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0萬太平軍為何打不過3萬湘軍?

20萬太平軍為何打不過3萬湘軍?

太平軍之敗,與其說敗於軍事,不如說敗於內部不團結和缺乏長遠戰略眼光與戰術目標所致。還是那句話:所有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其實,在太平軍起事早期,參與人數雖然不多,但大家抱定必死決心,爆發出的驚人戰鬥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佔據永安州(今廣西平樂)後,洪秀全不顧清軍大兵圍困的險境,竟開始大肆封王。他自立為天王,封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為東、西、南、北、翼王,在形成了太平天國農民政權領導核心的同時,也過早的暴露了己方的實力與長遠目標,引得清軍傾巢來攻。太平軍圍攻廣西省城桂林不下,後揮師北上,轉戰湖南、湖北 ,然後沿長江浩蕩東下,直搗南京。在這一時期內,天平軍中湧現了楊秀清、蕭朝貴、曾天養、石達開、陳承鎔、韋俊等能征慣戰的虎將, 一路凱歌高奏,連戰連捷,幾乎每天都有近千名農民、礦工加入義軍,聲勢愈發浩大,兵鋒所指,銳不可當。

彼時,清朝的正規軍——綠營兵力有六十餘萬,在太平軍的有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基本喪失了戰鬥力,圍在南京城外的江南、江北大營只能採取守勢,每天眼睜睜地看著太平軍將士在眼前耀武揚威、往來如飛。

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道光年間進士,後做到了禮部侍郎,是正二品京官。公元1852年,回籍丁憂(母喪)的曾國藩,在好友的慫恿下組織訓練了一支以書生、農夫為主的團練隊伍,這支新軍,就是後來那支大名鼎鼎、「以一縣之人 ,縱橫十八行省」的湘軍。

這支地方團練隊伍,不算朝廷經制之師,軍費自籌,基本由湖南湘鄉、寶慶一帶的人組成,軍官都是讀書人,士兵都是黑腳桿的淳樸農民,因湖南簡稱「湘」,所以被世人稱作「湘軍」。

曾國藩以他的親友、師生、同鄉為骨幹,開書生帶兵之先例,士兵則招募木訥、樸實、沒有社會經驗、服從性好的青年農民,白皙、油滑市民則一概拒絕。湘軍的餉銀比綠營戰兵多出一倍,內部實行嚴格的家長式管理,下一級由上一級甄別、遴選與指揮,因彼此大都沾親帶故,所以上陣頗肯死戰,遇險時也願相互拚死營救。湘軍的諸般大權集於曾國藩一人之手,相當於他的私人軍隊,他令行禁止,作戰效率頗高。

不久後,咸豐帝礙於綠營不堪一戰的窘境,下達了要求各地在籍官員督辦團練的詔令,湘軍的合法性得到承認, 從此邁步走進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舞台。

曾國藩利用幫辦團練大臣的特殊地位,取得了凌駕於地方司法權管束之上的特權,在組織、訓練、整肅湘軍的過程中,為樹立獨一無二的權威,他擅自下令處決了200餘人,湘人送其綽號 「曾剃頭」。他借督辦團練的機會,私自截留朝廷的賦稅、餉銀,還設卡收稅,所獲巨資用來購買了一千餘門西洋大炮 ,並修造了300餘艘戰船,還添置了無數軍需物資。一年間,湘軍水師、陸營總兵力已近兩萬人。

恰在此時,太平軍西征軍將清軍綠營打得大敗虧輸,節節敗退,清廷一再嚴令湘軍出兵增援。老謀深算的曾國藩認為隊伍還未形成戰力,時機未到,他一面抗旨拖延,一面緊鑼密鼓地加強軍事訓練。1853年底,太平軍攻克湖北重鎮黃州府,湖北告急,咸豐帝不得不親促曾國藩火速出兵。曾國藩感覺時機已到,這才同意出省作戰。從此以後,太平軍最主要也最兇惡的對手——湘軍正式登台亮相。

兩軍接戰之初,湘軍根本不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太平軍之對手。湘軍雖然稍微挽回了局部戰場的頹勢,但也遭到太平軍的沉重打擊。史載,公元1854年4月初,太平軍在岳陽意外起獲大批原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時封存的西洋開花炮,軍心大振,戰力大增。之後, 太平軍驍將曾天養在靖港大敗初出茅廬的湘軍,湘軍艦船幾乎損失殆盡,曾國藩在羞憤至極下竟投水自盡,幸被左右救起。 一年後,兩軍在江西湖口再次遭遇,太平軍名將石達開指揮若定,又一次擊潰了湘軍水師,曾國藩又急又羞,再次投水自盡,被救起後逃進洪都(南昌)城中,石達開率軍圍城,曾國藩惶急下竟寫好了遺書。好在之後石達開因事主動撤圍而去,湘軍逃過一劫,否則後果難以難料。此二事被他視為一生中的奇恥大辱,久久不能釋懷。

之後,太平軍集結主力一舉攻破了清軍設在天京(原南京)周圍的江南、江北大營,清軍綠營對天京的威脅基本被瓦解。然而,太平天國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 ,卻爆發了一場駭人聽聞的內訌,也稱「洪楊內訌」或「天京事變 」。在這場令親痛仇快的「天京之變」中,楊秀清、韋昌輝二王先後被誅,兩萬餘身經百戰的天國老戰士慘遭自己人屠戮。翼王石達開全家被韋昌輝殺害,後又處處遭受天王洪秀全的掣肘、排擠,一氣之下帶領太平軍最精銳的十萬虎賁離開天京,先轉戰數省,後遠走西南 ,最終被清軍徹底消滅。清軍則乘機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又對天京形成了包圍態勢。

「天京事變」堪稱天國自毀長城之舉,不僅改變了戰場態勢,也給了此前屢敗屢戰的湘軍以喘息的機會,而且雙方力量對比也徹底被改變。湘軍以湖南人特有的「霸得蠻、耐得煩、扎死寨、打硬仗」 之堅韌精神,加上曾國藩指揮有方,諸將能攻善守,一體用命,經浴血奮戰終於一改頹勢,一舉攻克了被太平軍佔據的長江鎖匙——安慶,成功打開了通往天京的最重要門戶。曾國潘命其弟曾國荃率湘軍主力沿長江進擊天京,楚軍統帥左宗棠由江西進攻浙江,淮軍在李鴻章的帶領下從上海進入江蘇南部,然後三路合圍,包圍天京長達兩年之久。當時,湘軍總兵力約十二萬,而參與圍攻天京城 的湘軍曾國荃部有三萬餘人,在天京外圍還有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江南、江北若干綠營,因各部不敢與脾氣暴躁的曾九帥搶功而不願抵近,實際參與攻城的,也就曾國荃麾下這區區三萬人。城中守御的太平軍有十幾萬人(近二十萬),人數雖多,然而因長期遭受圍困,缺衣少食,加上天國大勢已去,人心不穩,暗中投降清軍的不在少數,因此,能夠登城作戰的精兵也只有一兩萬人而已。

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荃部用挖地洞埋炸藥的方法炸開了天京城牆一角,攻入了南京。守城的太平軍雖然因長期圍困而奄奄一息,但仍進行了殊死搏鬥,與湘軍進行了激烈的巷戰。一部分最忠貞的天國將士寧死不降,最後集體在天王府積薪自焚,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天國悲歌。

湘軍攻進城後大肆燒殺搶掠,將曾經繁華的六朝古都變作人間地獄。

天京淪陷後,太平天國余部仍在侍王李侍賢的領導下在江西、浙江、安徽一帶堅持鬥爭長達四年之久。

曾國藩以堅忍卓絕之毅力和雷霆霹靂之手段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個中的艱難曲折難以言喻,他用「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來形容其來之不易。太平軍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 沒有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而是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最高領導層忙於爭權奪利,最終將勝利果實拱手送給了曾經的手下敗將曾國藩兄弟。曾國藩被譽為「中興名臣」,兄弟倆還被朝廷封侯賜爵,均 達到了各自人生之巔峰。曾國藩深諳程朱理學,也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於是主動裁撤了十二萬湘軍中的大部分,獨留水師與曾國荃之「老湘營」 ,所佔地盤由八旗兵南下接防。由於他的勢力和巨大影響力,他的幕中出了不少能人,擔任督撫以上職銜的高官就多達26人,其中不乏李鴻章 、郭嵩燾、王闓運、容閎、左宗棠這類近、現代史上的名人。「湘軍系」靠鎮壓太平天國而飛黃騰達,也成為晚清政治格局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軍政集團,也是之後各路擁兵自重之軍閥的開山鼻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曾說事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大臣是如何上班的?
為什麼元朝大蒙古國要打下那麼大,自己控制不了的領土?
張作霖雄踞東北,為什麼張學良卻衰敗了?
水滸中最蠢的女人是誰?
英國王室為什麼這麼受英國人愛戴?他們對英國有什麼貢獻?

TAG:小曾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