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比醫療更重要?
作者丨冰球
來源丨冰球說醫
前幾日,我去康州參加醫學院好友的婚禮。
婚禮在一個佔地66公畝的幽靜莊園里,依山傍水。住處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徒步能看到南飛的大雁在湖中歇息,遍地的松鼠,和偶爾跑過的小鹿……讓我這個長期在都市中看慣了鋼筋混凝的上班族感到格外幸福。
短短几天世外桃源的生活,勝似舒適長假,讓我一掃壓力和怠倦,神清氣爽。
綠化和自然給人帶來的愉悅,相信很多人有像我一樣的親身感受。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發布的一個報告中,提到都市綠化對健康的四大益處。
一,凈化空氣
二,增加體力活動
三,減少壓力
四,促進社會和諧
前面三條很直觀,最後一條比較有意思。綠化怎麼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呢?
有研究表明,缺乏綠化會使人感到孤單。而孤單,與疾病和死亡率的增加直接相關。
相反, 綠化充盈的環境會使人感受到社區的認同感、與人建立友善的關係、讓人感覺被接受和被包容、增加社會凝聚力等。
甚至有這樣的現象: 犯罪率高的社區,在廢棄地帶放置新的綠化後,社區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早在2010年,WHO的帕爾馬宣言(parma declaration)中就提到了綠化對健康的重要性。宣言中提出願景,「要在2020年內,為每個兒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步行或騎自行車到幼兒園和學校... ... 能夠有綠色場地玩耍和活動。」現在看來,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美好的想像。
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100多年延長了一倍,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數據。你認為下面這些哪個是最主要的原因?
A. 乾淨的飲用水
B. 胰島素的發明
C. 化療藥物的發明
D. 手術技術的提高
各國人口的平均壽命 (1543-2011年)
圖片來自 https://ourworldindata.org/life-expectancy/
答案是A. 乾淨的飲用水。
促進人類壽命增長的因素,大多是因為社會生活環境的改善。比如,住宿條件、衛生條件、和飲食,而並不是醫學的發展。
舉一個著名的例子:芝加哥河原本流入密西根湖。芝加哥的城市污水,也隨之流入密歇根湖中,每年夏天,芝加哥河下游的城市會有上百個嬰幼兒因為污染的水源,死於腸道感染腹瀉。
19世紀末,為了徹底根除芝加哥河污水對密西根湖的污染,政府修建了一系列的水閥,逆轉了芝加哥河的流向,新建的水道併入密西西比河。這個舉措極大改善了水質和市民的健康。
近年來,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太多。而醫療,只是占其中一小部分。
我治過的病人中,有一類讓我很力不從心。他們具有以下三個特徵:1. 無家可歸的流浪人,2. 各種物質上癮(比如酒精,毒品),3. 精神疾病(比如抑鬱症,躁狂症)。如果有病人這三項都具備,無論他們的疾病是小是大,無論我的治療方案如何對症,都很難讓他們健康起來。
他們也許今天來看病,開了一些葯。出了醫院診所,他們或許把葯賣了/扔了買酒喝或買毒品;或許精神疾病複發把醫囑拋之腦後;或許露宿街頭,有上頓沒下頓,營養無法保證... 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他們很難遵醫囑,及時複診。
健康的個人因素包括基因,健康習慣,和醫療;但如果看待一個人群或社會的健康,這些因素只佔很小一部分。人是群居的,社會性的動物;而我們的健康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有很多研究表明,穩定的住所,使人更健康;而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普遍壽命也更長。 居住環境,住所,教育,經濟等,就是我們所說的「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原圖翻譯自https://www.healthypeople.gov/2020/topics-objectives/topic/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
「社區環境」(Social and community context)的因素包括:社會凝聚力,公民參與性,歧視,監獄。
「居住環境」(neighborhood and built environment)的因素包括:健康的食物,房屋質量,犯罪和暴力,和環境條件。
「醫療保健」(health and health care)的因素包括:醫療和初級保健服務的獲取,健康教育和素養。
「教育」(Education) 的因素包括:高中和以上學歷,文學和文字,兒童早教和發展。
「經濟穩定」(Economic stability)的因素包括:貧困,就業,食品安全,穩定住所。
所以,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關注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非常重要。
我認為,現在許多慢性病和癌症發病率的增加,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生活壓力、環境污染、靜態的生活習慣,都會增加這些疾病的發病率。
現代醫療手段,能夠治癒很多曾經的疑難雜症,但是對於一個社會的人口健康,需要投入教育,公共設施,和城市規劃等,這些是醫療無法給予的。
作者簡介
冰球,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MD)和工商管理碩士(MBA)。現於美國做內科主治醫生和醫院管理。


※3個角度,帶你解讀肺鱗癌的治療與挑戰!
※對不起,我可能要先走了……
※醫生該如何與癌症患者溝通?這4點太重要了!
※我猜,這個囊腫你沒見過!
※當心!中風患者的癌症風險明顯增加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