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大臣是如何上班的?

古代的大臣是如何上班的?

古代大臣上下班整體模式上和現代相似,即朝聚晚散。然而具體時辰上又比現代社會特別是機關的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要大大提前,可以說是「雞鳴即起,洒掃成渠」。這種起居規律與農業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作息習慣相一致。

從春秋時代開始,國家大臣的上朝時間逐漸定型為卯時(即早晨五至七時)。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一般要參加由君主親自主持的最高國務會議,俗稱朝會,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上朝」。朝會有大朝、常朝等區分。在朝上,皇帝必須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先在朝會上諮詢大家的意見,所以大臣們在上朝後,加入己見,以議時事。除法定的節假日外,這種具有實際內容的常朝,幾乎每天都要舉行。

上朝時,一二品大員年高者,特賞可以騎馬或坐椅轎外,其餘人一律步行入宮;又因隨從不得跟入的緣故,沒人給你舉燈照明。儘管是黎明開會,但是夏天天亮就得早起,一般還可以看得清路況;冬天天黑,路況不明,匆匆趕路的大臣們造成扭腳的事,也常有發生。朝房及各門外,絕無燈火。皇家那麼小氣?原來是為消弭火患,防患於未然!結果便是百官「戊夜趨朝,皆暗行而入,相遇非審視不辨」。甚至還發生過有人在雨夜趨朝時因路滑失足跌入御河溺死的意外。

到了清朝,凡親王與部堂長官上朝,皆有專人打燈引至景運、隆宗二門;軍機大臣則有角燈導入內右門。這倒不是皇帝老人家發了善心,主要是奏事處官員、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和各省提塘官,提前送到的各種文件和報告或許會成為皇帝在朝會上提出討論的議程,所以叫大臣們提前閱覽,也算是加快效率吧。因而特許加燈。也有一些大臣和王爺級別的高官私交甚好,在路上偶遇,忙跑幾步,掏出文件,借一些打燈籠的光亮,看文件的。於是有了「借光」 這個詞。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為基本原則,「勤」的起碼要求,便是按時上班下班,歷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規定。如《唐律疏議〃職制五》有一條「官人無故不上(班)」的法令說,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同書《職制四》中,還有一條點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釋,大意是:內外官吏應點名檢查實到人數,有時一天幾次,頻頻點名,點名時未到的,每缺一次點名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點名不到,完全不來上班,就計算天數,按無故不上班的罪名議處。

朝會的時間,根據議程多少有長有短,一般多在辰時(上午七至九時,這裡多指九時)結束,稱「散朝」。如果沒有皇帝特約的大臣留下外,其餘人等都可以下班了。和現在的墨守成規的晚5點——7點下班相比,那時候的上班議政還是很講究效率的。

當然,傳統節日也有放假。周朝就有文字資料規定,除夕朝廷官員不用上朝;在唐玄宗時期國家明文規定,在清明節這一天要給祖先掃墓,祭奠。傳統清明節有「清明節後寒十天」的說法,即清明節前後十天都可以掃墓,在唐玄宗時期規定端午節大臣可休息, 中秋節,到了唐代明確規定有一天假日。永樂初,元宵節放假,自正月十一日起放假10天。另外,古代官員還有休假制度。如唐朝官員每十天休假一天,稱「荀假」。此外,還有各種節令假(如春節假七天)、定省節(三年探親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曾說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元朝大蒙古國要打下那麼大,自己控制不了的領土?
張作霖雄踞東北,為什麼張學良卻衰敗了?
水滸中最蠢的女人是誰?
英國王室為什麼這麼受英國人愛戴?他們對英國有什麼貢獻?

TAG:小曾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