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煩惱太多當心心理疲勞

煩惱太多當心心理疲勞

我們常說一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諸行動時,「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難。所謂「放得下」,是指一種心理狀態,就算是遇到「千斤重擔壓心頭」也能把心理上的重壓卸掉,使自己輕鬆自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總要想得開,以理智克制感情。

在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比如子女升學,家長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職或者發財,老婆也會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錢變壞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說錯話、做錯事受到上級或同事指責,以及好心被人誤解受到委屈,於是心裡總有個結解不開,放心不下等等。以至於整日思來想去、愁這愁那、心事不斷,長此以往,勢必產生心理疲勞,乃至發展為心理障礙。

英國科學家貝弗里奇指出:「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國當代著名醫藥家、養生學家孫思邈,享年 102 歲。他在論述養生良方時說「: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勿把憤恨耿耿於懷。」他指出這些心理負擔都有損健康和壽命。事實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無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為習慣於將一些事情吊在心裡放不下來,結果在心理刻上一條又一條「皺紋」,把「心」折騰得勞而又老。

為人做事,不應太過偏執,能保持幾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泰然。凡事想得開沒有精神負擔,放得下沒有心理壓力,淡泊為懷,知足常樂,如范仲淹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樣才能活得舒心,活得坦然,即使面對失敗和不幸,與其萎靡頹喪,難以自拔,萬念俱灰,痛不欲生,倒不如先將事情放下,擺在一邊,靜下心來,想想自己該怎麼走,這樣不僅會更理智,也不會終日被煩惱所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