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過堂儀軌,下次在寺院用餐不會手足無措啦!

過堂儀軌,下次在寺院用餐不會手足無措啦!

佛教傳到漢地之後,形成了一套傳統的叢林過堂(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擺放、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對於初到寺院體驗過堂的同修們來說,不有所準備的話,難免會不知所措。

今天與大家分享在寺院過堂的儀軌。從容用齋,每一口飯菜里都有陽光、雨露、和感恩。讓內心生起歡喜,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哦!

1.打叫香

2.大眾排班、念佛依次進入齋堂

3. 開始行堂

在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動,保持安靜,關閉手機,端身正坐,翻開碗。

4. 念誦《供養偈》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擺放,筷子橫放在碗前。開始念《供養偈》之後,也就開始行堂了。過堂(用齋) 期間,大家止語,以特定的手勢對行堂人員表達自己的意思。

5. 表示不要

第一遍行堂時,只要用齋人員不拒絕,行堂人員就會把每種食物都在碗里裝上一點。如果用齋人員不想要某種食物,或者覺得碗里的飯菜已足夠,可將右手豎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一個遮擋的動作,以示不需要。

6. 端碗當胸:龍含珠

過堂時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頭用嘴湊近桌上的碗,不得嚼食作聲,雙腳不要交叉或翹起。

開始用齋時,先把筷子和裝著飯菜的碗先後移近自己,然後安詳地拿起筷子,左手將飯碗平端在胸前。

端飯碗時,拇指扣在碗口,其餘四指平托碗底,叢林稱之為「龍含珠」。

「龍含珠」,還有一個深刻的含義,喻示著眾生皆有寶珠一般的佛性。

右手持筷子夾起食物送入口中,動作要安詳而寂靜,叢林稱之為「鳳點頭」。

7. 示意多少

第二遍行堂時,用齋人員如果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輕放到桌子邊沿,注意不要超過桌子邊沿外,以免行堂人員碰倒。

可用筷子在碗里比劃一下,表示需要添加多少。應量受食,吃多少添加多少,不得浪費食物。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飯菜,要撿起來吃掉,感恩惜福。

對於某種食物還想再添加一些,碗即不須收回(也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邊輕點一下)。

8. 表示少量

對於某種食物只想要一點點,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9. 需要稠的

對於稀飯和其它食物,需要比較稠的,就用筷子在碗里做一個豎插的動作。

10. 需要稀的

需要比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劃一下。

11. 用齋完畢

三遍行堂之後,巡開水,盪洗乾淨碗里剩餘的食物一併喝下,不浪費每一粒糧食。

吃完飯之後,輕輕將碗疊起,整齊放在桌子外沿,將筷子放在碗右側距離約一寸的桌面上,與桌沿垂直。

12. 大眾念佛到大殿迴向

當大家食畢,僧值師巡走一圈後,至佛前問訊,維那師舉腔,大家齊誦《結齋偈》,然後念佛出齋堂,次序到大殿迴向,普願一切眾生信佛念佛,同生極樂。

以上過堂儀軌展現著佛門的莊嚴、僧團的威儀。佛教的修行讓人們通過了解自己來改善自己,與正念覺知是分不開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並保持覺知,時時念佛。

然而普通人由於觀照力微弱,經常忘失正念,過堂儀軌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緣。

常存慚愧心,莫失正念,不說人我是非,散心雜話。思量食物的來之不易與眾生的苦痛艱辛,產生感恩心、慈悲心、出離心和菩提心,一邊受食,一邊心中默念阿彌陀佛名號。

只要學會在吃東西時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號,一定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歡喜健康。那時候,也許你會忽然理解弘一大師所說的「咸有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為喜歡的飲食而貪心,也不為不喜歡的飲食而厭煩。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受菩薩戒後所應該作的事情
菩薩端坐菩提道場感得十方供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佛陀大傳
山東青州廣福寺2018年春季三壇大戒法會通啟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廣辨授受(9):受菩薩戒時所應該作的事情(7)
活的好好的,為什麼在房間里掛一個死字?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