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明朝太監,但順治親為其寫碑文,康熙也為他樹碑立傳

此人是明朝太監,但順治親為其寫碑文,康熙也為他樹碑立傳

提起太監,大家肯定不會有什麼好印象。太監都是一副陰險狡詐,專門禍害國家的嘴臉,還翹著蘭花指的陰陽人。但是卻這麼一位太監,明明是明朝太監,卻引來順治為其寫碑文,康熙也為他樹碑立傳。

明朝的皇帝比較寵幸太監,太監中也確實出了一些「九千歲」。就比如正德年間的劉瑾當太監當成了當時的世界首富,真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他是「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最後凌遲處死。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最後也沒個好下場自殺去了。

相比於前面這兩位,王承恩就死的光輝多了。明朝末期出了那麼漢奸,比如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孫之獬,這些人也算深受皇恩,卻果斷投降。而王承恩這個受人鄙視的太監,卻在一個朝代即將滅亡、幾十萬人「解甲」的時候忠心護主,陪著崇禎皇帝走到最後一刻,最後自殺。

清朝打著「仰承天命,弔民伐罪」的旗號入主中原。開國皇帝順治在為崇禎皇帝發喪的同時為王承恩修墓立碑。並將他葬在崇禎皇帝思陵門外,讓他「守護」皇陵。現存的王承恩墓保留仍舊比較完好。墓只剩一個直徑6米的土堆,但卻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龜趺,碑首有「敕建」字樣,碑文800字,為清順治帝(順治17年)親自撰寫。緊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順治二年營建思陵時,順治帝為褒獎王承恩「貞臣為主,捐軀以從」撰寫的。康熙皇帝也曾在曾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讓我們再次回味一下,這位一心為主的太監光輝時刻。崇禎走投無路,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之下跌跌撞撞地登上煤山(景山),面對滿城的烽火硝煙,滿目蒼夷,崇禎帝無比悲憤地咬破手指,奮力留下血書遺詔:「朕涼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此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隨後,崇禎帝朱由檢懷著滿腔的悲憤、孤獨、寂寞與絕望,在王承恩的幫助之下弔死在煤山半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脖老槐樹上。時年三十五歲,王承恩以頭撞地,血流如注,失聲慟哭,對著帝王遺體行了三拜九叩的臣子之禮後,眼中噙滿悲憤蒼涼的兩行熱淚,義無反顧地弔死在老槐樹旁邊的海棠樹上,他自己原本是完全有機會苟且偷生的,但是他堅定地選擇了以死殉國,成了為大明朝悲情殉葬的忠貞烈士。

王承恩作為皇帝的忠臣義僕,也被埋葬在思陵旁邊,想必也不會孤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二人組再聚,造型辣眼睛,網友:蔡康永越看越像趙忠祥
崇尚科學的帝王:拒絕渡劫修仙,只羨鴛鴦不羨仙
康熙在崇禎弔死歪脖子樹下說五個字,使二百年後清朝亡沒重蹈覆轍
「三絕碑」已難得,這塊「四絕碑」更罕見,康熙也仰慕這傳世名篇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因為他碰到的對手都是匹夫

TAG:康熙 |