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起屠殺40萬大軍是不是當時最明智之舉?

白起屠殺40萬大軍是不是當時最明智之舉?

下面說的話,完全站在當時秦國的立場,所以也不要拿現在的仁義道德來衡量當時的人物心理。

如果不屠殺,對待40萬人的方法無非兩個,要麼放回趙地,要麼送回秦地為奴隸。四十萬人放回趙地就等於放虎歸山。那麼送回秦地為奴隸呢,他們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群有組織、受過訓練的軍隊,發生叛亂後果不堪設想。

1.白起殺人不單單是泄私憤。長平之戰前,趙國任廉頗為將。廉頗堅守不出,導致雙方僵持不下;而後因為范雎的離間計,使得趙王換上趙括,才使得白起有得勝的機會。因此,此戰白起所發揮的作用不大,所以要泄私憤殺敵40萬。這麼說是不完全對的。四十萬人如果不殺,他哪來的糧食來養他們,其次,如果在途中發生反叛,白起可能因功獲罪,反而於己不利。

2.一仗下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在當時秦國出兵動輒好幾十萬,而後面的秦漢時期打仗也不過十幾萬。人口基數越來越大,可戰爭士兵卻減少。這是因為在古代打仗人數多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的40萬人不可能全是戰俘,應該是大部分是戰爭當中的損耗。所以真正坑殺的是受傷者和投降者。秦國士兵對趙國原有的仇恨,他們還要和自己分吃喝以及藥品,所以白起不殺他們對自己的士兵都交代不了。(不可能像抗戰電視劇演的一樣,自己沒吃沒喝還要想方設法為投降的鬼子搞點好的)

3.當時國與國之間積怨深厚。春秋戰國當時天下四分五裂的好幾百年,諸侯國之間的仇恨類似於當今伊斯蘭教的遜尼派和什葉派。各國百姓對本國的忠誠使之不可能會臣服其他諸侯國。而這40萬人的死徹底把趙國打趴下了。同時也有震懾其他諸侯國的意思,為今後秦國的一統奠定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回中華 的精彩文章:

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你怎麼看?
明朝滅亡後,為什麼清朝皇帝還住在前朝的故宮裡?
衛青身為一代名將為何總糟後世文人恥笑?
日本為何能在二戰後迅速成為發達國家?
宋代的重文輕武是怎樣一步步削弱其軍事實力的?

TAG:夢回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