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張曉剛:工作室是藝術家逃避社會,忘卻死亡的避難所

張曉剛:工作室是藝術家逃避社會,忘卻死亡的避難所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作室是藝術家逃避社會

忘卻死亡的避難所,

又是築夢發獃與上天通話的私人教堂,是心靈自白的反省室。在那裡自信、自卑、自大甚至自虐糾結交織,也是痛苦猶豫又不時會有驚喜的試驗場。一個真正的工作室應該是最能體現藝術家個人氣質的地方,也是藝術家生活態度和

行為方式集中表現的領域

它的反面應該是千篇一律毫無個人特徵的生產車間,或者某種對公共空間的拙劣模仿。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會把最好的狀態和更多的時間留在工作室中……

    






—— 藝術家  

張曉剛




………………………………………………………………




這是張曉剛為

《大畫家的隱秘生活》寫下的薦語。



他曾打趣說,




自己期待的工作室是這樣的……


   

    


   

    


 

    







然而,




真實的場景卻是這樣的……





   


  

藝術家的工作室千態萬狀,




每一個私密的空間都是一套獨立新鮮邏輯的發生地。




這個專屬的地盤



是大眾期待一窺究竟的神秘地界,




更是藝術家"逃避社會忘卻死亡的避難所"——世外桃源。






畫室中的藝術家



  

 

    


 賈科梅蒂的工作室

      




藝術家來說,畫室是他的領地,受保護的世界,有創造力的宇宙,也是他的探索、猶豫與苦惱的有形見證。曾有人形容自己的工作室為"洞穴",大多數人會躲在畫室洞穴里精心修改自己的作品。


   


       




雷內·瑪格利特站在自己的作品《豐收季節》前   1960年


   

    

  

    


畫室是藝術家靈魂的映像,藝術家心靈的庇護

有的庇護所如此隱秘,以至於有時候沒有人能夠進入。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的畫室就是如此,在他去世後,他被披露的畫室是一片不可思議的亂七八糟——一件真正的藝術品!




與此相反的是

雷內·瑪格利特(René Magritte)

的畫室,這位畫家在作畫時,總是穿戴得一絲不苟,不管在畫室中還是在客廳里都是西裝革履,從不會有一滴顏料弄髒地毯。




     


某些人不喜歡工作時有人旁觀

    

    

    




低調的

阿爾貝

·

    

馬爾凱(Albert Marquet)
    

在酒店房間的陽台上或者河邊的房屋中描繪街道、花園和塞納河,因為他討厭有人從肩膀上方看著他作畫。




敏感易怒的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則更加咄咄逼人,當教皇不停地催促他加快速度時,他竟從西斯廷教堂腳手架上扔下了一把木槌,擦著教皇陛下的頭落在地上。




·

芬奇(da Vinci)

則剛好相反,在繪製《蒙娜麗莎》的時候,組織過幾次公開參觀。







   

  


貝爾納·布菲與妻子在工作室   1963年


     


有的人需要安靜的畫室

    

    

    




貝爾納·布菲(

Bernard Buffet)

    

在畫室里度過了人生的絕大多數時間,從早到晚。




莫里斯·郁特里羅(

Maurice Utrillo)

更喜歡在自己的畫室中畫畫,而不是把畫架放在旁邊的街角,儘管他不知厭倦地將這裡作為自己創作的主題。他對這個地方了如指掌,以至於有時候會憑記憶來再現它。最後他甚至從明信片中汲取靈感。他的妻子有幾次把他關在畫室里,畫完畫才讓他從裡面出來。這時他才能去找在小酒館等著他的夥伴們。




   




畫商們通過去畫室看望他們的藝術家來消除自己的疑慮,或者因此而憂心忡忡。如1907年,在巴黎"洗衣船"大樓,年輕的

畢加索

(Picasso)

正在尋找新的藝術形式,沒完沒了地重新畫他未來那幅《亞維農的少女》的草圖,而另一個食不果腹的可憐人

布拉克

(Braque)

每天都前來品頭論足。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

圖利里耶畫室中   1956年


   


1904 年的一天,在拜訪

弗拉芒克

(Vlaminck)

德蘭

(Derain)

共用

的畫室時,

馬蒂斯

(Matisse)

被野獸派的狂熱所侵襲,暈頭暈腦地走出了這間畫室。日後,

這些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讓藝術還有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畫商們從受他們保護的藝術家的畫室中拿走畫作,雖然後者有時候會抗

議,因為對於藝術家而言,任何一件作品都沒有完成……但對於另一些畫家來說,卻幸好如此,比如要是把作品留在

莫迪里阿尼

(Modigliani)

手裡,他有可能會把它們全部都毀掉……






《巴黎競賽》記者鏡頭下的"畫室中的藝術家"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

    

    




在旺斯,




在裝飾著兩束花的繪圖板前,




一位探求者。




顯然,他忘記了攝影師的存在,




這樣呆著,手裡拿著鉛筆,




他搔著自己的額頭,延續自己的思緒。




光線透過他對面的窗子照進來,




讓人聯想到倫勃朗那種深色的明亮部分。








格奧爾格·巴澤利茨

(Georg Baselitz)




在椅子的椅背上保持著平衡,




雙手扶頭,




巴澤利茨可不是羅丹筆下憂鬱的思想者。




這個"樸素的

具象藝術家"




似乎受到一些看不

見的惡魔煩擾,




它們在他的頭腦中大吵大鬧,




不受他的控制。


   


  


讓·卡爾祖(Jean Carzou)




1955 年6 月5 日,




攝影師菲利普·勒·泰列(Philippe Le Tellier)的鏡頭下,




在讓·卡爾祖的公寓兼畫室中……




他選擇在自己熟悉的一堆雜物當中的沙發上躺下來,




在他前面,

攤開的素描畫的是戲服,




位於照片的前景。




藝術家目光盯住天花板,




擺出一個尋找靈感的沉思者的姿勢。








皮埃爾·蘇拉熱(Pierre Soulages)

    

    




國立當代藝術館在1967 年為他舉辦了一場回顧展。




是年皮埃爾·蘇拉熱47 歲,




這讓他成為獲得這項殊榮的最年輕的藝術家。




他的姿勢是幸福而快樂的,




他的妻子高萊特(Colette)為自己的大男人帶來了茶點。




通常畫家不允許任何人進自己的畫室。


 





莫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Utrillo)




莫里斯·郁特里羅像握鉛筆一樣握著畫刷,




仔細描繪畫中女子上衣。




儘管上了年紀,生病,酗酒,




但"作畫時,

他的手不會發抖",




《巴黎競賽》的攝影師伊齊斯(Izis)說。




在莫里斯·郁特里羅




位於勒韋西內的別墅"好露西"里,




他仍然在描繪佔據了自己人生最主要部分的




狡兔酒吧和蒙馬特高地。







   

    

胡安·米羅(Joan Miró)




對於選擇了夜間光線的攝影師托尼·索尼耶(Tony Saulnier)來說




是件傷腦筋的事情。




他完成了一張多層次的照片,




藝術家在背景忙碌著,




像是這位訪客是突然上門似的。




在這裡,

迎接客人的是一個長著圓圓小眼睛的奇特衛兵。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951 年6 月25 日,




病中的馬蒂斯沒能參與他所珍愛的旺斯玫瑰聖母禮拜堂的落成典禮。




雖然已經無法起身,




但他靠在床上繼續往牆上繪製宗教圖案。




他的床頭燈掛在一個十字架上。




再也握不住畫筆的他剪紙,




然後拿大頭針掛上牆,




從此,

亨利·馬蒂斯用剪子來畫畫,




用這種方法來進行創作。




他於幾個月之後去世。




 


       


羅伯特· 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各種技術與介質的發明者,




會使用自己手頭的任何東西:




一雙被他粘在畫布上的鞋子或者一頭身上套著一個舊輪胎、




內部塞滿稻草的山羊。




他的《組合畫》由消費社會的剩餘物品組成,




為波普藝術開闢了道路。


   

  




費爾南多·博特羅(Fernando Botero)

    

    




胖胖的,身材高大,他們是肥胖的巨人,




她穿著宮廷禮服,

他穿著軍閥的護甲。




費爾南多·博特羅就是這樣想像




瑪麗·安

東內特(Marie An-toinette)和路易十六"出訪哥倫比亞"的。




一隻小小的綠鳥落在法蘭西王后的食指上。




攝影師曼紐埃爾·李

特朗(Manuel Litran)




抓住了鏡子里身穿牛仔襯衫與背帶褲的畫家




落在畫架上的目光。




畫面充滿委拉斯開茲(Velazquez)式的




代表作《宮娥》的暈眩效果。


   


      


巴爾蒂斯(Balthus)

    

    




1998 年3 月,

巴爾蒂斯90 歲,




這是他第一次在工作時接受拍攝。




阿爾瓦羅·卡諾瓦斯(Alvaro Canovas)來到畫家位於




瑞士阿爾卑斯地區的羅西尼耶爾的小木屋進行拍攝。




為了描繪義大利馬山的風景,




他使用了赭石和大地色。




巴爾蒂斯,堅持畫畫直到自己吐出最後一口氣。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蒙帕納斯區伊波利特- 曼德隆街46 號,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的工作室。




畫面中沒有這位藝術家的身影,




因為他剛剛去世……




在攝影師忙著通過拍攝捕捉自己踏入




這個藝術家的世界的最初時刻之時,




藝術家的身影是否還停留在他身後?




一間不舒服的工作室,




既不柔和也沒有小憩的區域,




雕塑分散在四處,




居中是一件未完成的黏土作品——一件迭戈的人像。




迭戈是藝術家的弟弟,




藝術家主要的模特之一。




素材來源於網路,文藝星球綜合整理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未來 . 遺產——傳統再造之計
上個世紀的七喜老海報竟然如此驚艷!
豐塔納:這幾刀劃破的絕不僅僅是畫布
倫敦設計周上的設計「超女」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