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發展了幾千年,一直是藝術,使用性較強!
對聯起於秦漢。從秦漢時起便有懸掛桃符的習慣,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
降鬼大神
「神茶」
和
「鬱壘」
的名字,
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
懸掛於左右門,
以驅鬼壓邪。據《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降
鬼大神
「神荼」
、
「鬱壘」
的名字。
五代時開始在桃符上刻字,
後蜀孟昶命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寫吉祥
詞句。據
《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
符,置寢門左
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
,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
筆題云: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
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
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
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
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
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
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
雅事。
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流傳至今。
有許多極富盛名,比如蒲松齡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
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陳伯崖對聯:
『事能知足心常
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以及林則徐對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
剛』等等。
大家對現在楹聯有什麼看法,可以評論,大家在一起討論才能進步


※你願意捨棄500兩黃金去換一幅畫嘛!他願意了
※古人毛筆有什麼不同,現在為什麼製造不出來!
※人民幣100元毛澤東頭像的創作者,沒有他的貢獻今天我們就見不到栩栩如生的毛爺爺!
※老人們要的不多,子女的陪伴和自己的書法!
※影星楊穎的書法水平低,楊冪能獲獎,孫儷可以算是書法大師!
TAG:墨客七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