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樂山大佛的「兄長」 被棄荒野

樂山大佛的「兄長」 被棄荒野

這尊氣勢宏偉、高聳山巔的佛像被文物界譽為「我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尊大佛胸像」。

它,比樂山大佛提前100年建成,迄今已有1300多歲!論起輩分來,它,可是樂山大佛的「兄長」。大隱於四川仁壽高家鎮牛角寨的這尊大佛,歷經一千多年風霜雨雪、兵燹戰火,如今卻備受冷落摧殘。

幾十年來,一直接受著一位出家人——80歲的釋心月法師每日的苦苦守候。

這裡是龍泉山脈的尾部,海拔760米高的鷹頭村,牛角寨是村中最高的山峰,仁壽大佛依山而造,與山齊高。這尊有著「中華第一胸佛」之稱的彌勒佛半身石刻像,高15.85米,寬11米,建成於公元707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

大型雕像的雕鑿,即便是現代,也要先有一個小比例的初始藍本,也稱雕塑小樣。仁壽大佛出生100年之後,樂山大佛才建成。兄弟兩僅相距約60多公里,長相驚人相似,據考古專家推測,仁壽大佛很有可能就是樂山大佛的「試驗藍本」。

同樣是山佛一體;樂山大佛是雙手平放在雙膝上,而仁壽大佛卻雙手合於胸前;樂山大佛面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而仁壽大佛面對的是鷹頭水庫和三岔湖。

大佛身後的山崖上,古柏成林,野花遍地。

守佛人,80歲高齡的心月法師如今每天依然堅持巡視通往大佛頭頂的這條崎嶇山道。

與樂山大佛的風光八面相比,仁壽大佛的命運卻令人擔憂。如今,仁壽大佛的面部、胸部因風化導致石層脫落,「毀容」程度相當嚴重。仁壽大佛雖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但千百年來,從未享受過一次 「整容」待遇。就連這間遮風避雨的「大佛閣」也是民間人士捐資而建。

20年前,仁壽大佛就是這樣日夜裸露於風雨中。

說起這間琉璃瓦蓋成的「大佛閣」,村民們無不知曉一段傳奇故事:文革時期,當地一位叫王在均的小伙,因「出身」問題被造反派四處追殺。為保性命,王在均趁電閃雷鳴之夜倉皇出逃,藏身於大佛身後,跪求大佛保佑:「吾若大難不死,定為佛爺修建廟閣……」

大佛果真顯靈,躲過劫難必有後福。20年後,王在均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老闆級「富豪」。為兌現當初的承諾,1998年冬,王在均夫婦捐資十萬元在懸崖上修建了這間「大佛閣」,以此碑為證。

時有年輕人專程前來為大佛燒高香。

守佛人心月法師說,大佛身後這幾棵千年古柏,見證了仁壽大佛和唐代摩崖造像群的風風雨雨,也見證了牛角寨和高家大地的歷史變遷。

大佛周圍散布著各種雕刻精緻、姿態各異的摩崖造像群,約有佛像2480尊。

這些唐代摩崖佛像所反映的內容集佛、儒、道三家之大成,其考古和人文藝術價值極高,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之一,屬「國保」級文物。

散落在石林中的這些佛龕雖然被有關部門印上「編號」,但卻沒有像樂山大佛附近的小佛像那樣得到妥善保護。除嚴重風化外,人為破壞的痕迹也十分明顯。

「常有人故意打碎或盜取小佛像。」無奈之下,心月法師只好擔當起 「保佛傘」。

「我們守著祖先留下的國寶,卻沒有很好地加以保護……」心月法師憂慮地說,如果長時間拖延下去,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賢法師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龍樹菩薩所說的空性不是虛無主義?》評述摘讀
凱文·凱利:未來的十二個趨勢
奶密雖開乃奪食,蛋是卵故不可食
三世諸佛,無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
妄自分高下,觸犯舍法過

TAG:明賢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