞,以及現在入境蒙古不需要小黃本健康證了,不要被坑。

【交通工具】

1、火車票:國際列車車票只能通過線下代理點購買,在建國門北京國際飯店的一樓。建議在出發前2-3個月訂票,尤其是高包,一共才兩節車廂,30來張票,數量有限,早訂早安心。外地的朋友可以拜託在北京的朋友代訂、代取。訂票時留下護照號碼、聯繫方式和你要訂的鋪位就可以,如果有票,代理點會打電話通知你去交100元定金,同時給你一張定金單,按照上面寫的時間去取票即可,取票時交款只收現金。

(看到有朋友說攜程可以代訂國際列車票,我們當時也不是沒考慮過這個渠道,但找了一圈似乎只能買歐洲個別幾個國家的往返列車,例如德法、法意之類的,所以就沒有再深入了解。如果有了解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火車票長這樣,一沓紙,上車會收走查驗,下車再還給你。

火車鋪位分好幾種,我們是兩個女生出行,出於安全和舒適度的考慮,買的是高包2人間,近5600元/人,如果人多也可以買硬卧,4人間,規格類似於國內軟卧包廂,近3500元/人。具體可以參考這篇知乎帖子:坐趟從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另外,你們記得查清楚不同列車的發車時間,萬一沒有請好假就不划算了......

2、飛機票:從莫斯科返回北京買的是阿斯塔納航空,莫斯科—阿拉木圖(經停)—北京,之前並沒有想過自己有生之年會踏上哈薩克的國土,捂臉。全程近11小時,雖然沒有坐到俄航有些小遺憾,但阿斯塔納出人意料挺好的。

3、莫斯科—聖彼得堡往返高鐵票:沒啥可說的,高鐵本身非常舒適,比國內高鐵寬敞,但速度一般,不到200km/h。只是買票過程很曲折,具體可以參考這篇螞蜂窩帖子:如何在俄鐵官網購買俄羅斯火車票—高鐵車票(詳細說明,圖解),非常詳細,唯一的問題在於現在俄鐵官網改版了,所以帖子里有些步驟圖可能對不上,但基本可以憑直覺買......

勉強看一眼高鐵長啥樣吧......

4、地鐵&公交: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主要依賴這兩種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去之前,我和M一直沉浸在被莫斯科地鐵沒有英語標識支配的恐懼中,還將坐地鐵列為《俄羅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重要考點。但事實證明,搭配「Yandex Metro」這個APP坐地鐵,以及記住地鐵線路顏色和目的地車站名稱的大致長相(我真的是用記圖片的方法來記俄文的),你出錯的幾率將低於5%。

聖彼得堡就好很多,一是因為地鐵線沒有莫斯科複雜,二是每個站的站名都是英俄雙語。公交車就更不用說啦,尤其是在聖彼得堡,很方便,提前谷歌地圖查好就行。但是,地鐵出口往往和地下通道混在一起,而且出口很多,建議在下去之前先觀察好方位,不然容易懵逼。另外,莫斯科地鐵可以買多次票(例如10次、20次),兩人共用一張票,只有進站刷卡,出站不刷卡。

5、腿:出來玩很費腿,但往往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比如路邊顏色層層漸變的大樹,和隨意散步的雞:

站在這兒一扭頭,就能看到葉宮。

在葉宮附近碰到了一隻普希金市走地雞。

【行李準備】

我帶了一個28寸的箱子,M帶了一個26寸的,事實證明26寸就足夠了,要帶的東西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多。我回來仔細想了一下,這趟旅行的行李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不帶會死、帶了能提升幸福感,以及我是腦子有病才帶這玩意兒。

1、不帶會死。

衣服。作為一個衣服帶多了的人,我後來仔細想了一下,其實帶2件外套(例如羊毛大衣、棉衣、皮衣、羽絨服,稍微長一點能蓋住點腿最好)、3件線衫(例如毛衣、羊絨衫、針織衫)、3件短袖T恤、2條褲子(女生可以替換成厚一點的打底褲),再加上額外的睡衣睡褲,完全夠了。內褲全用一次性的,內衣胸小的話甚至可以不穿,走之前記得把圍巾、帽子、手套塞箱子里就齊活了。

這些衣服在火車上和火車下可以這麼安排:

在火車上,考慮到9月底北京只是有一丟丟涼意,你仍然可以穿著正常夏裝上車。但隨著列車逐漸往西北方移動,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西伯利亞本人的存在的。雖然車廂是密閉空間,且會開始燒鍋爐,但由於沿途各站供煤量的限制,車廂里並沒有預想中那麼暖和。體質好一點的可以穿短袖、短褲,體質一般或者抵抗力一般的朋友建議加件外套,再根據自己在車裡實時感受的溫度隨意加減。我和M在包廂里都是短袖+長褲,早晚比較涼的時候會加一件外套&襪子,剛剛好。

另外,因為你並不是一直待在自己的包廂里靜止不動,難免需要穿過近十個車廂,跑去車尾看鐵軌,或者是偷偷打開車窗,把手機相機伸出去拍照,以及去洗手間等等。在你進行這些動作的時候,強烈建議披一件外套,畢竟在西伯利亞吹冷風一時爽,回頭拉肚子可就火葬場了。

同樣,在部分車站,你有足夠的時間(一般20分鐘~1小時不等)下車甚至出站溜達、買吃的、拍照,室外溫度基本在5℃~15℃之間,正常冬裝即可(例如棉衣、羽絨服),如果有圍巾和帽子也可以戴上,可以防風。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體質夠好,也可以體驗一下短褲人字拖屹立寒風的快感,相信大家都會為你鼓掌,以及給你拍照。

在火車下,因為10月初的俄羅斯已經很冷了,我以一個在沒有暖氣的城市生活了22年的南方人的尊嚴發誓。溫度在0℃~13、4℃之間搖擺,如果有太陽會略好一些,但是風大,而且我們還正好趕上了連續的陰雨天。所以在豪華版冬裝(比如厚棉衣、長羽絨服,甚至是帶毛的皮衣,有一定防風性才好)的基礎上,要記得戴手套(因為我們忘了,而且手露在外面撐傘會很冷)和圍巾,甚至是帽子。

至於鞋子的話,我帶了兩雙,一雙運動鞋、一雙淺幫靴子。鞋子最好輕便不磨腳(不要問我非要露腳脖子結果腳後跟被磨得多慘),因為在俄羅斯真的需要走很多路。女生如果為了拍照好看,想穿裙子,記得挑比較緊(防風)或者帶絨(保暖)的打底褲。

噴霧。畢竟是北方,尤其是在火車上,總覺得皮膚在脫水。可以隨手噴,胡亂噴,特別是早上起床先噴為敬,誰爽誰知道。

保溫杯。當你體會到早上起來有口熱水喝的快感後,你會回來贊我的。

(保溫杯,供參考:便攜保溫杯)

充電寶。不多說了,和WIFI並列當代網癮青年的命根子。特別要強調的是,10月初的俄羅斯溫度已經挺低了,手機容易自動關機,隨身揣一個充電寶或者直接往手機上貼暖寶寶,可以救命。

插線板+轉換插頭。俄羅斯的電子產品插頭和插孔都是歐標,兩個圓柱的那種,我直接淘寶買了一組,不同標準都給你配好了,反正以後出去玩也都用得著。火車上每個高包都有自己的獨立插頭,所以帶個1米長的插線板足夠了,推薦買立方體形狀帶USB介面的,可以直接插線充電,不必再額外帶充電頭。硬卧插頭在每節車廂的過道,我看其他乘客也都是共享一個插線板,輪流充電。

(插線板,供參考:魔方USB插座;轉換插頭,供參考:多國便攜旅行轉換器)

離線的音樂、影視劇、小說。音樂以勁歌金曲為佳,最好能跟著唱,可以幫你排解不少在列車上沒網沒信號的時光。電視劇我就不多說了,我事先囤了3部,一部都沒看完。小說以懸疑犯罪推理為佳,我把《心理罪》系列全看完了。

一條用過的、隨時扔也不心疼的毛巾。我們這次沒帶,失策了,結果擦頭髮的時候看著壓縮毛巾哭。

2、帶了能提升幸福感。

各類零食。雞爪、海苔、薯片、豆乾、梅子、瓜子,各種平時為了控制體重不敢吃又想吃的零食,可以在這個時候吃起來了。開袋即食的水果玉米、八寶粥、軟軟的華夫餅可以帶少許。切記,不要帶麵包,不要帶餅乾。

茶包。我帶了10個,每天一個。每個包廂里都有個大茶壺,可以去公用茶爐接熱水。先把茶包扔進自己的保溫杯里,把茶壺裡的熱水倒進去,等一會兒,再把茶倒在一次性紙杯里。這種儀式感的行為可以讓你在火車上多喝水,不便秘。

速食湯。建議兩個人最少帶6盒,味增湯、紫菜蛋湯、菠菜蛋湯等等,在火車上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早餐喝熱湯。在湯麵前,泡麵算什麼?

(速食湯,供參考:味增湯)

濕紙巾。擦手擦臉擦屁屁擦馬桶墊擦玻璃,萬能,建議帶一大包,搭配抽紙使用。

(濕巾,供參考:濕廁紙)

人字拖。穿著花襪子踩著人字拖滿火車走特別爽這種事我會告訴你?

芬必得。出門應急必備之良品,萬一有個頭疼腦熱呢。

3、我是腦子有病才帶這玩意兒。

一次性馬桶墊。用了一次,之後被萬能的消毒濕巾代替。

壓縮毛巾。本來想著火車上洗頭之後可以有毛巾來擦,但洗頭洗到一半,才想起來壓縮毛巾需要泡水才能打開,都打濕了還擦個毛線的頭髮啊!(╯‵′)╯︵┻━┻

摺疊晾衣架。幻想過旅行過程中換洗衣服,算了,承認自己是個懶人邋遢鬼其實沒那麼難。

摺疊臉盆/水桶。也不是完全沒用,只是尺寸買大了,盥洗室的臉盆裝不下,最後直接用杯子接水洗的頭。

相機。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我實在懶得背,僅在火車上用相機拍了一張照,就收進箱子再也沒有碰過,全程改用手機拍照。有攝影追求的人不要學我。

【其他】

1、吃飯:在火車上的吃飯問題一會兒再說,先說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早餐基本在酒店解決,午餐因為逛宮殿、博物館的緣故往往和下午茶合併,以麵包甜點咖啡為主,但晚餐會挑一家餐館好好吃。本地餐廳主要以俄羅斯菜、烏克蘭菜、喬治亞菜,還有其他歐洲菜系,個人覺得味道不錯,中國人不至於吃不慣。也可以去TripAdvisor多搜幾家,綜合對比。和北京相比,俄羅斯就餐性價比較高,肉類、魚類都不錯。

推薦餐廳:

1、Severyane,離紅場不遠,步行可到。烤肉很好吃,酒也不錯,環境如下動圖,需要在黑燈瞎火里點著蠟燭吃,老有情調了。

2、Bratya Tretyakovy,緊挨著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逛累了出來正好吃一頓,內部裝飾很好看,魚肉很新鮮。

餐廳基本都有俄文、英文雙語菜單,也有很多提供中文菜單以此作為賣點吸引中國遊客。建議盡量看英文菜單,不至於看不懂,如果是圖文並茂的就更方便了,直接用手指給服務員看就好。不推薦中文菜單,是因為很多的翻譯都很尷尬,例如「肥胖家族」、「舌頭已經熏過了」,看完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點。但不要以為所有中文菜單都是亂翻譯的,當你看到菜單某道冷盤裡寫的食材是「豬油」,請不要覺得是他們把「豬肉」翻譯錯了,因為那道菜就是「豬油」。

另外還有一些關於吃飯的tips:

菜量偏大,兩個女生的話建議點一份沙拉、一份肉,再搭配一份主食(例如餃子)和甜點/小食,加上酒水,完全可以吃飽。俄羅斯式的餃子配上醬非常好吃,值得一試。

不要輕易嘗試餐廳里的果汁,除非你能確保那是鮮榨的,不然會甜過初戀+漲工資。如果要喝酒,記得帶護照,或者至少在手機里存一張護照個人信息頁的照片,部分餐廳服務員會要求查看。(不過你也可以藉此安慰自己顯年輕,嗯。)

點伏特加之前,請記得它是本地特產,以及考慮一下它的純度。

如果實在不知道吃什麼又趕時間,可以試試My My,我覺得性價比挺高,主要是省事兒,味道也不差。

2、住宿:全部通過booking預訂,推薦在莫斯科住的酒店,鏈接在這兒:Veliy Hotel,就挨著紅場,走路過去大概5分鐘,以至於我紅場大概走了90遍。前台小姐姐笑得特別好看(咦?),早餐種類雖然不算多,但很好吃,尤其是烤彩椒!大家去莫斯科就住這裡答應我好嗎!早上去吃烤彩椒!

3、語言:我和M都是俄語完全不會,直到現在也只會說da(是)和nie(不是)的水平。而俄羅斯人的英文水平也普遍不敢恭維,但年輕學生、酒店前台和較大景點的工作人員可以正常交流,日常問路、打車、尋求幫助請認準這些人群,靠譜。

其實語言不通也不算什麼障礙,畢竟咱們還能比劃不是?想說數字直接比手勢,大不了用手機計算器,或者用寫的;想問路不會說地名,直接地圖裡用中文搜,給對方看俄文部分就行了;想買東西不會描述,直接百度找張圖,對方一看就懂。實在不行,還有那麼多翻譯軟體呢,而且外表冷漠但內心火熱的俄羅斯人,會用非常緩慢的速度跟你說俄語,看你實在聽不懂,放下手裡的事情,領著你去要去的地方。

4、網路:租了WIFI,也辦了俄羅斯手機卡(運營商選的是MTC,淘寶買的)。WIFI主要考慮的是在火車上蒙古那一段,但這個國家的基礎建設實在抱歉,WIFI基本沒起作用。即便進入俄羅斯境內,手機卡的信號也時好時壞(但每逢到站信號都極佳),沒辦法,誰讓西伯利亞那麼地廣人稀呢......

如果你也想體驗火車之旅,同時沒有特別要緊的事需要你24*7能夠上網衝浪,建議WIFI就不要租了,手機卡完全夠你一天發幾條朋友圈參賽,MTC在市區的信號也很好。

5、現金:走之前換了2000元人民幣的盧布,差不多19000+,另外換了100元美金備用。我倆的錢是放在一塊兒花的,加上房費、購物等大頭支出都是刷卡,各個景點的門票、高鐵票已經提前網上付款,我們在俄羅斯沒有再額外取錢。稍大一些的店鋪基本都可以刷卡,大家就不要帶太多現金在身上啦,有被打劫的風險。

6、購物:妹子買東西可以參考這篇螞蜂窩攻略:在俄羅斯買化妝品,聖彼得堡vs莫斯科購物店PK,各取所需,護膚品啊、彩妝啊,買起來吧,不然到了機場(哪怕是日上),你都會後悔的。

行前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基本寫完,如果又想起來了什麼我會及時補充。現在終於可以寫旅行中發生的事兒以及放圖。

先說9月27日~10月2日,在火車上的這段經歷。

有幾點可以先說明一下。第一,火車上確實不具備洗澡的條件,因為沒有淋浴,即便是高包的盥洗室,也只有一個能出熱水的洗手池。所以這6天5晚中,我和M都沒有洗澡,頭也只洗了一次,因為熱水不大,一直彎腰很累。中途有用過頭髮免洗噴霧,心理作用大於實際作用。

個人覺得在溫度這麼低的環境下,除非你下車瘋跑或者在車上瘋跑,完全不會出汗,再加上你會用濕巾擦身體、換衣服,所以也不會臭。至少我每天在各個車廂里穿梭的時候,是沒有聞到異味的。當然,願意反覆接熱水、兌涼水的朋友,而且你又買了高包票,理論上是可以沖澡的,因為盥洗室有地漏。但不太建議在9月之後這麼做,車廂里溫度不算高,容易著涼。

第二,火車上的時間既無聊也不無聊。我回來之後,老闆問我:「坐這麼長時間的車,即便窗外風景再好,也會無聊吧?」那是當然,總有無聊的時候,比如窗外連續5、6個小時全是長得差不多的白樺林,或者草已經變黃的草原和荒漠,你看久了也煩。

例如這種。

但我和M之所以很回味在火車上的時間,是因為每當感到無聊的時候,抬頭一看窗外,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比如說草原上的馬。

西伯利亞的雪。

最後一晚的夕陽。

以及突然出現的步戰車(感謝我的軍事迷同學提醒,這不是坦克)。

更不要說冒著被列車員教育的風險偷偷打開走道的窗戶(高包里的窗戶打不開,走道窗戶碰運氣能打開小半扇),等待拍下火車過彎道;或者穿過十幾節車廂,跑去車尾看鐵軌遠去。

火車過彎道一定要嘗試拍一次,但小心別把手機掉下去了。

每天都要穿過近十節車廂跑去車尾拍鐵軌,權當運動了。

除了這些常規景點,我們最期待的當然是第一天(9月27日)晚上火車在二連浩特換輪,以及第三天(9月29日)火車在貝加爾湖畔的這段行進過程。

先說火車換輪。因為中國和蒙古、俄羅斯的火車鐵軌軌距不同,他們用的是寬軌,我們用的是標準軌,當火車在第一天晚上開到二連浩特時,就需要進入國際換輪庫進行作業。

換輪的過程特別有趣。首先,整個火車的每節車廂都會被拆分,並被放置在庫房裡的不同位置。隨後,車廂會被類似於千斤頂的裝置(我不知道專業名稱叫啥)抬起,方便分離底部原有的車輪和底盤。當工作人員將車輪這些推走後,新的車輪裝置又會被推到車廂下,車廂就會緩緩下降,再完成最後的組裝工作。

輪子都是被工作人員推著走的。

從進入換輪庫,到火車開走,整個過程差不多持續2個小時。所有乘客都在車上,不必也不能下車,其實一點都感覺不到車廂被抬起和放下,只顧著拍照,以及和其他原本在自己車廂前面或後面,此刻卻和自己平行的車廂乘客打招呼。

能看出來左側車廂已經被抬起,明顯高於右側車廂嗎?

至於貝加爾湖,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當行程走到第三天,從早上8、9點開始,直到中午1、2點,你將依次看到若隱若現的貝加爾湖、和雪山一起出現的貝加爾湖、有點陰沉的貝加爾湖、湛藍湛藍的貝加爾湖、近在咫尺的貝加爾湖、漸行漸遠的貝加爾湖。

用兩張動圖對比展示一下上午9點和中午12點的貝加爾湖,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

到底是歐亞大陸最大、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所有人類的語言在她面前都失去了力量。這個時候,你只需要在車廂里跟著大家一起大聲說「卧槽!」就夠了。

M拍到了火車彎道和湖的同框!

超級羨慕這樣的湖景房!

非要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火車在斯柳江卡停車,但並不允許乘客下車走遠。之前我和M了解到的信息是,火車會在這兒停留20分鐘左右,你可以用5分鐘跑去湖邊,拍完照再跑回來,時間剛好。但這個時候,我們只能一臉沮喪地站在車廂里,看著不遠處的那扇鐵門之外的貝加爾湖,安慰自己以後一定要在這裡停上一兩日,啥也不幹,就坐在湖邊發獃。

(插入一個M堅決要加上的彩蛋:傳說中,貝加爾湖的守護神是申公豹。)

第三,火車餐車的水平很不錯。

在上車之前,就看過其他攻略里提到,國際列車行進到不同國家,就會掛上對應的餐車。也就是說,如果你坐K3去俄羅斯,你在火車上將有機會體驗中國、蒙古和俄羅斯的餐車服務。

中國餐車統一配備獅子頭(其實就是肉丸子)和蔬菜,口味不太好,午餐試過一次之後就放棄了。不過中國餐車並不會伴隨你太長的時間,因為在行程的第一天晚上,也就是火車在二連浩特換輪的時候,中國餐車就會被換走,重新掛上的將是蒙古餐車。

蒙古餐車長這樣,很漂亮,有大量的木雕裝飾,大家在吃飯之前都會先拍張照留念一下。

蒙古餐車供應的食物還OK,牛羊肉為主,也有英語菜單,並且圖文並茂。因為我和M身上也有一些美元,就直接用美元結算,但不是特別划算。尤其是後來到烏蘭巴托,我們下車買了瓶果汁就花了6刀......如果你有提前換一些蒙古貨幣,應該會好一些。

傍晚的蒙古餐車,窗外都是白樺林。

據說餐車早中晚皆有供應,但我們只去吃過午餐和晚餐,早餐待考。但除了飯點,你也可以去餐車小坐,點杯茶、咖啡,或者啤酒、葡萄酒。中午普遍人多,建議錯峰吃飯,不然不僅沒有位置可坐,等上菜的時間也會非常漫長,因為餐車裡一般只有一個廚師。

和中國、蒙古餐車相比,俄羅斯餐車簡直是小天使。沙拉、湯、肉、茶都很棒,唯一的缺點是菜單上沒有圖,英文部分也寫得不太詳細,有可能點錯菜,不過這也難不倒聰明的中國人。有天中午我和M去吃飯,因為去的早,當大部隊到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吃上飯了,於是當時餐車裡的中國人幾乎照著我們的菜,照葫蘆畫瓢點了一模一樣的,

強烈推薦主菜里的雞翅,450盧布,除了有點咸之外,童叟無欺,雞翅雞腿加一起能有7、8個吧,大家吃了都說好,沒有拍照,因為挺丑的。紅菜湯和XXX湯(裡面有土豆、培根、牛肉、腌菜之類的)也很棒,喝完特別暖。

除此之外,每次到站停車,列車員都會提醒大家可以下車走動,接接地氣(只有第一天是這樣,後面幾天,大家早早地換好衣服,就等著停車的一瞬間,趕緊下去)。每個站停車時間各異,一般都有20分鐘以上,主要是列車補給煤炭和物資,並且根據不同鐵路段的需求,更換火車頭。

烏蘭巴托的紀念火車頭。

烏蘭巴托站台上的列車員和小學生。

作為乘客,則可以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在站台溜達、抽煙、呼吸混雜著煤味兒的冷空氣、喂鴿子,大家最期待的,還是去站台上的小賣店買零食。不僅有常規的飲料、果汁、薯片,牛奶、酸奶、普通水果都有儲備,你還能買到當地的餃子、餡餅,然後上車放到茶爐蓋上加熱。不怕冷的還可以買一支冰淇淋,奶味兒很足,特別棒。價格方面也比較公道,不像一般火車站食品那樣貴得誇張。

站台上萬能的零食小亭子。

沿途的鴿子都特別大隻,肥嘟嘟。

也因為沿途停靠的各個車站都能買到吃的(尤其是能買到主食),以及前面提到的伙食還不錯的餐車,建議不要帶太多食物上車,增加行李的負擔,泡麵可以適當帶兩盒,權當換口味,但真的沒必要頓頓吃泡麵。

先寫這麼多吧,有時間再接著往下寫。:))

(全文完)

本文作者「基基」,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58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基基」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记:错峰自驾古徽州的流水账
豆瓣日记:观展
豆瓣日记:一到秋天就想去北京
帐号被暂时锁定
豆瓣日记:未来艺术备忘录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