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做過弼馬溫的經歷,為何成了他一生的恥辱?
文/有毛僧
孫悟空被招安上天庭,被封為弼馬溫的橋段應該出現在明代。元代所有關於孫悟空及西遊主題的劇本中,並沒有提及孫悟空被封弼馬溫的這段。
同時,元末明初的孫悟空並沒有世德堂版《西遊記》中寫的厲害,他所謂的大鬧天宮,也不沒有那麼大的規模與如此的戰鬥慘烈程度。
孫悟空上天做弼馬溫的這段,筆者估計應該是吳承恩或吳承恩時代的作者安排的。這個橋段設計得極為巧妙,而孫悟空因為做過弼馬溫的恥辱,所以永遠抬不起頭。即便是入了佛門,成了取經僧,他還是摘不下這頂帽子。
五百年了,妖精中活得長的都沒有忘記孫悟空的這段恥辱。不過,讓很多人費解的是,做弼馬溫的經歷為何成了他的恥辱,別人為何一直嘲笑他。其實,這關乎一個人的出身問題,是明代社會也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特有的一種出身鄙視鏈。
出身鄙視鏈背後還有很多意識形態的東西,左右了人的價值判斷。如,東漢末年,群雄崛起的時候,一部分是寒門出身,如曹操、劉備,還有一部分是世家豪族,如袁紹、劉表等。儘管曹操在東漢末年的兼并戰爭中,逐漸統一的北方,但是他「贅閹遺丑」的出身一直是笑柄。
劉備儘管從公關宣傳上,一直說自己是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但是他也不過是個家徒四壁、織屐販席的寒門。儘管他盜了個「皇叔」的政治旗幟,但是最終還是被人笑成「織屐販席之輩」的小人。
劉備終其一生都在為掩蓋自己的出身而努力做公關文章,可是即便是稱帝之後,他的這個出身依然是世家大族笑話的對象。
司馬家族之所以最終取代曹魏,建了晉政權,核心就是司馬家族代表的是東漢豪族集團,而袁紹集團也是東漢豪族,儘管袁紹已經被滅,但其家族的餘黨全部在後來倒向了司馬家族。曹魏的覆滅,其實是東漢豪族對寒門的勝利。
出身鄙視鏈不僅關乎個人榮譽,甚至關乎國家興亡。孫悟空作為妖猴出身,第一份工作是弼馬溫——一個小官,很多人當然瞧不起他。不僅神仙瞧不起他,就連妖精都瞧不起他。不管你鬧過天宮也好,能力很強也好,反正你做過弼馬溫,反正你是個妖精出身,就看不起你。
孫悟空與曹操、劉備一樣,終其一生都在擺脫自己的出身問題,向其他的社會集團靠攏,然而全部失敗了。孫悟空做了齊天大聖,做了取經僧,可是最終還是被笑話成了「弼馬溫」。這顯然已經成了他一生都無法擺脫的恥辱帽子。社會文化如此,讓人很感嘆。


※牛魔王那麼厲害,觀音菩薩為何不選他保護唐僧?
※為了掩蓋自己的出身,豬八戒偽造了自己的投胎經歷
※黑熊精與紅孩兒是孫悟空的候補隊員嗎?
※在唐僧團隊里,沙和尚為何是不可缺少的一員?
※六小齡童的西遊電影2019年上映,絕對不會將孫悟空變成情種
TAG:老僧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